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毅 《小学生》2006,(4):24-24
学生们通过手机能获得科学实验的提示,然后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再通过手机把实验结果提交给一个专门网站,学生们还能在手机上参加科技小测试,家长也可以查看孩子们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有小学教师发现,自己被学生携带的"秘密武器"所监控,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被实时传递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该校排查后发现,一、二年级不少学生都在家长的要求下把这一"武器"带进了课堂。家长之所以这样做,源自对孩子的关心。如果家校间没有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那么家长很多时候只能通过孩子的只言片语、神色行为琢磨、猜测来了解孩子在校时的情况。可以说,信息沟  相似文献   

3.
当年,手机刚刚在学生中流行起来时,就曾有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把手机带到学校,偷偷摸摸地在课堂上或午休时玩,给各班级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针对这种现象,学校专门出台了一项规定:学生一律不得带手机到校。规定刚出台的那段时间,作为班主任,我不折不扣地在本班进行了贯彻落实,并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做了必要的解释,以期得到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开始时,  相似文献   

4.
【本期话题】近日,广西平南一所高中因学生违反校规,带手机进课堂而开除了20多名学生,引起较大争议。大多数学校认为"禁止手机进校园"是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还课堂清净;大部分家长也坚决反对孩子用手机,认为手机容易造成孩子分散学习精力。但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手机可以方便家长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只要孩子自觉,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中小学校去年9月份开始搭建“枝信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这一平台,老师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手机短信方式发送给家长,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反馈给老师,更方便地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相配合。由于低年级学生不会学话,学校布置的作业家长往往无从了解,无法形成家长对弦子的监督辅导;高年级学生因为面临升学,很多家长们尤其关心其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  相似文献   

6.
广西“家校通”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上不上学、什么时候离校回家……这些都是令许多家长头痛而又无奈的事情。广西“家校通”信息服务中心研制推出的“家校通”信息服务系统,为家长解除了这些烦恼。从这个学期开始,南宁市卫国小学的学生进出校门只须将胸前挂着的胸牌往校门口设置的感应式刷卡机一刷,学生家长的手机即可收到学生几时几分到校或离校的信息,让家长少操了很多心。“家校通”不只是做考勤、报平安。学校可以利用“家校通”发通知、布置家庭作业、报告学生的考试和作业成绩、及时向家长反应学生的心理、品行等,与家长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7.
学生上下学,只需把自己的IC卡在校门口的刷卡机一刷,一条报告该生平安到校或离校时间的短信息就会自动发到家长的手机上——“校讯通”系统给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沟通平台。近日,教育部与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京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联手推动“校讯通”进校园。  相似文献   

8.
一、交流讨论,明确利息概念  1.导语: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或去银行了解一些储蓄的知识,下面把你了解到的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师: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哪一组愿意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  4.小组汇报。学生每说出一个信息,教师随即通过点击鼠标使其出现在大屏幕上。 (教师事先把学生可能获得的关于储蓄的信息,提前搜集整理,存于微机中。 )  A.储蓄的好处:把钱存入银行,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可以保证存款的安全;并且还能使自己花钱更有计划性。   B.关于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存入银行…  相似文献   

9.
宋新华 《教育》2013,(31):11
据报道,河南省渑池高中在前不久的一次高中月考中,考试前监考老师要求高一考生主动交出手机,一些学生主动交出了手机,随后考生答题时,校方用探测仪,又搜出来了一部分未主动上交的手机,"主动上交的同学只是被砸了手机,被搜出来的同学还要遭到停课处罚。"课间操时,当着家长和围观学生的面,校领导要求当事学生把自己的手机摔毁,大概有30多台手机被砸。随后,这些说法在其他几位同学处得到证实。有家长表示,有老师也参与砸手机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教育暴力变得冠冕堂皇。学校杜绝作弊理所应当,关键在于怎么管。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很多学生养成随时拿出来手机上网的习惯。显然,这与很多家长给学生配备手机的初衷相背离。我们看到,手机成了学生的必需装备,  相似文献   

10.
一、口语表达作业1.讲学校的新鲜事情、学校组织的活动、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等等。这项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家长对孩子多了一些了解,可谓一举两得。2.转述教师的话。学校经常有一些事情需要家长了解并配合,教师又不能一个一个通知家长。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话转述给家长听,并让家长把孩子转述的内容写下来,第二天上交。  相似文献   

11.
短信     
《上海教育》2006,(5B):19-19
中学生不应该把手机带入校园,因为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会在上课时玩。 学生带手机到学校来互相攀比,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手机在中学校园里出现也是随波逐流的事,教师和家长应该指导孩子不违反上课纪律并防范盲目攀比现象。  相似文献   

12.
红叶 《广西教育》2012,(21):1-1
“重点学校名师‘一对一’辅导”、“个性化教育”、“快速提分”……当前,在城市的大街上,特别是中小学校附近时常可以看到此类关于课外辅导的广告和宣传单,学生家长的手机、电子信箱时常接收到这类内容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全方位轰炸”,使一些家长选择送子女参加这种课外辅导。  相似文献   

13.
关注热点——手机引发的讨论热点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普及率不断上升,不少家长给孩子购买了手机。某中学辅导员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发动队员在进行调查和走访后,举办了一个星星火炬论坛,“我们拥有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主题激发了孩子们讨论的热情。有的队员认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手机是灵敏迅捷的信息传递工具,是高新科技带给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便,如果家长具备这个消费能力,给我们配备手机当然利大于弊。而另外一些队员则认为:如今,手机短信、铃声、图片等纷纷推陈出新,让很多中小学生沉迷其中。有的学生还利用短信功能在考试时作弊,这对学生的学习及品德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手机一族”。学生配备手机,确实方便了与家长、同学之间的联系,但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弊端已显得十分突出,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已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中学生都会带手机到学校中。中学生使用手机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层面,还能够辅助学习并且减少家长对于学生安全的担心,但是如果中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缺少自制力,过度使用手机,也会对正常的生活以及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进行研究,首先,从三个好的方面以及两个不利的方面提出了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然后,从学校和家长要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学校对学生携带手机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学生的疏导教育三个角度提出了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初中应根据农村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学生与家长在生产生活中能“用得着”的实用技术与信息类课程。同时大力开展教研活动,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努力,要让学生、家长感到上初中与不上(或中途辍学)的结果大不一样。这样,家长就会支持孩子积极主动地接受义务教育。农村初中课程及教学亟待改进!甘肃@叶祥元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主要的信息联络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手机可以当手表用,智能手机可以当学习机、微机、相机使用,减少了费用开支,可以用手机上网,学习和查询多种知识,手机还可以当字典、词典,学习汉语、英语的好助手,可是智能手机就是一台掌上电脑,使用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手机产生依赖,这让孩子能力退步,影响视力,沉溺手机玩游戏、聊QQ、短信聊天,玩空间、耍微信、偶尔看看电影。影响休息,耽误学业,多数家长反应,手机给学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交往的视角谈中小学校网站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的校园网站应实现多种功能,除了常见的学校简介、教学资源、信息发布以外,应把重点放在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上,从而成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石室联中初2022届12班51名同学和53名家长就目前学生手机使用和学校手机管理现状进行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对初中生手机使用和管理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对学校和老师而言,在学生手机使用和管理上应引导与监管并重;对家庭和家长而言,在学生手机使用和管理上应陪伴与约定并行;对同学自身而言,在学生手机使用和管理上应从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只要你稍加留意,一些中学生拿着手机侃侃而谈的现象随处可见。笔者任教的班级共56人,在2011年新生入校时只有4名学生有手机,到2012年增加到10人,到2013年有手机的同学已经达23人。发达地区如广州、北京等地,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更是超过76%!手机进入校园和课堂,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对学生佩带手机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呢?只堵不疏,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不行;没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更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