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安全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诸多不足,如果舆论引导处理不当,极易演化成群体性公共事件,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因此,积极探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这对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2.
突发公共事件以其突发性、公共性和矛盾冲突性,对社会舆论造成剧烈影响.大众传媒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舆论引导上,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新闻报道,为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探索了成功经验,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为制定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下,随着微博的兴起,社会已经步入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微时代,与传统媒体相比,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传播特性对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在分析微时代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探析其舆论引导策略,助力微时代下构建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屡屡发生,对人民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而El益成熟的网络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与特点分析出发,从信息统一、引导主体、支持体系三方面构建相应高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模式,利用网络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引导,从而促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更高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以及社会转型的深化,对政府的舆论引导产生了巨大挑战。以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为研究视角,依据引导目标和制度化手段两个维度,构建公共事件中网民应对政府舆论引导的五种基本模式,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规范应对与失范应对两大类。当下公共事件舆论引导中以失范为主的网民应对意味着社会结构性怨恨与政治沟通的失灵,显示出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疏离乃至对立。理性对待网民应对的结构性缺陷,及时调整政府舆论引导的思路与策略,方能重建社会信任,实现从失范走向规范、从沟通失灵走向呼应共鸣的政治沟通前景。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少社会问题在媒体的推动作用下迅速演化为媒体事件。在媒体事件中,主流媒体不应"失语",而应通过及时报道、议程设置、培育"意见领袖"来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弘扬社会公平正义的主流价值文化,提升主流媒体在媒体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职工教育》2014,(18):124-125
公共事件涉及社会各阶层利益,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妥善处置和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主导信息发布、引导舆论是公共事件处置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媒体运用和引导舆论的效果直接影响公共事件处置的成败。近年来,烟草行业先后处置了"日记门"事件、"烟草院士"事件、端午节福利费等公共事件。在处理过程中,舆论引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对管理层决策及行业社会形象产生了影响,也涉及了法律法规方面的变革,更促进了烟草行业内自省自查工作的开展。如何加强对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行业稳定、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烟草的应有内涵。本文认真分析研究行业舆情产生的主要因素,探索有效开展舆论引导的做法,目的在于为烟草行业舆情应对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媒体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在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时起到信息传播、沟通和反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公共福利而发挥最大效益。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媒体不仅可以及时监视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而且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作为政府和公众的代言人,完全可以沟通信息、疏导情绪,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因此,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实质是信息传播的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离不开广泛的社会沟通。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其重要表现就是各种公共事件迭出,而公众参与意识增强。面对突发的公共事件,舆论的质疑如果引导不当,很可能形成恶性的群体公共事件,影响社会和谐。增强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已成为我国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本文以前不久发生的"切糕事件"为例,通过分析事件经过,寻求突发事件中舆论的种种表现,力求探索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提高应对公共事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的角度,探讨了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以及引导网络舆情的方法。搜集网上舆情要正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生成规律,清楚了解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分析网上舆情要通晓社会思潮和复杂形势,引导网上舆情要做好信息发布等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88例典型涉法网络舆情事件为样本,通过对涉法网络舆情的类别和特征进行梳理,检视人民法院引导处置涉法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立涉法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的体系构想,即人民法院应在立足自身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坚持整体工作原则和个案处置原则相结合,尽早建立健全涉法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自上而下的一体化舆情工作格局、分级预警处置机制、联动协作处置机制以及事后总结评析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征是舆情管理和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明晰其特征和成因,才可“对症下药”事半功倍.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网络舆情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生源素质差异、培养目标不同、网络软件及硬件环境差距使得高职院校也具有自身特点.学生在舆情关注的内容、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情绪化程度等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对此建议构建和规范管理网络交流平台、强化师生交流引导,淡化网络舆情的负面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新闻评论是以国家为主体,针对国际事件,代表国家立场进行的意见表达和话语权争夺。《环球时报》作为我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先行者,在解读国际新闻事件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以《环球时报》的社评文章为例,探讨国际评论在国际事务的舆论引导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其在舆论引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作为主流媒体的《环球时报》在国际问题的舆论引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关全国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定散诸在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之中.但这些规定是不全面、不完备、不统一的,为了落实好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因此必须使舆论监督有全面的宪法依据、彻底的刑法保护,尤其是要有专门法律——《舆论监督法》的支持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新闻宣传工作中舆论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舆论引导所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徐宝璜在五四时期我国重要的学术刊物《北京大学月刊》上发表的《舆论之研究》一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徐宝璜先生唯一的一篇舆论学研究专文,它是研究徐宝璜先生舆论学思想的一份重要文献,也是中国早期现代舆论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舆论之研究》的发表表明:徐宝璜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的“开山祖”,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舆论学研究的重要开创者。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对于名誉权与舆论监督的冲突,通常采用利益衡量理论处理权利平衡问题。我国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应该以利益平衡机制为指导,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实现个案的权利平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规范名誉权和舆论监督权,从根本上解决新闻侵害名誉权与正当舆论监督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事件的舆论传播中,传统媒体作为网络关键的信源存在。相对于网民个体性信源,传统媒体可信度稳定,能够提供事件进展的调查性信息、理性权威的评论、平衡公平的报道。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使得其比网民信源更能设置网络议程,进而引导网络舆论。传统媒体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以网络关键信源的角色来强化其对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效,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众舆论对于政党及政府获取政治权威及执政合法性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政府进行政治治理及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本文指出,公众舆论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舆论主体呈现群体极化倾向和从众化特征,舆论客体呈现相对集中化特征。理性公众舆论具有信号灯预警功能和监督机制功能,有助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化解。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公众舆论的建构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措施实现: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净化网络环境,提升公众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建构文化精英舆论引导,社会公众话语主导模式;加强舆论监督,建立政府、媒介与理性公众舆论三者健全的结合机制与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