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时间为主线,从历史角度对世界范围内的职业能力观演变的逻辑加以梳理,即专项能力观、关键能力观和整合能力观。  相似文献   

2.
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对能力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行为主义导向的任务技能观、整体主义导向的关键能力观、建构主义导向的整合能力观,这充分体现了职业能力观演变的历史逻辑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对职业能力观演变的历史逻辑关系之探讨来进一步厘清不同职业能力观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同时通过对三种能力观基本理论的述评来进一步解读其本质及其对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树立正确的职业能力培养观,对于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职业能力具有三个特征:时代性、多元性和系统性。职业能力培养观必须反映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成功构建各要素间彼此衔接和呼应的职业能力体系。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重视社会需求分析,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重视非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促进职业能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几乎一个世纪从未间断的论争中,中国的逻辑科学诸研究领域或者从隐到显或者由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演绎逻辑、归纳逻辑,西方的逻辑学、中国古代的逻辑学,逐步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由世纪初的一元逻辑观到世纪末一元、多元并存的逻辑观,中国学者的逻辑观逐步丰富。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6.
职业能力观演变的过程评述及实体性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能力观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的专项能力观、过渡阶段的关键能力观和现阶段的整合能力观。在教学实践中,基于整合能力观的要求,职业院校应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为落脚点的一主两翼课程开发与设置模式;对接校中厂、厂中校,构建教学做合一的技能训练平台和校企合作技能训练平台的学习领域课程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确定法哲学的逻辑起点。关系到法哲学理论体系以及整个法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严密性。由于我国的法哲学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构建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实践的法哲学理论体系正处于完善阶段。如果不能厘清法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则就会影响到法哲学研究甚至整个法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历史哲学的发展,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即历史观、史学观和哲学观.历史观以历史本体为研究对象,史学观以史学为研究对象,哲学观以历史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沃尔什所谓"思辩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实际上就是一种逻辑划分,分别相当于历史观和史学观,只不过他本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本文则阐述了三种形态的历史哲学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现代语言观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脱离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社会交往实践的抽象化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以索绪尔、乔姆斯基等为代表的一批语言哲学家排斥个人的、现实的言语行为和应用研究,把语言学的研究局限于抽象的语言结构或语言能力上,以及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为代表的一批语言哲学家将语言置于本体论的位置,把语言看成是可以凌驾于人的现实生活之上的抽象的存在物上。事实上,人类的任何语言现象与语言活动都建立在人类的社会交往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是一种实践唯物主义的语言观,它在对存在着抽象化误区的现代语言观的理性重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是现代语言观理性重建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建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是职教课程发展趋势.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的建构隶属于能力本位的范畴,其主要特点是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转为"学程".  相似文献   

11.
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建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是职教课程发展趋势。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的建构隶属于能力本位的范畴,其主要特点是: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转为“学程”。  相似文献   

12.
13.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开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传播过程也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序幕。文章认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等是20世纪初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实践观作为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标志性理论成果.然而,现在看来,这个实践观也包含着明显的历史痕迹.人类实践形态、内容和环境的历史变迁,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实践的内涵、拓展实践的外延.社会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实践活动的典型形态.社会工程哲学是在社会批判理论解构现代社会基础上,重建现代性社会的新哲学,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的方法论转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以及对社会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剖析,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策略,并强调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资本主义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形成的理论逻辑起点包含最初理论逻辑起点、直接理论逻辑起点和最近理论逻辑起点。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其形成的最初理论逻辑起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其形成的直接理论逻辑起点;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是其形成的最近理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以及对社会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剖析,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策略,并强调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界定的20世纪初期特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20世纪30年代这段时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带来新的契机。同样。这一传播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一些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各种努力。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这一过程,从中寻得一些启示,对于推动当代马克思主大众化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学研究始末,逻辑起点研究对整个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至关重要,从属性逻辑、起始逻辑、实践逻辑对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理论研究进行总体梳理;应用辩证逻辑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辩证分析;最后,探索职业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寻求过程,提出"存在"——"本质"——"概念"的理论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社会进步观具有严密的思维逻辑,社会进步要靠发展经济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是关键;科技进步的前提条件是知识、人才;为此,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