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京城媒体圈子里似乎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一个栏目办了两年还在继续办,那这个栏目就是老栏目了。如果按这种说法衡量一下有7年历史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真可以说是一个老节目了。但令广播人欣慰的是,7年里这个节目两次蝉联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称号之后,又两度捧回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奖杯;更为重要的是,7年来,《新闻纵横》一直贯穿着一种朝气蓬勃、敢为人先的冲劲和名气,一种坚持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初出茅庐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开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大幕由此开…  相似文献   

2.
李薇 《新闻记者》2006,(3):35-36
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我国的受众研究正体现出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趋势,以“受众为中心”传播观念的也被媒体大力倡导。但在具体的传播实践中,受众所真正享有的中心地位却有待质疑。由于业界把“受众参与式”节目作为体现“受众为中心”传播观念的主要方式,故笔者从“受众参与式”节目人手,对受众在节目中享有的实际地位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3.
王蕊 《当代传播》2001,(5):46-47
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及人民日报《社会观察》这些中国权威媒体的舆论监督栏目的相继创办,舆论监督以一种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民众面前,发挥着其他监督形式无可替代的强大威力。越来越多的人对媒体寄予厚望,因为舆论监督的确创造了奇迹。通过媒体曝光纠正过多少积压的错案,揭露过多少腐败分子及党内蛀虫,办成了多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已经难以计数。舆论监督为民请命、公正无私的形象已深入人心。由于我国尚无新闻法,记者在没有相应法律保护的前提下开展舆论监督工作,一直都是步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监督难”,“难监督”,这是媒体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何使舆论监督性节目走出这个怪圈,保持长盛不衰。下面谈谈我们办舆论监督性栏目创新和探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杨力 《新闻前哨》2001,(9):21-22
自从中央电视台推出法制栏目《今日说法》以后,国内各级电视媒体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法制栏目,有些电视台甚至开办了专业的法制频道。这些法制栏目和法制频道,都以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开展舆论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为主要宗旨,为国家法制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电视法制节目的这种“繁荣”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栏目定位及形式表现出趋同性,有特色的栏目太少。法制栏目“克隆”现象严重,地方台和中央台之间、省级电视台之间、市级台和省级台之间都呈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外景拍摄报道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8.
刘勇 《新闻记者》2004,(11):39-39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因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传媒在这些官司中又常常遭遇败绩,说明一些媒体在舆论监督的操作、记者在批评稿件的采写中的确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兰州电视台的《“一把手”上电视》于2005年6月开办。这一栏目由中共兰州市委书记倡导.兰州电视台组织制作队伍承办的《“一把手”上电视》在当地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地方行政管理的廉洁高效,推进民众的参政议政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这档节目也使媒体惯常的舆论监督发生了变化.舆论监督由民众的诉求上升为政治交流平台的搭建,上升为协商对话的机制.使传统意义上的舆论监督得到了升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节目的开播,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广播界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开端。《新闻纵横》定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行使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职能,突出舆论监督职能,以记兼主持人的播报形式,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融新闻、评论为一体,夹叙夹议,配合《新闻和报纸要》、《全国新闻联播》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报道。  相似文献   

12.
县级电视台做为电视媒体的最小单元,无论是覆盖范围、资本规模、还是人才资源,与省、地、国家媒体相比,都处于明显劣势。如果自办节目不能得到本区域内受众的认可,则事业发展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而办好自己的节目,必须坚持“受众本位”,走受众调研这条道路,建立自己的发展理论,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电视媒体市场正在经历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换,开始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在这种媒介过剩,供求失衡的背景下,各级电视机构都要为生存担忧,仅仅关注节目质量,关注受众应该知道什么是不能在市场上胜出的,因此必须逐步采取整合营销的战略,从频道定位、品牌建设、节目制作中充分考虑受众心理,考虑受众希望看到什么、希望知道什么。电视应该依靠自己的传播功能带给观众更多的娱乐和服务.这就需要新一代的电视人科学的分析市场,科学的策划和编排属于自己的“黄金时间段的黄金栏目”,更好地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流砥柱的今天.面对新兴的网络媒体、虎视眈眈的境外卫星媒体对境内电视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亮”起来.是电视媒体巩固阵地,争取更多受众无法回避的课题。在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基础上.电视新闻节目要强化“电视特征”.追求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化的完美表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开创了中国媒体舆论监督的一个新台阶,带动了一批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产生,其中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新华社的《新华视点》、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等,把"新闻深度报道"、"舆论监督"的概念演绎得如火如荼。本文试图探析电视深度报道所具有的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而竖起舆论监督大旗以来,《南方周末》紧随其后,各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度呈燎原之势,1994年也被称为"舆论监督年"。但是之后媒体舆论监督正逐步走向低谷。媒体上的舆论监督栏目便纷纷更弦易辙,或改版或弱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集体失语已成媒体的"同一首歌",媒体已步入"后舆论监督时代"。①但是在舆论监督上的集体撤退不是媒体的常态,无论对媒体还是对社会,都是  相似文献   

17.
谢鸿鹤  张玲 《声屏世界》2001,(12):48-49
在电视频道、电视栏目日趋专业化的今天,频道尤其是栏目的个性不能不说是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被受众关注。电视新闻栏目个性张扬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品牌打造的过程。可以说,栏目的个性化,除了具体内容和节目形态外,播音主持形式的运用也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电视人试图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播音表达方式来更广泛地吸引受众,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说新闻”、“聊新闻”的播音方式应运而生。从播音学理论的角度分析,“说新闻”还是属于新闻播音业务的范畴,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消息的口头传播…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元旦,邯郸人民广播电台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河北省南部首开直播节目,同时开办了“清晨热线”栏目。八年来,“清晨热线”栏目以她突出的成绩,在邯郸市创造了很多第一;在全市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中的受众人数第一,老百姓与官员的参与率第一,对百姓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反馈率和解决率第一,老百姓的赞誉次数第一,受到地方党委与政府主要领导的称赞,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台热线栏目的发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到1996年,“热线”作为一档双向交流、人际互动的舆论监督栏目,成为电台参与媒体竞争的一大优势。“热线”这一节目形式起源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开创“主持人——直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广播电视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随着广播影视节目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变化,广播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受众苛刻的挑剔,“变化”警示媒体:只有办出尽可能多的品牌栏目和精品节目,才能求得发展空间,并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拥有受众。“创立品牌”、“打造精品”已成为广播电视媒体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