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居住在云南大理州、怒江州一带的傈僳族人家,以热情远近闻名,尤其是他们盛情款待朋友的"手抓饭",最令人称道.最近有幸到傈僳人家做了一次客,其气氛和场面,真是名不虚传,让我大开眼界,可谓此生难忘.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深山里,隐匿着一个神秘又古老的民族——傈僳族,傈僳族既是他称也是自称。自唐朝起,史书见有关"栗粟"记载,这一名称,1000多年来沿用至今。自古择山而居的傈僳族人,相信万物有灵,有着最原始的敬畏与崇拜,他们多居于祖地,与外部鲜有联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割绣,是傈僳族刺绣技艺中一项古老神秘的传统技艺。不久以前,我采访了一位了不起的傈僳族老人,她在县处级领导岗位上提前退休,全身心扑在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之路上,一路风雨一路歌。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有一座神奇的四角山.这里,居住着彝、苗、傈僳、土家等七种少数民族.他们亲如弟兄,和睦相处,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归属鹤庆县境的大坪山乡的彝族喊山、傈僳族"哭烟"和"请柬",便是他们的祖先创造的一项民俗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4.
云南,在古代是部落林立的少数民族杂居地,史称"西南夷".云龙是地处滇西地区一个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块多民族地区,今有白、傈僳、傣、彝、阿昌、苗、回等少数民族,其中除苗、回等进入云南稍晚或较晚外,其余都是当地古老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杨卓如 《大理文化》2014,(1):97-109
正云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白族、阿昌族、傈僳族、彝族、回族、苗族、傣族、汉族等8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先秦两汉时期,这里就是嶲、昆明、僰、比苏、哀牢人等众多古代族群活动的地方,唐代以降,摆夷人(今傣族)、阿昌族、蒲蛮人(今布朗族)、僰人(白族先民)、傈僳族、彝族罗武人等逐渐成为了云龙境内的  相似文献   

6.
一、大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其文物的概述 1、大理的地理坐标 举世闻名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东经98°52'至101°03',北纬24°40'至26°42'之间,全州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辖12个县市,有白、汉、彝、回、苗、傈僳、纳西、阿昌、普米、蒙古、布朗、傣等13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29万人.  相似文献   

7.
马登,位于云南省剑川县西北部。是一个四面环山,地势较为平坦的小乡镇。镇辖区居民除了一个汉族村、一傈僳族村和部分散居山内的彝族。都为白族。马登白族有很多传统的风俗习惯.除了认真隆重地过中国传统的各个农历节日。对坐月子、婚嫁和丧葬习俗也尤为讲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南方丝绸之路国内段沿线的傈僳族与阿昌族,作为不同的民族群体,有着不尽相同的宗教信仰、婚姻习俗、文化表征。但是,相似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又使他们拥有相似的生命价值观、人文情怀和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9.
和谐回村     
在红河之水涓涓细流蜿蜒流经的这一片热土上,七百多年来,巍山回族和彝族、汉族、苗族、白族、傈僳族等兄弟民族世世代代和睦相处,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血汗浇筑,成就了巍山坝子美丽的田园和村落。  相似文献   

10.
一、族称与人口分布 丽江地区的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他称"民家",纳西语称"勒布",傈僳语称"勒墨".史书文字记录多为"焚人"、"白蛮"、"白人"或"民家"等.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丽江地区白族总人口42938人,其中丽江县36494人(男18706人,女17888人).  相似文献   

11.
山林坝原相间的祥云县位于滇中彝族区与滇西白族区的过渡部,也是金沙江、澜沧江、元江三江分水处,有"滇西总大门"之誉称.24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各族居民,其中汉族、彝族、白族是祥云的主体民族,占祥云总人口95%以上.祥云于公元前109年建县,系云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滇西重要的文化起源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六个民族相依共居,几种民族宗教信仰共存,在共存的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容纳,相互吸收,形成了和睦共融的地方民族宗教信仰特色,这一点,在白、彝、汉三个主体民族的宗教信仰上,更有着鲜明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郑家庄走笔     
北雁 《大理文化》2021,(7):40-43
一 坐落在滇西洱海之源弥茨河畔的郑家庄,是一个拥有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的多民族聚居村落.四围香稻、绿意盎然,田园诗色、景致怡人.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交融共生,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任何一个县城和集镇的居民,已经完全不可能再是单一民族.但一个仅125户人家、525口人的自然村落,居然成了7个民族共同的和谐家园与生息乐土,放眼整个中国,或许很难找得出第二个.  相似文献   

13.
跳花节     
“跳花节”是苗族社会中操西部方言(即};:黔滇方言)的苗族同胞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居住环境和语言、服饰的差异,节日名称及时间、地点不尽相同。名称分别有“跳花”、“采花”、“踩山”、“跳国”、“跳洞”、“跳厂”。“跳场”等等。有的在正月跳新年花、五月跳端午花;有的在二三月间跳桃花、六七月间跳稻花。其活动场所设在寨子附近的荒地上,称为“花场”、“花坡”或“花山”。虽然名称、时间、地点不同,但活动内容大致一样,一般都有立杆、跳花、采花、献花、倒杆等程序。所谓“立杆”是将顶端系有彩带(称之为“花…  相似文献   

14.
云龙,地处滇西北高原的三江并流腹地,是个多山、多河流、多民族的偏远地区,其历史渊源流长,早在西汉元封二年即公元前109年就有史料记载,名为比苏县;宋《大理府志》云:"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遂更名为云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杂居着白族、傈僳族、汉族、回族、彝族、苗族等二十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起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17,(2)
正"花客"一词,古往今来,有多种诠释。有指赏花之人;有指代花行的经纪人;亦有如宋时姚宽《西溪丛语》中,将牡丹、梅花等三十种花分为"贵客""清客"等"三十客",以花喻友者。本文所谈之"花客",与以上皆有所不同,指的是那些在民国初年,活动于广大西北边塞地区,为偷种罂粟,而来往出入关口的种烟人。三季"花客"民国初期,内地花客入疆种烟,大体可依据罂粟播种的时令不同,而分为"春花""秋花"及"冬花"三个  相似文献   

16.
余七斤 《寻根》2022,(5):47-48
<正>一与其他少数民族婚俗不同的是傈僳族有结婚当天“婚后再名”的习俗,就是结婚那一天晚上要取一个“婚名”,起“婚名”要做祭祀,在祭神、祭祖之后才可取名。一般是新娘接回来后,由村里面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祭祀师给新郎新娘取一个婚名,这个婚名不随男性,也不随女性。新婚当天晚上,燃起篝火,亲朋好友们随着篝火跳起舞来,对起歌来。  相似文献   

17.
与鸟同居     
家住山村.童年与鸟同居. 我们一家住堂屋及偏房,燕子住堂屋檐下,"咕咕撒"住邻居家厢房的梁头墙洞,麻雀不讲究,有洞便居.妹妹出生那年,还飞来了一家"雨水花雀",居住在院内墙洞,父亲高兴,便给妹妹起名叫"雨水花".  相似文献   

18.
二荞花开     
一 王荞花从街上回来,正是阳光火辣辣的时候.树上的知了,吱吱地叫,王荞花听着,就像家里猪叫的声音. 没有风,热是一浪滚过一浪.阳光亮晃晃压着王荞花,身上的猪饲料也沉甸甸压着王荞花.汗水从额上滚下来,粘着几绺头发,贴着盘子似的脸. 从公路到村子,王荞花要经过一座桥. 桥下是一条叫桃花溪的河.说是桃花溪,沿河两岸,看不到桃...  相似文献   

19.
周学凤 《大理文化》2011,(11):74-75
小小洋芋花,细细碎碎,因有万亩连片,本不起眼的小花汹涌成海,在每年七八月份骤然怒绽,年年如期,和游人共赴一年一度的约会——花海歌潮中的洋芋花节。先有花后有节,细碎耀眼如满天繁星的洋芋花注定要用一个节来命名和概定,洋芋花节,清丽简洁又恰如其分,一经诞生即迎来四面八方如潮的游客。到2008年洋芋花节已是第4届,地处  相似文献   

20.
李雪 《大理文化》2012,(8):74-81
米甸是祥云县的一个乡镇,位于祥云县东北部,地处两州(大理州、楚雄州)三县(祥云县、宾川县、大姚县)交界处,有汉、彝、白、苗、傈僳等5个世居民族,辖三家、米甸、克昌、岔沟、大松坪、自羌朗、香么所、黄草哨、楚场、插朗哨10个行政村委会,每个村名都很独特,富有婉转音韵,好像是远在天边的世外桃源,其实是因为很多名字都是彝族话的译音。提起米甸,祥云人都知道那里盛产优质无烟煤、薄壳泡核桃,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性格豪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