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相似文献   

2.
李明娟 《学周刊C版》2014,(1):116-116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好的课堂提问会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把学生的全身心都带入课堂中,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也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说:"要让学生‘乐学’,要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感到读书是一种快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材,创新教学方式,打造能够"激其趣、吸其眼、摄其心"的出彩课堂,以此唤醒学生学习潜能,涵育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一、教学氛围要诚哲学家费希特曾说过,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怎样才能"唤醒"学生?怎样才能让  相似文献   

5.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就是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我们要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素养的种子,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要心中有爱,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感化学生。但如果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行为素养也是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学生主体内自我成长的力量。对阅读教学来说,它的本质就是一种"唤醒教育",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教学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与文本的真情对话,以及唤醒学生的独特体验感悟和主动阅读愿望,等等。真正的阅读是一个人的心灵不断被唤醒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有  相似文献   

7.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教师眼里,作文教学不应是纯粹的技巧教学,而是唤醒学生内心表达的欲望,只要学生有了想说一说、记一记的欲望,这时候,教师再推波助澜,作文便水到渠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费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不是首先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唤  相似文献   

9.
一、以爱心搭建走进数学的桥梁关爱学生,让学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数学。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实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目的,必须依靠情感教育的力量。心理学认为,中学生尚未成熟,情感十分脆弱,正处在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他们心灵的  相似文献   

10.
<正>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著名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一名生物教师,教学要给学生教什么呢?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还要"育人",即在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定位上,要突破单纯重视知识目标的  相似文献   

11.
自觉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旨归是培养受教育个体的心智自觉,即引导受教育者唤醒自我的内在心性与智能,最终达到自我发展与完善。正如布鲁纳所说:"教育要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帮助他们获得最好的心智发展。"蒙特梭利也说:"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个体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和完善。"教育之于"心智自觉"的培养,应该是"启发""牵引""唤醒""促进",即给受教育者提供逼真  相似文献   

12.
郑淑霞 《语文天地》2011,(10):19-20
我一直深信,每个学生的灵魂里都沉睡着一个最好的自己,正如石块里会沉睡着一头最美的狮子。德国的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雄狮",即意味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量,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有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唤醒得及时,才有助于其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这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4.
<正>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指导生物奥赛,陪伴学生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后,我深刻体会到这一至理名言的内涵:教育不只是责任、智慧和爱,也不只是润物细无声的陪伴,而是互伴,更是互助;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时空,是师生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是点燃每一位学生思想智慧的火把。我追求"陪伴"教育和"唤醒"课  相似文献   

15.
一、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相似文献   

16.
徐小英 《教育》2012,(30):50-51
教学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不愿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愿主动地去观察问题,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吸收。所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中外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实施者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李俊阁 《教育》2012,(9):46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语文教学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都需要爱的呵护、心的守候,只有用心去理解、诠释教育,才会使教育之花绽放光芒。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优秀教育传统,积极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在"信任、爱心、欣赏、成功"的"四味"体验中,唤醒潜力、激发动力、树立自信、铸就精彩。一、"信任"——唤醒学生的潜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在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即教育是唤醒灵魂的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的活动。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充分理解教育是唤醒人灵魂和启迪人心智的本质。不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要注重研究和关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问题学生"更要从心灵深处去理解、信任、关爱、启迪和帮助他们,与他们达到精神的契合。当然,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人生修炼和灵魂成长的过程。每一个教育人都可以讲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动人故事,本刊《教育微论》栏目围绕"教育——心灵之旅"这一主题特别组稿10篇,希望能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一、深入领会新大纲精神,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