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大同 《报刊之友》2013,(8):143-144
本文以"陈欧体"的流行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传播的渠道、传受关系、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本文笔者认为社交网络和"生产型"网民推动着"陈欧体"的流行,最初的传播者"聚美优品"获得了关注。同时也发现了,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下,"陈欧体"的再创作文本存在缺乏深度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效果分析的角度,探寻"陈欧体"广告风靡一时的深层原因。同时,通过对"陈欧体"广告的细致解读,探寻与"80后""90后"沟通的全新方式,以便广告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节拍,赢得新一代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自2012年11月发布起,聚美优品80后cEO陈欧“为自己代言”的一段励志微电影广告在网上蹿红。以梦想为载体的广告词直击人心,好评如潮,也引发网友竟相模仿造句,进而催生了2013蛇年第一个网络文体“陈欧体”。微电影与广告的跨界合作,必是当前内容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微电影广告一改传统的“广告植入电影”,而让“电影植入广告”,通过动人的情节、含蓄的方式表现品牌,从而使受众的好感度大增。在当前微电影蓬勃兴起之际,及时观察总结提出建议:一则好的微电影广告要有其特色,坚持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才能在广告的路上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舒格兰  王勇 《新闻爱好者》2011,(20):112-113
本文从传播表达方式、传播技巧、语言构词规范及传播批判等多角度深入分析淘宝流行问候语"亲",并挖掘出该用语背后隐藏的传播动机及其所掩盖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6):37-43
本文主要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文化力"(cultural force)理论,考察中国流行歌曲的跨文化传播对非洲青年群体认知和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非洲国家苏丹42位学习汉语的青年的深度访谈,本文归纳出中国形象通过流行文化路径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流行文化路径",即在跨境流行文化产品中有意识地植入符合中国文化逻辑的普遍性意象,从而令海外受众在娱乐消费中获取对中国国家形象积极、正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网红"能够流行开来,除了缘于技术层面的媒介演进外,还受到了围观式的传播情境、议题的社会勾连、受众文化消费与认同的符号逻辑等的影响。鉴于当前网络场域中"榜样权威萌化""网红"日趋成为一种文化常态,本文从消费社会学、网络女性主义、狂欢围观传播情境、认同的生产与表达等多维度地对"网红"传播现象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包括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调查、微话题等,本文主要从微博的角度诠释档案信息的传播新方式。微博是时下最为流行的互动方式,作为信息资源的档案也应该应用这种快速传播的方式,拓展自身的宣传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行体主要由网络媒介、传统媒介和社会新闻事件触发,其发展与流变一般会经历"触发与显现——网络蹿红——传统媒介关注——磨蚀与淡出"等过程。网络流行体的传播具有时效性、高频性、动态性、交叉传播性和传播周期短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魏葳 《新闻传播》2014,(3):96-97
"微博体"作为网络时代新兴的文化现象,其话语形式不仅在微博平台和网络空间广为传播,甚至也影响到了传统媒体的话语表达,形成了舆论空间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化力量。流行背后,微博体现象反映了新媒体传播时代中更深层的文化危机。基于此,通过分析"微博体"的特征与本质,结合该流行现象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和作用,解读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的背景下,"微博体"现象背后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0.
杨晴 《新闻世界》2014,(3):216-217
大众媒介为流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大众媒介在传播异域流行文化时可以巧妙的进行文化渗透,从而达到传播意识形态的目的。本文从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角度解读流行文化传播中的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制造了一个"传播神话"。笔者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对"微信红包"的流行现象进行了浅析,以求为同类产品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寻求突破之道。  相似文献   

12.
“微”传播“巨”影响——网络微传播特点及效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芙蓉 《今传媒》2012,(1):89-91
以现在流行的网络传播现象"微"为出发点,对网络微传播过程的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主要从它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与方式、传播对象切入逐一研究分析,概括出每一个构成要素中"微"的含义、特点及其社会影响力,最后从浅层面上总结了微传播对每一个"社会个体"以及整个"社会传播体系"所形成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这种网络传播行为或许是中国互联网上一个独特的景观,根据文献与访谈记录,普遍认为是猫扑网(www.mop.com)首先使用人肉搜索这一概念.至于是否发端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则无从考证.但可以确认的是,5年之后的"女子虐猫事件"真正让人肉搜索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迅速蹿红.本文根据"人肉搜索,的传播路径分析出事件的共性,并对其传播模式与传播特征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污文化"在低俗文化的土壤中滋长,受到大众流行文化的推崇."污文化"起源于民俗市井,通过关于两性内容的隐喻和暗示等形式传播,现在成功地借助互联网公共言论领域培养了一批信仰娱乐至死的"污"合之众,成为一种现实和虚拟两重空间的语言常态和嵌入式互动路径.本文着重研究"污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互联网传播特征,分析传播各方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严功军  仝莹莹 《当代传播》2021,(4):103-104,110
短视频在农村的流行成为数字时代农民参与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因其与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关联而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民作为传播主体,如何认识和进行短视频传播,其传播行为会受到什么影响,有何变化等,需要从农民自身的角度进行实证考察.本文基于"污名"与"赋权"两个评价维度,通过参与式观察与问卷调查法,了解农民短视频传播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网络红人是2016年重要的流行文化之一,门户网站作为流行文化重要的制造者,通过连续大规模的新闻报道有力地塑造了papi酱"第一网红"的媒介奇观。通过研究发现,门户网站新闻报道建构了"颜值高"、"有才华"、"励志"、"接地气"、"低俗爱炒作"以及"人气高"六大papi酱媒介形象,较文字传播时代和图文传播时代的网络红人媒介形象相比有了显著变化。在网络红人媒介形象生产过程中,门户网站采用不同的建构方式来塑造原有网络红人媒介形象以及新产生的网络红人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7.
在繁复的国内外民族发展背景下,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呈现出以流行与民族元素融合为趋势,以个体形象可视化、碎片化传播为特点,以人口流动、旧有传播模式调整、新媒体技术影响及国家安全需要为动因的传播模式改变。从内容上防止"去内涵化"现象,树立"符合"而非"迎合"的传播态度,是更好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李玉梅  吴莹 《新闻传播》2023,(16):33-35
近年来,互联网中“爷青回”“YYDS”等缩略语流行,在促进信息高效传播、提升互联网表达趣味性和丰富互联网流行文化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对缩略语的错误使用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对网络缩略语的特点、传播、流行动因以及传播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应该全面、辩证和科学地看待模因论视阈下的缩略语传播,引导自媒体自觉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规制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郑伶俐 《新闻世界》2010,(12):82-83
本文从网络流行的“凡客体”事件谈起,结合实例对目前网络事件营销的内涵、传播成因、传播策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出版"一词,在西文中是由"公于众"演化而来的,19世纪末"出版"一词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由于受传播活动的技术因素、传播的内容因素、传播的社会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在梁启超引入"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理念后,"出版"一词取代了"模勒"、"板印",流行开来。这既是与世界相应语词接轨的结果,也是语词优胜劣汰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