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暗示     
智慧兔 《高中生》2013,(11):7-7
积极的暗示可能使蠢材变天才.消极的暗示可以使天才变蠢材。  相似文献   

2.
暗示     
在我的班上,有一位女生,她是班级的宣传委员,学习成绩很好,各方面的表现也不错。而就在这学期初,我发现她有些不对头,神情恍惚,情绪很不稳定,像是生病的样子。通过侧面了解,她和高三年级的一位男生恋爱了。可以看得出,她爱得还很投入,以致学习和班级工作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暗示     
暗示你仅仅给了我稍微的风吹千山嘴角翘了翘而你眉微颤草动风动窗外秋声若泉流隔着重重雾 示意你要静 食指压住嘴唇勺诵给你会不会过时哪现在捡起一首古诗暗示@刘清政  相似文献   

4.
暗示     
正相对于短暂的个体生命而言,死亡显得更为恒久、冷静、隐匿。一座孤独的坟茔总是闭口无言,任凭岁月的野草在头顶疯长,在时间深处带给人缠绵的哀思和无尽怀念。一切抵达预示着新的开始,死亡留给我们的窥探总是不可言说。事实上,我一直相信,县城后山满地的坟茔是一种暗示,它未说出的话语同样意味深长。后山是高于现实的一只眼睛,它无所不知的洞悉力神秘而广袤。从某种意义上说,后山提供了县城人们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5.
暗示     
"暗示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它会引着我们去我们不想去的地方."一名精神分析师说.美国某棒球队一名伟大的投手,正准备给对手投球,他的队友走过来对他说:"千万别给他出界的高球."接着,这名伟大的投手出手了,球不仅飞得很高,而且还出界了,甚至飞到了看台上.  相似文献   

6.
仔细观察生活,我们会发现身边许多有关暗示的现象。在学校里,为什么有很多学校的校服都是蓝色的?因为蓝色让我们联想到天空和大海,让我们的心情舒畅、开阔、平静,有利于校园和课堂宁静气氛的创设。有的人的心情会受到天气的暗示,阴天会感到郁闷,晴天会感到舒畅、开朗。我们在大型活动的开幕式上或颁奖仪式上往往会听到激昂的进行曲,这种音乐能够振奋我们的情绪。由此看来,色彩、气候、音乐等都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暗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暗示>,总让我感到很神秘,总想知道它到底在暗示我们什么.我不想从文体创新角度来讨论这本书有多大价值,也不想像当代的文艺批评家诸如汪政、余杰、杨扬等,陷入到底是划为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之争的泥淖.就我看来,能悟解其中的暗示才是破译这部深邃的警言的密码.  相似文献   

8.
暗示无痕     
荆发龙 《学习之友》2008,(11):52-52
曾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公开演讲时,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9.
暗示批评     
批评是教育手段之一。它是教师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品德的否定,可引起学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之内疚、悔恨,进而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错误。运用得好,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学会用意志克服缺点错误。反之,如果批评把握不好尺度,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反感、厌恶。因此,批评要讲求策略,使批评成为一种激励,一种动力。我认为暗示批评具有这种功能。暗示批评就是不挑明事情,委婉地对学生的不良表现进行劝导的批评方式。它是教师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对其错误、缺点,用暗示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使…  相似文献   

10.
暗示无痕     
徐新星 《教育艺术》2007,(10):40-40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师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孩没有带书,男孩说他忘了带.同学们笑起来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她笑笑,没有再说话.  相似文献   

11.
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博士首创的。1965年保加利亚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暗示教学小组”,进行一天教1000个外语单词的实验,成功率达98.08%,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2.
暗示教学     
暗示教学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乔治·洛扎诺夫于本世纪60年代中期首创。暗示教学法的研究始于1965年,最初由洛扎诺夫领导,在保加利亚成立了一个暗示教学小组,并进行了一天教一千个外语单词的实验。第二年,他们又在16所学校对5000多名学生进行实验并获...  相似文献   

13.
暗示教育     
邻居家的小闯,今年九岁,上小学三年级,淘气得很,经常与同学们打架。你看,今天又不知与谁打架,衣服全扯破了。小闯的妈妈见后又气愤又难过,但她没有大声斥骂他,而是默默地脱下小闯那件被扯破的衣服,洗干净后又一针一线地为他缝补,一直补到深夜。小闯起初羞愧地望着妈妈,最后终于忍不住  相似文献   

14.
暗示什么     
韩少功说他"想写一本书来推翻这个结论",即"人只能生活在语言中".而文体,乃语言符号的载体,韩少功打破某种文体的习惯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评价韩少功对文体破坏的功过是非亦成为我们的话题之一,但真正要弄明白的是作家以<暗示>为书名,究竟想"暗示"我们什么?我以为,乃是对当下人生存境况的思考与忧虑.  相似文献   

15.
谐音暗示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大多使用有声语言来交流。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有声语言难以运用,于是人们便使用谐音暗示传情达意,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项王,就是要项羽下定决心杀掉刘邦,因为“玦”与“决”同音,在此范增就是  相似文献   

16.
谈谈暗示     
在化学课上、教师让学生看一个装有一些液体的瓶子,并告诉学生瓶子里的液体有非常刺鼻的气味。然后,他把瓶盖打开,告诉学生一旦闻到气味就马上举手,很快,班里所有的学生都把手举了起来。但实际上瓶中的液体只是无色无味的水罢了。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向一组儿童展示一幅关于一个士兵的图画,在学生看完这幅画后把画拿走,接着向他们问这样一个问题:画中的士兵是左手握剑还是右手握  相似文献   

17.
心理暗示     
在汶川,有一个被埋六天的女孩在搜救队员的努力下,成功获救。经过医生检查,她的身体除了有些皮外伤和虚弱外,竟然无大碍,创造了生命奇迹。随后有记者采访她,她这样回答":我相  相似文献   

18.
谈暗示     
著名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描写女画家琼西得了严重的肺炎,卧病在床,脸朝着窗口,数着窗后砖墙上在风雨吹打下的长青藤的落叶。她想到,等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她就要离开这个人间了。老画家贝尔门得知这一消息后,在这堵墙上画了一片不落的树叶。一夜风雨过后,琼西的女伴为她拉开窗帘时,她看到还有最后一片叶子挂在藤蔓上。第三天、第四天,绿色的藤叶仍在那里,这最后一片叶子顽强的生命力使琼西燃烧起生活的勇气,她的健康开始恢复,并且很快脱离了危险期。这个故事离奇吗?不!人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  相似文献   

19.
一种突出的、极为神秘的探求心理驱使我去阅读<暗示>.一部名为小说却看似一点也不像小说的作品,一个个看似小说情节却似乎并非小说情节的片段,用一种近似于"拼凑"却又完整的方式聚合在一起,用言说之外的、隐秘在人生、社会中的具象来探讨了言象的独立以及互存,并于言象之外架构了突破性的另类"暗示"空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