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系统梳理建国70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发展脉络,结合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节点,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总结各阶段科技人才政策特点。通过研究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规律,发现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历程与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根据科技人才政策的演进规律,提出新时期科技人才政策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等高科技企业的长期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人才的研发贡献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公司招揽、保留和激励科技人才,在实现其自身科研事业追求的同时,服务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科技人才政策.科技人才在顺应公司发展战略、研发新技术和产品过程中,通过新知识和研发经验的积累,又不断研发出新的科技成果,推动公司进入新的多元化业务领域.这样,在公司战略发展和科技人才政策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推动通用电气公司的长期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技人才是拥有卓越禀赋的生产力要素,是推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资源.为大力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完善,必须创建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平台,制定和完善吸引各类科技英才的政策措施,建立科学完备的科技人才成长机制.高等职业院校应把教育培养应用型、操作型、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二战以后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以培养科技人才与增强大学科研能力为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这些科技政策对美国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在不同层面上的巨大影响,以及对美国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了一国科技政策应该如何促进高级人才的培养,以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高校中的科技政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科技工作主要承担者和国家科技政策的重要践行者以及在培养科技人才上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使得高校师生对科技政策的了解和熟悉对科技政策的贯彻落实具有深远影响,故而高校的科技政策传播显得十分重要。但由于过去计划经济模式的惯性作用,政府和高校科技研发人员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对自身角色的转换都不是十分到位,因而存在着科技人员对科技政策了解不及时、掌握不透彻的问题,导致研发工作跟不上政策要求或不能顺利进入政策轨道,进而得不到政策的扶持。故必须加强高校科技政策传播工作,大力开展我国科技政策价值取向的宣传,努力开创科技政策信息服务和咨询,积极搞好科技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静 《中国电化教育》2021,(5):I0003-I0004
科技人才政策是科技创新驱动的引擎,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中部六省率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并积极推进政策的实施。本文借鉴成熟的政策效果评价工具DEA-BCC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模型,采用“十三五”期间2014—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从静态、动态分别对中部六省的科技人才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科技人才政策效果研究的不足,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信息。  相似文献   

7.
科技人才是天津市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本文分析了天津市科技人才的总量、结构和变动特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了天津市科技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以天津市科技人员投入产出比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北京、上海的对比说明天津市科技人员的相对水平;实证分析了影响天津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内外因素,据此对天津市发展科技人才队伍,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而科技创新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关键。区域科技创新政策为区域的科技创新活动在法律法规政策、财政支持、政府采购、金融及风险投资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和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障。当今国外政府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对促进科技创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济南市地方政府健全科技创新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借鉴国外政府推进科技政策创新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济南市科技创新政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奖励工作是科技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重大成果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作用,让优秀的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力促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助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这些一直是我们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此,在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奖励重点清晰明确突出导向作  相似文献   

10.
福建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技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科技人才政策是塑造良好人才环境的重要因素,福建省的科技人才政策仍然存在体系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台湾当局从科技人才的供需预测、培育、引进、使用和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系统比较了闽台两地科技人才政策,并基此对福建省科技人才政策提出了实施科技人才供需预测、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政策、自主培养与境外引进相结合、物质与精神激励并用、分类管理与多元化评价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韩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韩国在仅仅半个世纪内就实现了"汉江奇迹",如此快速的经济增长都应归功于和政府工业、经济促进政策相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虽然1997年的金融危机使得韩国经济发展陷入停顿,但其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的及时调整使国家经济走上了正轨。文章在解读韩国科技人才资源政策的发展历程之后,指出该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重点应是在未来发展更加普及与平衡的科学教育、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改善组织文化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科技政策和科技奖励工作指导思想,建立与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奖励了一大批重大优秀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促进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了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才是拥有卓越禀赋的生产力要素,是推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资源。为大力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完善,必须创建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平台,制定和完善吸引各类科技英才的政策措施,建立科学完备的科技人才成长机制。高等职业院校应把教育培养应用型、操作型、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倪华 《考试周刊》2010,(17):233-234
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以至于影响资本市场的秩序,甚至影响社会经济。本文从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完善公司治理、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会计人员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分析新加坡现有的科研环境,以及吸引国际科技人才的最佳办法,并认为当地可发挥带头作用、领导本区域推进科技发展、吸引优秀人才、尤其是吸收科技和现代化企业人才,是新加坡当前的急务。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人才政策共发生了三次嬗变,分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知识分子去阶级属性、1992年开始的科技人才管理的市场化转向、中国加入WTO后的科技人才战略化发展。科技人才政策的每一次嬗变,都带来了科技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鉴于当前科技事业的发展状况,未来科技人才政策应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展开,提升国家的基础研究能力,并着眼于基础研究领域高端科技人才培育以及全社会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来布局,推动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7.
目前,科技创业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技术创新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推动区域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好教育关为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还要把好政策关,为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科技人才作为劳动力中重要的专业性人才,对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科技人才集聚是人才集聚的一种特殊情况,会产生一系列衍生效应,能够对集聚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产生1+12的效果。因此,优化科技人才集聚环境,提升科技人才集聚效应是区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实证分析河南省18个省辖市科技人才集聚环境竞争力,能够明确河南省各地区人才集聚吸引力状况,从而为制定提升全省科技人才吸引力的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赵兰香 《成才之路》2014,(7):+3-I0002
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根本要靠人才。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保障。科技体制改革也正是要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的巨大能量。能否有效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衡量科技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已成为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在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上,我们还存在一些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差距。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政策调整已成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日益复杂,各国纷纷调整移民和人才政策争夺科技精英。新时期我国海外引才政策在引才理念、引才模式及政策实施方面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国际引智环境的改变以及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新趋势,亟需从引智方向、引育关系和引才格局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才政策的创新:基于双向保护视角进一步完善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引进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减少以政府为主导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方式,推进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模式;加强国家层面人才引进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功能;加强智库建设,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网联全球人才资源,推动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