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对虚假判断的存在做了大量考察,结论是虚假判断不存在。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一篇目的是讨论“知识是什么”的对话要被影响转换话题,从而使对话的参与者对怎么会存在虚假判断困惑不解?这部分内容是无关紧要的题外话,还是提出了重大的哲学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梳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中分析了三个关于"知识"的定义,其中第二个定义称"知识就是真信念"。我们想要分析的201a-c一节反驳了这一定义。照理说,无论是从文本本身,还是从文中苏格拉底的态度上讲,这一反驳都应该是简洁明了的。但是,现有对此的阐释不仅相当复杂,而且还引发了诸多困难,从而影响了人们对柏拉图知识论的理解。实际上,这一部分论证的核心不是对比知识和真信念,而是直截了当地指出,"真信念"并不涉及知识性的"真",因而也就不可能是知识,从而反驳了"知识就是真信念"。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课程的目的、内容和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中学的一门课程《知识论》在九十年代的新进展。八十年代课程内容结构松散 ,而九十年代《知识论》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更为合理、系统 ,它围绕其核心———对知识的追问和反思 ,集中于认识者、认识方式、知识领域和相关问题几个主题来确立课程目标 ,形成和谐优美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知识论研究中令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金岳霖先生在《知识论》中没有用“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这个术语,也没有对主体间性问题作专门讨论。但该书有些论述是涉及这个问题的。本文讨论这些论述,以求对金先生的知识论和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论问题的主体间性问题两者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校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引进国际中学文凭课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这一富有眼界的想法和做法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和赞同。于是成立了由校长、各科教师和校外有关研究人员等组成的上海市大同中学《知识论》课题组。我们在翻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知识论》一书中的英语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综合,力求从一个角度去理解和观察金岳霖新实证主义思想;同时,也对英汉互译研究提供材料,本文试图填补金岳霖研究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7.
《知识论》一书的英文用语,一方面体现了金岳霖先生对中西文化和思想异同的哲学理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对语言翻译的哲学思考。他的翻译观很明确:从非唯主方式出发,去认识(翻译)外物——客观所与的对象语言  相似文献   

8.
<玉篇>和<类篇>是我国中古时代的楷书字典,它们都传承于<说文>,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本文从成书过程、版本收字、内容、价值地位等方面比较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实知》和《知实》,是《论衡》第七十八篇和第七十九篇,是王充有关认识论的重要论文,是声讨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战斗檄文。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切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总是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进步的阶级或阶层,一般地主张唯物论的反映论。孔丘鼓吹“生而知之”,孟轲宣扬“不学而能”,“不虑而知”,汉代的儒者更胡说圣人是“前知  相似文献   

10.
泰德的决定     
如果他离开他们去找人求援,飞行员一旦昏厥,就无人给篝火添加木柴,篝火熄灭,野兽则可能伤害他们;但是如果他留下来,他们也可能会死……  相似文献   

11.
泰德的决定     
12岁的泰德·马丁是美国蒙大拿州一所小学的学生。他平日在城里上学,周末回到蒙大拿农场的家。在春天,他周末回家要  相似文献   

12.
1977年,安徽阜阳双阜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存字较多、颇为连贯的《仓颉篇》汉初抄本,这是《仓颉篇》自唐宋失传以后的一次重新发见.有人已就其语言文字、渊源影响和出土意义做了专门论述,本文拟就其中若干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知识论>是洪成文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和扩充而成的.论文最初的设想是想对现代教育家的知识观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索知识观现代化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我所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一部分.作者不仅完成了课题的设计目的,而且最终的研究结果大大超出了最初设计.该书是作者多年心血和智慧的凝结,同时也是山西教育出版社为繁荣教育科学研究的又一举措.我相信该书将成为山西教育出版社"中国中青年学者学术文库"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春暖花开的时候,泰德先生搬家了。这次泰德先生是从城里搬到了乡下。泰德先生新家有个很大的花园——一个他想  相似文献   

15.
一、顾野王及其(五篇)顾野王,字希冯,南朝梁吴郡吴(今苏州)人。生于梁武帝天监十八年(519年)。年12,随父到建安(今福建省建巨南),曾撰(建安地记)二篇,年长,遍观经史,精记默识,天文地理,春龟占候,虫篆奇率,无所不通。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为太学博士(太学的教官,教太学生),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事参军(王公府、军府之佐史,掌书记文翰)。梁亡,入陈。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年),补撰史学士(负责修撰国史之官),复加招远将军。陈宣帝太建H年(570年),迁国子博士(在国子学教国子生)。太建六年,除太子率更…  相似文献   

16.
《显学》是《韩非子》一书中的第五十篇。“显学”即有名的学派。本文具体指儒、墨两家。这篇文章主要是对以孔老二为头子的儒家学派进行揭露与批判。这是一篇宣传法家思想、充满革命战斗精神的讨孔檄文。文章一开始,就单刀直入,狠批儒家“法先王”复古倒退的反动思想。韩非继承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针对儒家宣扬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提出了检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孤愤》篇(《韩非子》第十一篇)是韩非申述法家用人路线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韩非分析儒法在用人路线上的尖锐矛盾,提出了任用“法术之士”对加强中央集权和保证法治路线贯彻执行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完全投合了秦始皇的心意,秦始皇看了以后十分赞赏,拍案叫绝。从秦始皇对这篇文章的态度上,可以看出,韩非提出的这条用人路线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做人篇 对朋友,多关心。对自己,不自欺。讲诚信,宽待人。处同学,珍品行。不惹事,不怕事。不示弱,不软弱。要坚强,不逞强。不结怨,不树敌。不较真,要认真。讲真话,诚待人。做好事,有人记。做坏事,害自己。不损公,不损私。作恶多,必自毙。多阳光,少诡计。得志时,不忘形。  相似文献   

19.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31-34,129-131
周宣王之牧正有役人梁鸯者,能养野禽兽,委食于园庭之内,虽虎狼雕鹗之类,无不柔驯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王虑其术终于其身,令毛丘园传之。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 1.了解孟子散文依托寓言说理的特点。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饲及词类活用和宾语前置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3.揣摩寓意,指导现实生活。教学重难点 1.《孟子》等先秦诸子散文中广泛使用寓言故事的意义。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