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图1所示,中国制造区域结构最显著的特点是形成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世界级的制造中心。三大区域的人口总数占全国总人口的35.45%,国土面积则不到全国的10%,却创造了57%的国内生产总值和66%的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2.
战略简介通过对中国制造结构现状和价值链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战略构思,其根本宗旨是:加强科技和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结合,以区域特色经济为核心重组国家科技资源,以中国制造竞争力提高为基础核心,具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对于这一战略构思的具体细节,  相似文献   

3.
最近,25位两院院士和40多位专家共同完成的一份咨询研究报告指出:“没有制造业的提高和发展,我国其他产业也不可能良性发展,就业问题将更为尖锐,人民生活难以普遍提高,社会稳定就会受到威胁,我国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认为现在已进入新的经济时期,制造业已成为夕阳产业可不予重视的观点和非物质经济已成为主导的提法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一、战略选择基础——中国制造的SWOT分析中国制造的优势——广阔的消费市场中国有十多亿人口,生活水准在不断上升,人均消费增加一元钱,总计的数额就非同小可,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其次,中国制造日益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市场地位和份额的持续快速增长。走出国门,依托于巩固的国内市场,中国制造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潮流的转变,世界经济开始了一场新的变革,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出现了深层次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之世界第一产品价值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田 《未来与发展》2004,25(3):20-22,19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垂直分工使得产业链各环节的基本价值创造活动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劳动力成本低廉和资源丰富是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这使得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处于价值增值低的生产加工环节,我国的产量世界第一产品几乎全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从价值创造活动看,制造业的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与"世界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经济为全球所瞩目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整体经济的质量和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效益也较过去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外资企业蜂拥挤般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并迎来了其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03,(12):14-19
这是一个比较长的题目,但也能一口气读下来。当“中国和”和“日本”的字眼出现在同一句里时,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效果。当然,这样的话题不是一篇文章所承受的。中国目前被赋予了新的称谓“世界工厂”,而日本制造的东西却仍然在他们自己国家或别的一些国家占有和以往几乎相同的地位,这不得不引起所有中国厂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工信部公布,截至2013年11月,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19.8%。在中国制造业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诸多的困惑和隐忧严重地威胁和阻碍了中国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制造业现存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王燕 《科教文汇》2014,(27):219-221
工信部公布,截至2013年11月,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19.8%。在中国制造业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诸多的困惑和隐忧严重地威胁和阻碍了中国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制造业现存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科学这一社会建制、科学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的建构的一门学科,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兴起,呈现出多元融会的发展特征。本文系统回顾了科学社会学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学科渊源和发展脉络,对科学社会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社会语境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学社会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哲学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13.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大道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290-300,319
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是在全球可持续性科学蓬勃发展中、以着力解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特色的学科创新。将区域作为一个开放、动态变化的系统,探讨其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状态及应对能力,研究区域系统中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以及区域内部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协调程度,解剖在科技、体制、文化不断创新驱动下的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竞争能力,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受关注的科学命题,也使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弥补地球系统科学重自然圈层相互作用、轻自然与人文圈层相互作用的缺陷方面具有独到的学科价值。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助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可持续城市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咨询报告、主体功能区划和灾后重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和地方重大地域规划的研制,在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重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经济布局、走可持续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方面,影响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转换为政府行为,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分析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并阐述了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ROXY指数分析法,并利用该方法对1994-2004年间中国省级区域制造业发展态势进行测算,指出这期间大多数省份制造业处于加速扩张的发展态势,而且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态势相似,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因为制造业向东部地区加速集聚而减缓。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对印度汽车制造业的技术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改革之后的印度,跨国汽车制造公司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带给印度本土的汽车制造业,大大地提高了印度本土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印度汽车制造业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汽车制造业具有较大的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决定于区域的区域性要素条件。中部地区在传统经济性要素如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布、市场潜力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在现代非经济性要素如区域投资主体行为、区域产业聚集状态、区域创新环境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劣势。因此,中部地区应紧抓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外向型经济转型的大好时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打造产业集群,吸引与要素条件匹配的企业入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形成一定的产业梯度,并尽快改善劣势要素的状态,为将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