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访,经过试探性阶段,要迅速转入正题。试探性阶段不可太长,要适可而止。如果这个阶段拉得很长,开始的“闲谈”总是漫无边际,就会使访问对象觉得你是在闲聊,或者觉得你有些圆滑,甚至在卖弄自己,造成不好的印象。一旦造成这种不好的印象,在这次访问中是很难消除的。因此要尽快转入正题,开始正式采访。转入正题,首先要向采访对象交代采访目的,要准确介绍,不能含糊,以此来引导对方谈话。因为对方很急于想知道找他到底是干什么,他该怎样回答。记者要明确地告诉他,有哪些要求,如果说得不清楚,他就不能明确地回答。必要时还要交底。对方对记者采访往往有点疑虑,比如记者提了几点要求后,他会想,为什么找我?有沒有别的目的?会给我带来利益还是损害?特别是记者采访比较重要的问题,访问对象的疑虑就会更多,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先交底——这次采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对他有何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2.
梁霞 《青年记者》2006,(10):53-53
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采访中双方的气氛融洽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访质量,因此记者就要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并设法满足一些采访对象的正当的心理要求,创造能“推心置腹”交谈的融洽氛围,以双方感情上的交流,促进双方信息的交流,使采访取得成功。寻找共同熟悉的人或事,以及相似性,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在大多数采访场合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应建立起“自己人效应”的心理效应关系。记者与采访对象谈话中,应努力寻找共同语言,共同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记者通过个别交谈、开调查会等形式来搜集报道所需要的材料,这种方式叫谈话采访,或者叫访问。谈话采访是记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采访方式。在谈话采访时,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如何使采访对象乐于接受采访,乐于向记者反映情况?二是如何使采访对  相似文献   

4.
薛丽萍 《青年记者》2010,(14):63-63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对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和判断正确与否,对采访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记者对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应作如下的分析和判断:1、采访前,先要研究对方的经历、工种、年龄、习惯等,大致估量对方的性格、脾气属于哪一类。这往往可能成为谈话的一个重要突破手段,可使对方一开始就对你表示亲近与初步信任,甘当小学生,和采访对象交朋友。谢觉哉老人曾告诫记者:“不论采访  相似文献   

6.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来诱导对方开口。《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的作者杰克·海敦指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们的话都是经验之谈,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的重要性。一、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  相似文献   

8.
(64) 访问,是记者通过与被访问种的谈话,向客观事物进行____的一者重要方式。(65) 怎样进行访问呢?一、要选准____;二、研究访问对象的____;三、讲究____;四、注意____艺术;五、作好____。(66) 选择访问对象,先要找新闻的____,此外还要选择那些最了解____情况或____情况的人。(67) 研究访问对象的心理,目的是消除他们的____心理,使他们愿意接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有专门从事采访谈话的职业记者,却没有专门接受记者访问的职业人士。对于采访对象来说,记者总是一种突然的闯入,或多或少会改变采访对象原有的心理状态与活动方式。因此,记者在采访中要善于从我方面寻求与采访对象的心灵共鸣点,架设起与采访对象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榜样     
《网络传播》2014,(6):88-89
Q:独立访问者、总访问次数、访问频率和平均每次访问停留时间是如何被定义和统计的? A:☆独立访问者:该指标代表的是在所选时间段内所有访问目标网站的独立访问者数量。根据国际通行统计方法,每台独立上网电脑被视为一个独立访问者。同一电脑多人使用时,不重复计算,仍视作一个独立访问者。  相似文献   

11.
榜样     
《网络传播》2014,(1):88-89
Q:独立访问者、总访问次数、访问频率和平均每次访问停留时间是如何被定义和统计的? ☆独立访问者:该指标代表的是在所选时间段内所有访问目标网站的独立访问者数量。根据国际通行统计方法,每台独立上网电脑被视为一个独立访问者。同一电脑多人使用时,不重复计算,仍视作一个独立访问者。(注:报告中该指标已经过统计周期内排重运算,即同一电脑在统计周期内多次访问同一站点,仍被认作是一个独立访问者。)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2009,(12):72-75
常见问题解答:Q:独立访问者、总访问次数、访问频率和平均每次访问停留时间是如何被定义和统计的? A:独立访问者:该指标代表的是在所选时间段内所有访问目标网站的独立访问者数量。  相似文献   

13.
榜样     
《网络传播》2014,(3):88-89
q:独立访问者、总访问次数、访问频率和平均每次访问停留时间是如何被定义和统计的?a:☆ 独立访问者:该指标代表的是在所选时间段内所有访问目标网站的独立访问者数量。根据国际通行统计方法,每台独立上网电脑被视为一个独立访问者。同一电脑多人使用时,不重复计算,仍视作一个独立访问者。(注:报告中该指标已经过统计周期内排重运算,即同一电脑在统计周期内多次访问同一站点,仍被认作是一个独立访问者。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访问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情感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生为熟人们往往对熟悉的人或事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记者为了采取最佳的采访效果,应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在熟悉的环境和领域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曾说过:“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记者,首先是社会活动家,时时处在人与社会的联结点上。当面临采访对象时,他是以为对方服务,为对方解决问题的身份出现的,准备将对方与外部世界相沟通。记者的活动方式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又不带任何指令性、强制性。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完全是平等、自愿的。稍有采访经验的记者,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若和采访对象熟悉、亲近,采访便会格外顺利,彼此间充满信任感,获取的材料也会充实得多。由此可见,良好的情感铺垫在采访中至关重要。但是,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平日所采访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陌生的,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彼此熟识、配合默契,实在是件不易的事,需要记者有充分的准备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6.
Q&A     
《网络传播》2014,(2):88-89
Q:独立访问者,总访问次数、访问频率和平均每次访问停留时间是如何被定义和统计的? A:☆独立访问者:该指标代表的是在所选时间段内所有访问目标网站的独立访问者数量。根据国际通行统计方法,每台独立上网电脑被视为一个独立访问者。同一电脑多人使用时,不重复计算,仍视作一个独立访问者。(注:报告中该指标已经过统计周期内排重运算,即同一电脑在统计周期内多次访问同一站点,仍被认作是一个独立访问者。)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新闻采访中,记者需要适当的进行角色转换思维,通过抓住采访对象的特点来分析其心理活动,利用一定的谈话技巧来使得采访过程获得成功。采访是一门艺术,如何在访问对象那儿得到有益的信息,是采访的成败之一。笔者分析新闻采访中的角色转换思维,探讨采访中的谈话技巧。  相似文献   

18.
王洁 《青年记者》2002,(5):27-28
在采访中,谈话是采访的主要形式,而在谈话采访中,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则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异为同法。在人际交往中,一致性往往成为双方倾谈的重要因素。双方初次接触,刚开始,也许因生疏不好交流,但若一方说出双方意见一致的话题,彼此就有可能谈得很投机很融洽,对方就会感到你与他有共同语言,然后你再问想了解的事就容易多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名片效应”,即以提出对方赞同的意见作为引出随后观点的“名片”。在采访中,记者应充分利用这种“名片效应”,增强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一致性,化异为同。  相似文献   

19.
采访提问要讲求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在采访时能否进行巧妙的提问,从而使谈话步步深入,获得新闻的“珍宝”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提问是采访活动中记者智慧的最集中表现,更是衡量记者的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重要尺度,提问的技巧,体现了记者、访问对象、受众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一条新闻写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工作,而能否把握采访对象心理,是记者采访成败的关键.采访对象为残疾人时,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既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也体现了人道关怀.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要掌握不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取得最佳效果,并在精神或物质层面为残疾人提供实质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