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自然、动态生成的过程,带给我们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自然生成"是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提倡教学要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知识的过程,也要关注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教师与学生在互学互动中不断生成和创造新的情境和问题,焕发学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要对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做深入的思考,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激发课堂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迸发火花的过程,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在这种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闪耀着创造的光辉,教学成了一种教师艺术创造的历程,学生则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勿庸讳言,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然而,物极必反,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却常常被“途”中的…  相似文献   

3.
何文清 《现代语文》2014,(12):79-80
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也是智慧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重预设与控制,更要充分关注动态和生成,通过多想多讲多探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和生成意识,构建充满蓬勃生命力的语文课堂。“生成性课堂”是依照“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以“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为基础,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标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课堂教学:“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因此,生成性成了新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成性课堂突出教学活动的主体性、互动性、开放性、多源性等特点,特别强调过程性、体验性等教学目标,体现了课堂是师生共同生命历程的新理念。构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是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效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提倡的是一种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要求教师能在预设中留下足够可生成的空间。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研究教学中的细节,使课堂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种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灵性与智慧的学科。“生成”是语文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即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生成性”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尊重本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它的本质是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语文教学尊重本性,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语文…  相似文献   

7.
“生成”这是《数学课程标准》蕴育出来的鲜活可爱的小生命,它打破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和封闭性,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师生的互动中“生成”,在“无拘无束”中翩翩起舞,让孩子真正享受到智慧的课堂。然而,当我们走进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却发现有些教师面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未能运用自身的智慧加以改造运用,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失去了面对课堂自然生成的智慧课堂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游小云 《广西教育》2013,(37):27-2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理想课堂呈现出来的绝妙风景。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充满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之处往往来自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的魅力往往缘自生成。对此,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有个生动的比喻:“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现有通道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课堂生成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往往都被凋动起来,师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真实自然的生命形态、情感世界和人文思想,课堂富含诗意和创造的理想,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将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教学过程便成为一个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线教师该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孕育“生成”,催发“生成”,化解“生成”,从而造就生机勃勃的精彩课堂,还存在诸多困惑,笔者以为,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课堂。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有效生成"构筑活力课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师生多向的互动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灵活地加以引导运用,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1.点击生成亮点——星火燎原在课堂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惊人之语”,这是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案例《]草船借箭》教学片段有位教师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节。在课堂演练正热闹时,突然一学生提出疑问,结果一语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变得五彩纷呈。随之而来的公开课,便成了教学中的“亮点”,但执教者往往在无形中给课堂套上枷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大多不是追求研讨课的真实自然,而是把预案设计的圆满完成当作最佳境界。这样,“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没有了创造的激情,没有了智慧的挑战,没有了生命的成长。新课程改革不允许公开课的“作秀”,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课堂生成,营造生成“空间”、捕捉生成“问题”,把它变成一种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每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数学课堂过程的研究,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够成为学生们喜欢的学习过程,而我们则会在这样的过程的引领下给与学生更精致的教育,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成长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相似文献   

15.
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毫无疑问,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正确理念。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这个复杂微妙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因此也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恰好折射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成长中所遇到的“阅读瓶颈”,是教学的契机、着力点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和新策略,它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生成的新情境、新内容、新方法和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王庆 《文教资料》2014,(10):35-36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将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堂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飞扬起来。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是自由开放、激发感情自觉投入、激励心灵飞翔的广阔舞台,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我体验的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生命历程,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有变化才有生成,抓住“生成”需要智慧,有意识地“生成”更需要智慧。抓住“生成”,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把“教学意外”转变成“教学资源”,整合进课程。其实,教师应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智慧的展现过程,变化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生成”,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预设”,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预设”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思考、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过滤”、对教学经验进行梳理提升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充分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积淀过程。教师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只有智慧地教学,才能在生成学生智慧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巨大的精神财富,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新课标下的课堂讨论如何开展这种讨论?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有待我们去做一番探索和研究。传统的课堂讨论,通常是教师全权设计一个讨论题,整个讨论基本上按照教师的课堂预设不折不扣地进行。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课堂讨论,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展开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讨论中,有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断发现、提出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自然生成过程,即教学的生成性。这种生成性既体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也体现教师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课堂讨论,既要以人…  相似文献   

20.
实施新课程以来的课堂教学,让笔者深刻体验到:理想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生命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思路被打开后,教学中就可能出现一些老师预想不到的教学资源。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灵活机智地加以处理.就可以预约无法预约的精彩。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和创造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