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改革之前,罗马教皇是解释人们信仰的权威,教士用普通大众听不懂的拉丁语为人们主持宗教仪式,英语《圣经》被认为是异端。宗教改革时期,英国掀起翻译和出版英语《圣经》的高潮,最终《圣经》取代罗马教皇,成为人们信仰的权威。伴随着英语《圣经》的发展,国王的态度却反复变化,他们希望"自上而下"地加强王权、统一人民的思想;而大众通过阅读、理解英语《圣经》却产生不同的思想,最终自下而上推动教会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宗教改革,作为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决战之一,经过了较长的时期。文中论述了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时期宗教改革的诸问题,特别是其中萨默塞特主政所展开的宗教改革的一些问题,及其垮台的原因。本文依次论证了亨利八世的中间路线与改革派执政,萨默塞特公爵主政,及其所开展的宗教改革舒缓进程,萨默塞特的倒台;并且指出此后英国改革更为激进、迅猛  相似文献   

3.
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首先在德意志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对德意志有全方位的影响。在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的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鲜明的特色,诸如注重对中世纪传统的继承、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宗教实用主义色彩等。在此期间,一些伟大的历史学家也应运而生,诸如弗拉齐乌斯.马蒂亚斯、约翰.斯来丹等,这些历史学家的著作和思想对于近代史学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首先表现在其民众的宗教生活逐步沾染上新教的色彩。其次,在经济领域,其人口的增多与物价的上涨共同导致了社会贫困化现象的产生,都铎政府也为此出台了相应的济贫法令。再者,虽然新教与天主教在一些基本的社会思想文化观念上并无太大的差别,但在对诸如性、家庭和妇女的看法上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全面地考察英国宗教改革得以发生的原因,从国家与教会的二元结构、异端传统、人文主义及亨利八世离婚案等因素入手,提出了英国宗教改革从可能变为现实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6.
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大学深陷困境。无休无止的宗教纷争使得德意志大学精疲力竭;世俗权力的过度干涉限制了大学的发展;这引发了德意志大学在此过渡转型期间举步维艰。虽然近期的研究在很多方面扭转了大于此时大学衰落的负面印象,但是此时德意志大学陷入危机是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7.
8.
十五、十六世纪,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旧的伦理思想已不能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以宗教改革运动为代表,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张扬个性、追求个人价值的伦理思想正逐步形成.其中,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最具代表性,其宗教(新教)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预定说”“禁欲主义”两方面,目的是使人过上一种警觉而又理智的生活,该伦理思想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自我实现途径,使资本主义发展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16世纪英国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本文旨在于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第一阶段(1529—1536年),英国议会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指出议会立法是怎样确立王权高于教权的,以及议会在宗教改革期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宗教改革是德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变革运动,它引起了德意志普及性国民教育运动的兴起、民族主义的兴起,对德意志民族的教育观、职业观等,以及德国的工业现代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在大国崛起中,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好其时代特征,总结、借鉴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体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英国宗教改革中的爱德华六世改革进行了详细的个案研究,考察与评价了萨默塞特执政时期与诺森伯兰执政时期先后实施的各项宗教改革措施,并对这些措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爱德华六世宗教改革是对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继承与发展,并为以后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出现了几十种《圣经》译本,其中马丁·路德的译作被誉为“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影响最大.通过探讨这部译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译者的宗教改革家身份、特殊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可以发现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译者的翻译目的决定着翻译方法,而其翻译方法和译作又会促进翻译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喇嘛教在内蒙古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以乌兰夫为首的共产党人为了解决蒙古民族全民信教所致的诸多社会问题进行了宗教改革。其重点是对喇嘛教的庙仓经济和上层喇嘛的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教育使喇嘛逐步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改造喇嘛庙中不合理的制度。内蒙古宗教改革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约翰·加尔文对塞维图斯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是那个时代的责任与错误,不应该由他一个人承担.启蒙运动以来的思想家将他塑造为科学的敌人、自由的敌人、不宽容的君主,并通过教育及舆论等手段把这种认识定位普及为一种"常识".这既是对加尔文本人的误解与歪曲,也是对历史的误读.  相似文献   

15.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前,英国教职界既向罗马教皇纳税,也向英国国王纳税.国王的征税份额高于教皇,且教皇所得款项中的大部分税款被国王占有.这一事实加剧了教皇同英王的矛盾和斗争,助长了英国教职界对英王的不满情绪,对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内现有的研究,多旨在澄清对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关系的误解,未能更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以较为先进的语言与文本批判方法对<圣经>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为路德等改教家提供了新的神学思想的提出依据,他们基于基督徒立场在人文主义思潮下对<圣经>形成的新的体认更成为路德"唯独圣经"思想的重要基础.基督教人文主义在那个时代彰显的人文精神为路德改教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提供了先在的社会主题和直接的思想资源,路德以"因信称义"为支柱性理论的改教思想则以吊诡的形式继承并超越了基督教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7.
近代英国国家建构视域中的都铎宗教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英国宗教改革中,都铎君主在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上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国家层面坚持毫不动摇的国家立场,树立国家主权和公民身份;社会层面尊重臣民宗教习惯,包容社会多元宗教倾向.同时,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不是绝对的、消极的,都铎通过将主教制度国家化,向民众大力灌输王权至尊思想,将国教塑造成为专制君主统治的思想和制度工具.由此,都铎不仅完成了教会民族化的任务,而且避免了宗教动荡,更通过吸收中世纪神学及教会体制强化了国家统治的合法性.作为现代化的先驱,都铎更倾向于用社会而不是政治的方式建构他们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论英格兰宗教改革对其政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体经历了由君主专制到过渡性君主制再到立宪君主制这样一个嬗变的过程。在宗教改革初期,由于《至尊法》的通过而使王权得到强化,导致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国王在议会中”的“三位一体”的形成,使得英国政体成为君主专制和立宪君主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由于国王与议会的斗争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在英国最终确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  相似文献   

19.
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年代是欧洲资产阶级力量上升的时期,它的发展对西欧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发了思想观念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根本上说,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护下,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董继华 《成才之路》2009,(33):43-43
宗教在欧洲的地位非常重要的。欧洲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宗教。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是凌驾于各国政治权力之上的.形式上它是欧洲的最高统治者。罗马天主教会维持着欧洲四分五裂的状态,忽视民族,忽视国家,忽视民众.直到宗教改革,英法等民族国家才打破了罗马教会的控制。当政治可以利用宗教信仰的时候,世俗人权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起初是各国君主加强个人权力,发展国家,后来新兴的资产阶级又大胆地冲破封建君主的种种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