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二期课改把课程目标界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个不同维度共同的、本质的目标指向都是为了促进人的生命整体的和谐发展,课堂是师生的"发展场"。历史学科的性质是对人类历  相似文献   

2.
免费师范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教师要从历史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要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进步与发展,素养得到提升。正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历史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历史事件,拓展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衔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教师要从历史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要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进步与发展,素养得到提升。正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历史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历史事件,拓展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衔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运用“四史”经典文献教学,目标是促进史论结合、讲授与引导结合、中国本位与国际视野结合。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应注意三个维度:一是视野维度,拓宽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脉络中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二是史实维度,细化历史认知,强化论证链条,加强学生对历史逻辑的理解,加深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三是理论维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理解一些疑难、敏感但必须正本清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科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认识和解释,历史学习则是学生对过往人类社会的把握、理解和认识。学生怎样认识历史,是历史教学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对历史学科教学试验和方法的探索,应围绕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来进行。在当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新的中专历史教学具有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仲利萍 《陕西教育》2011,(12):31-31
初中历史课教学担负着让学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国际视野和正确历史观的重任,而模拟历史事件,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无疑是个好办法。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谈一点对学生参与历史课堂教学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科性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石作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要有利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中 ,不管是总目标 ,还是阶段目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充分体现在对三个维度的把握中 ,既体现知识与能力 ,还关注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并把真知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个人认识与社会历史认识之间、个人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一、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本专业已达到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综合性教学法,是历史课教学中与政治、地理,以及乡土教材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内在规律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对事物整体结构有完整的认识,对事物变化和发展过程有清晰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历史知识教学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维度是挖掘初中各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要求学生立足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认识历史对象,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对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素养进行培养,不仅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且是促进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的需要。文章主要探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意义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引导青少年人格走向健全和完善,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指出: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定要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开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引导青少年人格走向健全和完善,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国学者赫尔巴特指出":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定要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开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史学理论教学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自身积极思维的基础上,立足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于一个历史事件,一个社会问题等具体案例,从事物发展的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的角度去认识事物,思考、发现事物起源、发展、变化的本质。鼓励学生在忠于客观史实的前提下提出异议,形成自己的观点,避免教条主义及现成结论,引导学生扩展认识的视域,学会从问题的现象上钻进去,从实质中跳出来。以此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要素评价是基于语文课堂教学构成要素,参照语文评价目标对语文课堂教学事实进行的价值判断。语文要素评价包括三个维度:语文教学的目标维度、语文教师"教"的活动维度、学生"学"语文的活动维度,它直接指向语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语文要素评价具有合作性、研究性、实证性三个特征,采用三段式评课策略、追问式评课策略、COP式评课策略三种评课策略。研究语文要素评价的维度、特征及策略,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语文要素评价的认识,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的化学教育教学实践,我始终致力于三个转化:一是把人类社会积累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二是把前人从事科学活动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认识能力,三是把蕴含在知识中的观念、态度等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实现这一转化我在化学教学中始终主张:一个实验、两种观点、三种方法和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根本问题,是外部知识如何被学生获得、占有并转而成为学生个体的内在力量、精神财富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学理论研究莫衷一是,教学实践左右摇摆,争论与分歧的焦点主要在于教学的方法、路径、机制,却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真正能够进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两次倒转”教学机制揭示:性质上,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将人类认识过程“倒过来”的过程;内容上,学生认识的起点是人类认识的终点;过程上,则是把“倒过来”的过程再“转回去”,即通过学生典型地、简约地经历人类认识过程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全面占有人类认识成果,能够深刻理解人类认识过程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走入历史并具有创造未来历史的能力、品格与情怀。“两次倒转”试图从理论上使种种二元对立得以消解,使教学活动能够将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与如何培养人有机统一起来,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教育性的教学活动,也使教学认识论得以具体化、现实化。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具体分解后,以上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  相似文献   

18.
<正>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的必要性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研究事物数量关系等辩证关系的学科,是人类科研研究的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与训练,这是由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性质决定的,也是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乔丽萍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若要科学地认识人类历史的活动,就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思维。而分析综合是与辩证思维活动彼此相关的两个内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是培养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教育发展三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人类社会自产生至今,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对这一历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阶段划分。马克思主义根据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将它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阶段。无疑,这一划分是非常科学的。但这只是划分人类社会历史阶段的一种维度,虽然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维度,但不是唯一的。根据不同的认识目的,人们还可以从其他的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