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我国古代书院藏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书院藏书是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四大支柱之一 ,从唐末、五代迄清季 ,上下贯串 ,历时千载 ,空间跨度大 ,内容涉及面广。本文主要从我国古代书院藏书的历史发展过程、藏书特点及管理、寺院藏书的历史贡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  相似文献   

2.
遥远时代的藏书活动和图书馆,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里,历史,尘沙,掩埋了它的具体的形态、内容和形式。然而,图书馆作为历史上的文化现象,沉淀在前人的著述和不断发掘出来的古代遗物中,使我们能够遥想推论远古图书馆的大致面貌。又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背景、科学结构及地理环境等诸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图书馆在起源上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一、中西文明进程的不同,造成图书馆起源在时间上的差异当人类由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期,“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  相似文献   

3.
<正>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教育机构,始于唐,兴于宋,元明时期延续,清代遍及全国。江西在书院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宋元明清时期赣南地区的书院较为兴盛,是江西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九《书院志》、清同治《赣州府志》之《经政志》《书院》、《赣县志》第二十四  相似文献   

4.
透过英华书院成立目的、传教内容、藏书特色等,观其对我国近代教育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调查性报道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是一种以调查、揭丑、批判为主要特征的深度新闻报道.深度报道理论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新闻界.  相似文献   

6.
高校文库之起源——书院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古代书院与高等学府学脉相通绵延持续的关系和书院刊刻、收藏书院师长及生徒的学术著作等,提出高校文库的起源是古代书院藏书。  相似文献   

7.
8.
简论中国书院藏书的五个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在中国首先是由外国教会团体和个人兴办起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耶稣会士也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重新进入中国。1842年他们在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的上海徐家汇建立了总院,“藏书楼之雏形,亦于是时有其轮廓”。1849年上海西侨社会成立了一个“书会”,1851年成立了以后被称作“工部局公众图书馆”。1871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在上海博物馆路建造了其研究东半球文化学术机构——上海文理学会的会所,“里面有  相似文献   

11.
贾冬晓 《大观周刊》2012,(34):51-51,50
关于艺术起源的“游戏说”,首先由席勒提出,后来康德对艺术和游戏的自由本质论真正奠定了其理论基础。康德关于艺术和游戏的自由本质论奠定了艺术起源游戏说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以往对"游戏说"的论述多持否定态度,但并未能有力证明之。对“游戏说”自身的肯定与否决,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13.
计算机检索教学是大学文检课发展的重点,光盘文献数据库检索是计算机检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光盘网络系统的建设、机检实习的理论与实践、教材建设与师资队伍等方面论述了我馆利用光盘网络系统进行文检课实习的方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领域与上海地方自治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中国以大一统为特征的官本位的行政模式凸现了国家的存在而不见社会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正如许多学者所见,地方士绅在社会的重建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官方的控制在地方经济和行政领域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洋务运动倡导的振兴实业使商品流通和地方经济出现了极为活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宫慕久与《上海土地章程》 1845年深秋,在上海这座枕江滨海的蕞尔小城中,发生了一件足以撼动后世的大事。然而这件大事在当时人们的心海间,却没有掀起足够的波澜,因为根本就没有太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所以也就不会有太多的人来关心和关顾这件事。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档案的发现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是座较为特殊的大学,由日本政府开设,直接用于为侵华培养人才及刺探中国各方面的情报.  相似文献   

17.
18.
寂静的书院     
麻阳,锦江;兰里,书院. 自古英雄出草莽,寒门未必无丈夫.那位先是农家儿郎后是明末老臣的人就是史称"怪臣"的满朝荐.有关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官场逸趣,不管正说戏说甚至传说,都流传市井,妇孺皆知.如今,他与一座书院连在一起,名字刻在一块石碑上--满朝荐书院.  相似文献   

19.
文书的起源──河图、洛书为我国文书之首关静芬文书起于何时,自古以来众说纷坛。1949年以前的诸多学者认为,文书起于氏族社会,但又纷争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的学者认为“人文肇自太极”;1949年以后,认为文书是国家出现的产物者居多,广传于史学界、档案学...  相似文献   

20.
《档案与史学》2002,(6):8-13
冈千仞(1832-1914),是幕府末期明治时期活跃于日本文坛的一位汉学家,他曾于1884年5月来华游历,遍访晚清时期中国政界、文化界的名人。冈千仞抵沪后,于6月9日和15日与上海龙门、正蒙两书院的士子们进行了两次内容丰富的笔谈交流,由此形成的笔谈录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份难得一见的史料。冈千仞的访华资料除集中于他的游记作品《观光纪游》外,还散见在其个人档案及一些报刊中。近代日本的一家日报《邮便报知新闻》曾设“文苑雅赏”专栏刊载日本汉学家的诗文作品,1884年7月9、10、11日该专栏分三次以《笔话》为题刊出了冈千仞与上海书院士子的笔谈录。《邮便报知新闻》为刊登《笔话》配发按语如下:“左笔话一篇,系鹿门冈先生在上海与彼士人孙照[1]、姚文枏[2]、葛士濬[3]、范本礼[4]、张焕纶[5]等相语者。主客六人笔往笔来,或甲问而未及乙答之,丙又发一问,或均是乙答也。一人既言,一人不足之,复注添其字旁,错综互见,涂鸦不一,加以原稿纸数十张,贴缀略无序次,写手甚苦其不了了。因明按语势、寻字样,别人属辞,连接整顿。可识其人者,各冠姓每语头;不可识者,代以白圈[1]厥疑。间语之无关系徒碍心目者,割爱删去,务谋便看阅。编者僭妄,得罪笔者多矣。文中若有似疵类者,乃皆编者之过也,读者谅焉可。” 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