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七月派”是20世纪40年代主要活动于国统区的影响较大的文学流派之一。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七月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直没能得到合理的评价。直到新时期以来,由于学术思想的解放,“七月派”重新受到研究界的关注,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得以重新确认。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尤为显著,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七月派”的研究有赖于学术界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寻常讨论的特征以外,七月派现实主义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则:在不同阶段、不同实践范畴中,都在尽力地向着作为文学之源的“生活—存在”回归,并且通过反思现实主义与“生活—存在”之间的意义间隙,来进一步建构文学的现实主义。这一原则在七月派的文学生成观念、现实生活态度、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以及以生命担当理想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土改"叙事中,农民的时间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是丁玲重点关注和论述的部分。她将主体的时间观念建构在厚积着传统文化记忆和纠集着复杂人伦网络的乡土宗法空间上。在一系列思想性较强的"成长仪式"中,主体的成长与历史的成长同构,从而导致历史革命化了。这种土改的时间境域、成长仪式的展示与文本生产一道构成了对"合法性"话语的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4.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土改”叙事中,农民的时间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是丁玲重点关注和论述的部分。她将主体的时间观念建构在厚积着传统文化记忆和纠集着复杂人伦网络的乡土宗法空间上。在一系列思想性较强的“成长仪式”中,主体的成长与历史的成长同构,从而导致历史革命化了。这种土改的时间境域、成长仪式的展示与文本生产一道构成了对“合法性”话语的体认和确证。  相似文献   

5.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问题小说",它是作家问题意识和内心焦虑的体现。作者的思想困惑,反映在文本中则呈现为人物形象的失误、"论证结构"的动摇以及与之相关的复调性特征。"问题小说"对现实具体政治问题的诉求,决定了它遭遇批判和淘汰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