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其他高科技一样,代孕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伦理等问题。从代孕、代孕合同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了代孕的几种类型,以及其是否有违民法的一般原理和公序良俗原则,进而阐明了代孕合同的标的,分情况论述了代孕合同所生子女的亲权归属,最后得出应分情况对待代孕合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代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法律上的问题,成为法学界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现实社会中已经大量存在着代孕行为及一些中介机构,然而我国对代孕合同的立法空白显然不符合时代需求,本文从代孕合同的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代孕合同的合法化,之后提出了对代孕合同进行法律规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域外代孕立法可分为禁止、调控、混合与静态四种模式。无偿的完全代孕合同或无偿代孕合同应成为允许代孕的立法例的当然之选。我国未来立法应承认一定条件下无偿的完全代孕合同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生殖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代孕成为解决人们无法拥有自己亲生子女难题的重要选择。但我国法律对代孕规定的空白给司法实践带来问题的同时,更是给许多商家趁机钻法律空子、侵犯他人权利带来了便利,良好的法律制度正被时代所召唤。传统理论中对代孕合同效力的否定、代孕权利基础的质疑和代孕亲子关系的模糊,可以通过对代孕范围的界定、代孕法律关系本质的分析和合同效力的扩大予以解决。在代孕行为的法理统一性基础上,再结合公法领域的强制性手段,可使得代孕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代孕技术作为一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改变了传统生育方式,给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妻带来了福音,同时对传统的生育观和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为了保障代孕母亲、代孕子女以及委托夫妻的合法权益,在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应对代孕生育的主体和生育协议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6.
生物医学的发展促使了代孕技术的产生。代孕突破了传统民法上"分娩者为母"的概念,使得分娩与血缘的紧密联系性不再理所当然。代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实现了不孕不育夫妻为人父母的愿望,另一方面,对伦理、法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关于代孕,我国法律经历了由禁止代孕到删除禁止代孕条款的嬗变过程,但是也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代孕就此合法化,这就在法律上留给我们更多的空间来论证这个问题。为避免特殊规则的应用对亲子关系认定产生不当影响,因此应立足于运用现有法律规定来解决代孕所引发的亲子关系问题,从而使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个体自我决定权的范畴内,自我决定委托代孕人受孕以拥有自己的子女,展现生命的尊严,这是值得保障的法益,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权利,自是不应受到公权力的过多干预。同时,代孕固然会冲击传统的社会家庭价值观,不过或许也正说明公序良俗的内容已经走到变动的分水岭。于委托合同的规范内,代孕对于接近事务的处理可以参照之,不过也应排除部分不能适用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王俊  黄海 《华章》2014,(28)
2014年7月,“北外研究生代孕谋生”和“武汉地下代孕市场调查”两则新闻使代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代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存在原因进行分析,对代孕行为立法滞后问题和现行规范的不合理进行探讨,从而对我国代孕问题的立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代孕这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日渐频繁。它颠覆了原有的生殖观念和方式,同时冲击着现有的法律制度。对代孕问题进行法律研究和法律规制,相当必要。  相似文献   

10.
代孕的出现给不孕症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同时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法律规范的缺位又使他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完善代孕的法律规制,使其趋利避害、有效应用,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对代孕所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分析,论述其有限适度适用的合理性,并从代孕的适用主体、代孕双方的权利义务、代孕技术的适用监管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有利于实现其合法规范有序运行,真正发挥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由人类不同程度的生育障碍催生的代孕,自其产生之初便备受争议。正是由于代孕的出现对社会道德和法律政策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才对其实行全面禁止。然而,现实中的代孕却仍然大量存在。因此,立法应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来面对,与其简单禁止不如审慎规范,对代孕进行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区分不同类型的代孕,对具有积极作用的完全代孕实行有条件的合法化。  相似文献   

12.
格式合同在给现代社会带来效率和便利的同时,也在日益威胁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各国立法都对之加以严格规制。本文从格式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出发,阐述了立法规制格式合同的必要性,指出我国格式合同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只有公法(刑法)没有私法(民事法)"等观念的影响下,法律史学界的契约研究也呈现出"国家"缺席的状态。但通过对清代各类法律文献想梳理和契约文本中透露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清代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和对不动产买卖契约有重要关联的契税制度,而且国家法律对不动产买卖契约的主客体资格、契约的书面规范等都有细致的规定。这些契约规范也和其民族立法精神、治吏思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强烈的"公法"色彩。  相似文献   

14.
结合现行的制定法,文章对与租赁合同和保管合同交叉案件相关的民法学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事实合同关系的认定,树立契约不受不正当干扰的观念,合同补充性解释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合同形式即合同意思表示的载体,合同法适应市场经济便捷和安全的需要,在合同形式方面做出了许多新规定,但由于对法定形式的性质和法律效力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引起民法理论界诸多不同理解,如有效要件说,执行证据说,成立要件说等等。本文从对两大法系合同法定形式的效力的对比分析中,说明我国立法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合同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分离出来的经济犯罪,本文对司法实践中该罪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合同诈骗罪的合同应是进行市场交易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探讨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借鉴单位人格否认之理论,指出对于个人假借真实存在的单位名义进行合同诈骗的行为,实为个人行为,应以个人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17.
究竟是合同纠纷还是合同诈骗,特别是在民事欺诈情况下的合同纠纷,一直是司法实践和学界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不管是民事纠纷还是合同诈骗,其共同基础是违反义务。逻辑上讲,先有义务,才有责任,才能进一步区分是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因此首先从合同法的义务群谈起,才能从根本上剖析构成合同诈骗所违反的义务,在此基础上再解读构成合同诈骗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