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思想 绚丽多彩的中国丝绸,一直为古今中外人们所赞颂.中国是最早发明养蚕的国家,蚕茧和生丝产量一直居世界各国之首.蚕丝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形成浩瀚多彩的丝绸文化.我们设计的认识"蚕"系列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绚丽璀璨的丝绸织物的由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丝绸起源于中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蚕神献丝""天神化蚕"的故事.我们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文化上、艺术上,均闪耀出夺目的光辉,这使丝绸不但在国内备受欢迎,更是充当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使者",把古老的华夏文明带到了海外.盛泽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市的东南部,与浙江省嘉兴市相邻,以发达的丝绸业著称于世.悠久的丝绸文化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将丝绸文化引入幼儿的生活与学习视野,促使本土文化生命力的不断衍生.我们开发利用"丝绸文化"资源,对"生活教育"作了认识上的思考和结合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丝绸是沟通中外文化的使者,古往今来,湖州、杭州、苏州都是众所周知的蚕桑之乡,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徽州腹地也有一个古老蚕乡以及蚕乡所孕育的独特地域绚烂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所以古代希腊人、罗马人誉称中国为“丝国”。中国生产的天然丝绸绚丽多彩,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精美的丝绸就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往波斯、罗马等地,受到人们热情的欢迎和赞赏。当陆路受阻,唐宋时期又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供应世界各地人们的需求。中国丝绸丰富了世界人们生活的风韵,也播下了千秋万代的友谊种籽。  相似文献   

5.
省力养蚕法     
省力养蚕法顾明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丝绸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养蚕业的发展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所以,推广运用省力养蚕技术是今后发展蚕桑生产、提高效益的主攻方向。一、改固定架为活动架传统的蚕架为固定式长方形支架,由于支架的长短、高矮不一,每个支撑...  相似文献   

6.
苏州丝绸工学院的前身是由著名爱国主人士史量才先生于1903年创办的私立上海女子蚕业学堂。1911年迁至苏州浒墅关镇,更名为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之后历经中等蚕丝学校、丝绸专科学校,于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苏州丝绸工学院,迁至苏州市现址。学院现设有丝绸工程系、染整化学纤维工程系、机械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工艺美术系、基础课部、社会科学部和德育教研室等5系、2部、1室,下设13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和3个硕士学位点,另有3个硕士学位点正申报待批。此外,还举办了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种非学历成人教育,受国  相似文献   

7.
丝绸历来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广东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南大门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在丝绸的外销中一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唐代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丝绸贸易由陆路向海路的转折时期,广东的丝绸贸易从产品来源、贸易范围、贸易方式到贸易管理都较前代有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2年1月10日阴 《蚕和蜘蛛》这篇课文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蚕的一生是短暂的,也是不平凡的。伴随着吃桑叶的“沙沙”声,幼蚕一天天长大。长大后,它就一丝不苟地吐丝,心灵手巧的姑娘们用蚕吐出的丝织成了五彩斑斓的丝绸。“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不正是蚕儿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吗?  相似文献   

9.
<正>(1)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丝绸不只在人的衣着中担当重要角色,在礼仪、信仰、科技以及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也都发挥了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2)丝绸在中国的出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依据考古发现,距今8500年左右的河南贾湖遗址已发现丝蛋白;距今7000至6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双墩文化和半坡文化已发现蚕的图像或蚕蛹雕刻;距今53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桑蚕茧丝绸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桑蚕茧丝绸产业是广西重点打造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为提高蚕桑生产技术,项目被列为广西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专项,涵盖4个项目32个课题。项目育成一系列桑、蚕新品种(新品系),其中桂桑5号为世界首创耐旱性桑树杂交组合,解决了我国"东桑西移"蚕桑品种配套问题。项目集成轻简化、省力化技术,解决了农村桑蚕生产劳力紧张问题;研发的蚕桑病虫害防控技术,在最大省区有效控制了蚕  相似文献   

11.
同治末光绪初,姚觐元担任川东兵备道期间,积极倡办蚕桑,主要事迹有:从家乡湖州采购蚕种桑秧,分发所属各县;招募浙人试办蚕桑,使百姓知其利;设局劝办蚕桑,蚕事纳入考试;编写刊发蚕书,备示蚕桑诸法;在佛图关修建蚕神庙,并在庙旁设立“蚕市”,进行蚕丝绸交易。在姚觐元倡导下,川东各县遍野桑田,丝亦纯白,利甲蜀中。四川百姓为纪念他,改佛图关蚕市场为姚公场,并以其生日作为每年的谢蚕神日。姚觐元可谓是东西定点帮扶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2.
品茶一刻!     
世界上的三大饮料中——茶、咖啡和可可饮品——喝茶的人最多。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自古已闻名世界,而且从那时起,茶叶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根据不同的加工方法,中国茶可以分为五大种类:  相似文献   

13.
《教学随笔》2015,(5):50
<正>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是第一座全国性的丝绸专业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占地五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于1992年2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馆内的基本陈列于2003年作了全面的调整,主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中国丝绸的故事,主要讲述丝绸的起源和发展、丝绸的主要种类、丝绸之路及丝绸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的地位。馆内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丝绸历史及文化,其基本陈列包括:序厅、历史文物厅、蚕丝厅、染织厅、现代成就厅等五部分。馆内藏有自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中国与丝绸相连。几千年来,丝绸之路悦耳的驼铃声悠悠不绝,轻柔、华丽的真丝霓裳风靡世界。历史悠远的丝绸文明与产业,奠定了苏州这座丝绸之都的地位。今天,虽然苏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国际化和全球化,但记忆中的苏州丝绸并没有如古井和老街一样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人们依然能清楚地看到似曾暗淡的丝绸重又闪亮起来。一批孜孜不倦的丝绸研究者正以坚实的臂膀撑起丝绸之都的一片天空,苏州大学材料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陈宇岳教授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破解世界丝绸难题认识陈宇岳,是在苏州大学一次科技表彰大会上,听…  相似文献   

15.
丝绸     
五千年前,中国人掌握了从蚕茧中抽取丝线的方法。由丝线织成的布料既坚韧又柔软,并且十分美丽,人们往往愿意花高价购买天然丝绸。丝绸面料不能仅靠机器制造,还需大量的人工,这也是丝绸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湖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南侧.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苕言两溪之水流经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摄氏16度左右),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40毫米上下),全年无霜期为245天,日照达2125小时,具有栽稻养鱼、育蚕缫丝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千百年来,湖州人民辛勒耕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使湖州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其中丝绸文化更负盛名,蜚声海内外,并对湖州的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湖州丝绸文化作综合探讨,以加深对湖州丝绸文化的认识及弘扬丝绸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苦雨凄风食柞叶,摇落净叶度青空,心丝吐尽三千尺,成茧锦绣人间天。 ——柞蚕咏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作为丝绸文化的织造者之一,柞蚕用小小的身体承载着东方的文化和精髓.柞蚕丝早在2700年前已作为给皇帝的贡物,汉代时由官方推广,经宋、元、明、清几代引种推广,种茧、放养、织绸技术由官员、蚕师或农民先后传播至河南、贵州、四川、辽宁和吉林等全国很多省份. 路在何方,从被动到主动的挣扎 相较于家蚕,人们对"柞蚕"这一名称比较陌生,这对于在1982年考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蚕学专业的秦利来说,也曾有着这样的好奇心:"这样一个小物种到底能研究出什么?"而在之后近30年的不断探究中,他慢慢有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南亚的丝绸贸易源远流长 ,明前期 ,在“海禁”政策和统治者“薄来厚往”思想的影响下 ,朝贡贸易成为两地丝贸的主流形式。私人贸易虽有所发展 ,但其重要性却远不如前代。随着两地贸易的发展 ,中国丝绸在东南亚的行销范围进一步扩大 ,并一直保持着出口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东南亚的丝绸贸易源远流长。明前期,在“海禁”政策和统治者“薄来厚往”思想的影响下,朝贡贸易成为两地丝贸的主流形式,私人贸易虽有所发展,但其重要性却远不如前代,随着两地贸易的发展,中国丝绸在东南亚的行销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一直保持着出口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丝绸     
《家庭教育》2007,(10X):I0014-I0015
5000年前,中国人掌握了从蚕茧中抽取丝线的方法。由丝线织成的布料既坚韧又柔软,并且十分美丽,人们往往愿意花高价购买天然丝绸。丝绸面料不能仅靠机器制造,还需大量的人工,这也是丝绸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