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姜颖  季冠芳 《文教资料》2010,(31):160-162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存在本科专业设置趋同、偏好热门专业、缺乏特色专业等问题。其症结在专业设置权限、专业定位、专业布局等方面。对此,高校应采取扩大专业设置自主权、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进行专业群教师团队建设有利于优化专业设置,打造优势品牌专业;形成实践教学优势,降低实训建设成本;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中出台了专业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骨干教师培养和选拔管理办法、专业群评价和管理办法等,保证了专业群教学团队的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及连云港市中小企业岗位需求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岗位需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战略性布局和务实性调整,实现职业教育专业群和中小企业岗位群相匹配,形成连云港市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4.
常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呼唤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专业"群"式发展。园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整体适应,但也存在专业设置和调整缺乏科学论证,专业方向偏多甚至有些混乱,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布局匹配度不够,专业发展不平衡,专业群建设管理协调机制不畅等问题。建立政府宏观层面、园区中观层面和院校微观层面的"三级"专业群与产业群"双向协调机制"是保障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群结构优化同步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5.
结合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提出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在于专业群经理岗位的设置和管理、专业群的扩展、专业框架的构成、教学环境建设、校本教材建设、“双师”教师的培养及学生的教育等问题。专业群建设的难点在于如何通过专业群建设使高职教育实现其职业价值,如何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师资力量优势及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苏中地区各高职院校专业按大类和专业点布局的总体情况,分析了苏中3市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毕业生数与三大产业的适应状况。指出苏中地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虽然总体呈现适应的态势,但还应科学把握二者的适应关系,着力培植优势特色专业,尽快解决部分院校专业重复设置现象突出、与区域产业结构需求脱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重点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近两年重点专业群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从专业布局、重点专业选择、专业群组建等各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在重点专业(群)建设上应注重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可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确保重点专业(群)的建设实效,以明显的示范作用带动全校专业的持续发展,从而保证学校专业建设的总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山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中山市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中山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两方面问题,提出结合当地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向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布局战略性调整,实现专业群和产业群的链接,形成中山市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随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入,专业建设必将实现螺旋式上升,但其深层次矛盾也随之日益凸显,以"职业岗位"单维面向的专业设置与布局问题重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全局规划性不强,基础性和整体性较差,配套资源匮乏等,仍滞后于内涵发展要求。从市场"需求端"和人才"供给侧"良性协调发展入手,审视现实问题,理实结合,析出专业设置与布局背后的理论分析范式,形塑基于"产业结构需求、学科基础、办学定位、教育教学资源"四维交织的专业设置与布局逻辑关系框架,历经三重判读,构建高职专业设置与布局的多重维度,把准专业方向,培育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10.
以全国34所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4所院校设置的"红黄绿牌"的专业总数、设置"红黄绿牌"专业的院校数量和"红黄绿牌"专业数量占各院校专业总数的比例三个维度,分析34所院校的专业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此类院校的专业设置结构布局总体不够合理,存在专业设置错位、发展意识淡薄、与区域经济发展不适应、"重学术,轻应用"等问题。据此,此类院校今后在专业设置方面应注重差异性,强调地方性,突出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专业建设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专业的属性与分类标准,以中国首批56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样本来源,通过量化分析其专业布局特征发现:从总量看,专业大类齐全,专业之间冷热差距明显;从热门专业的布局看,热门专业紧贴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主要集中于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旅游等专业大类;从冷门专业的分布看,冷门专业的区域特色突出。通过层次聚类法得出,“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专业发展模式方面主要有优势特色专业群驱动模式、应用类专业群引领模式、多科专业协同发展模式等。多元的专业发展模式蕴含着优势特色专业个体的自我进化、专业(群)之间的竞合演化、专业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的协同演化等生成机理。为促进“双高计划”的建设,应固本培元,着力打造各院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同时做好不同层面的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增强专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双高”建设关键环节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由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机制所推动的学科-专业-产业链的联合体,对于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视野下,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模式应进行重新的定位,高职院校应立足区域产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建设特色学科-专业链,培育复合型的高技能创新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学科-专业-产业链发展平台等新的发展战略,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反映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术科"课程建设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程.通过对"术科"课程建设的价值与价值取向的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建设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建设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人文主义课程观和整体教育课程观的价值取向,这是"术科"课程建设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列,凸显了学科建设之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国家的长期战略,“双一流”建设不只影响那些“一流建设学科”,也不只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建设,而是会对整个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作为对“双一流”建设的应对,很多高校围绕学科的增减、学科布局、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的分层与分类等对学科建设的方略进行了调整。为保障“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对相关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中,保障取得政策预期效果的要点主要包括遵循学科建设内在规律更新学科建设理念,平衡和妥善处理学科建设与评估的关系,强化学科建设的反哺与造血以及服务功能,科学规划学科布局和学科调整,注重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构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彰显中国特色和实际需求的学科建设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何侃  丁勇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6):101-104
通过对学科建设的理性思考和系统分析,认为加强学科建设是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错位发展则为高职院校突破学科建设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创新战略举措。结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错位发展战略三基点:"学科建设特色化"、"学科建设科学化"和"学科建设与科研一体化";从"重点学科建设"、"学科结构优化"、"学科基地建立"、"学科队伍建设"和"学术环境营造"等五方面,探讨了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专业建设始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要建成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必须有一流的专业做支撑,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是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握一流专业建设的方向,坚持特色办学,精准科学定位,建设优良政策环境,完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是专业建设的外在驱动力。整合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治理结构,完善制度保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建设的内在动力。没有一流专业的建设,就无法保障一流人才的培养,就很难向社会输送急需的专业人才。因此,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是培养工商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模式缺陷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科建设模式问题是大学学科建设的首要和核心问题,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学学科的建设成效。目前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中存在着主体学科缺失、主干学科薄弱、支撑学科单一、特色学科趋同、学科体系不和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夯实主体学科、建设主干学科、扶植支撑学科、培育特色学科、协调学科体系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高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文秘专业为我国秘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现阶段却进入"低谷",专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我国高职文秘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始终与专业教育活动"相依相伴",总体而言,研究的活跃度较高,成果颇为丰富,对研究和解决高职文秘专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但也存在成果相似度较高、研究系统性不强、创新力和理论深度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历史学学科作为新建地方性院校铜仁学院的主要学科之一,基础比较薄弱,剖析了历史学学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如何建设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