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艳 《英语教师》2022,(5):20-24
介绍阅读圈的核心概念。基于“阅读圈”(Reading Circles)学习方式,以外研版多维阅读13级Food for All为例,在授课过程中运用“阅读圈”学习方式进行小组分工,通过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成果展示等方式,将语言学习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融合起来,使学生成为阅读课堂的主导者与分享者,教师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帮助者和引领者,从而通过阅读圈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民主,也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小组学习旨在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相互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师生间、学生间多项的信息交流,把大课堂变成自己的“小天地”,人人参与,各有所得。然而,部分教师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表层。有些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然而仅仅是围坐在一起罢了,教师…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讨论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使它成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玉琴 《新疆教育》2012,(21):92-9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它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不同气质和智能上的差异组建成智能互补型的合作伙伴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发挥小组群体智慧,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达到各层次学生互补进步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民主,也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小组学习旨在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相互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师生间、学生间多项的信息交流,把大课堂变成自己的“小天地“,人人参与,各有所得.……  相似文献   

6.
余知才 《新疆教育》2013,(16):60-60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履行好自己的课堂主导者责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翻转课堂”通过“传递信息”和“吸收内化”过程的翻转,在师生角色、教学形式、课堂内容、技术应用、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课堂。提供多元的课前“信息传递”方式.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以学定教、先学再学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倡导过程性评价,坚持多元化评价,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中的活动开展来实现的。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这就决定了学生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9.
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广大数学教师接受以来,课堂上“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成了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虽然课改以前的课堂学生没机会表现,而现在的课堂是热热闹闹,但通过仔细观察、思考,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可是反观我们的课堂,尽管乍一看现在有些课堂中,学生似乎是“动”起来了,“说”起来了,但是学生真正亲历学习的过程了吗?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行交流;学生还没来得及讨论,  相似文献   

11.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条件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条件。而“教师台上站,学生台下听”的课堂氛围则给学生、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取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集体研究。而教师则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通过相互间合作探究,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时间,科学课堂教学大量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成为一股潮流、成为一种时尚。但仔细观察和思考当前课堂的讨论学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课堂讨论的认识还存在种种误区,把讨论作为一种形式、花架子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谢玉英 《青海教育》2005,(12):40-40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当从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着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多向信息传递与交流,关注学生学列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学习中“交流-活动”模式是一个发展、成长的过程,对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提升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通过对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文化的魅力.在教学改革中,师生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让课堂回归到学生手中,教师在其中是引导者,通过交流,教师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能力.笔者通过对“交流一活动”模式的分析探究,来感受它所带来的课堂优化.  相似文献   

15.
新英语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实现,“互动”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互动”的意义1 .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强调以学生为本,确定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2 .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和合作,共同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具备现代…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心就是要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消极、他主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为此,教师要退出主宰课堂的角色,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懒”与“傻”,让学生勤起来,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17.
“引导自学”课型是以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学习而是主动自学,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巡视点拨。课堂上问题的引导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而高效问题的引导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教师。在引导自学型课堂中,教师应充分发掘、预设并生成合理问题,积极引领学生以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理念,积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与合作的学习机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如果“讨论法”运用得合理,课堂就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闪现智慧灵感的场所;如果运用得不恰当,课堂便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政治课堂讨论,作为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供给学生交流的材料,最大可能地提供学生交流的时空,最大力度地帮助学生交流的成功,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充分享受“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教师课堂用语和外语教学特点的分析,本文说明了教师课堂用语作为课堂语言学习中必要的外部输入和教师们传授知识、控制课堂交互的工具,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改善外语教学现状,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通过创造师生间交流必须的信息沟、增加教师课堂用语中的交际性因素来提高课堂用语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智强 《甘肃教育》2008,(18):38-3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改的进一步实施.课堂讨论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适时开展讨论与交流.合理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堂讨论就更显得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