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变式朗读可以优化教学。变式朗读的常用方式有链接式朗读、补白式朗读、三叠式朗读、对应式朗读、缩放式朗读、辐射式朗读等。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中国传统教学法,朗读能展示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具有鲜明的生态面貌。朗读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有:串联朗读、起兴朗读、示范朗读、自由朗读、反复朗读、角色朗读、配乐朗读、齐声朗读、激情朗读等。  相似文献   

3.
对两节培智语文课朗读训练中朗读形式、朗读效果、指导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分析表明,要提高朗读教学有效性,应做到:变换朗读形式,激发智障学生朗读兴趣;做好朗读指导,帮助智障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有效评价朗读,鼓励智障学生勇于朗读。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在朗读时,都是"有口无心"有声无情"的单调朗读,未能真正享受到朗读带来的快乐。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认为在朗读训练中,要从营造朗读的氛围、指导朗读的技巧、丰富朗读的形式、优化朗读的评价以及强化朗读的理解等五个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并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5.
朗读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朗读。实施朗读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朗读水平。提出具体要求,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基本方法。根据课文类型,可采用教师范读、背诵式朗读、欣赏性朗读、表演性朗读、反复性朗读、模仿式朗读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认识不足,教学效率不高,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作用及现状;其次指出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包括朗读时间、朗读目标、朗读技巧以及朗读效果四个方面;最后提出了三点措施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即保证朗读时间、扩大朗读参与度、讲解朗读技巧强化朗读评价以及对重点段落进行详细指导。  相似文献   

8.
王兰芳 《文教资料》2006,(33):125-126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本文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不能忽视朗读从朗读的作用、朗读的形式、朗读的技巧和朗读的内容等方面对英语教学中的朗读环节进行了理论上剖析和实践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朗读与理解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将作者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克服朗读的盲目性、机械性、缺失性、唯上性,回归朗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培养朗读习惯、提高朗读技巧、激发朗读兴趣、升华朗读效果这几方面浅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让朗读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如呼吸般自然。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激发阅读兴趣、理解朗读内涵、指导感情朗读、关注个性朗读、多种方法练读、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海燕 《广西教育》2013,(3):127-127,138
目前中职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可从激发朗读兴趣、保证课堂朗读时间、运用有效的朗读形式、进行科学的朗读指导、明确朗读要求等方面改进中职语文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黄生才 《家教世界》2013,(7X):50-50
语文朗读兴趣之于朗读能力的形成和朗读的"面"、朗读的"质"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语文朗读兴趣高则朗读能力就有可能提高,朗读的"面"、朗读的"质"就有了保证。反之亦然。小学生语文朗读兴趣的培养是应该得到重视的。小学生语文朗读兴趣的培养要在考虑消除小学生阅读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多对其进行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姚建芳 《广西教育》2022,(13):80-82+96
本文以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桂绿城小学的朗读教学为例,论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包括激发朗读兴趣、营造朗读氛围、传授朗读技巧、植入朗读情感等。  相似文献   

16.
常玲玲 《新疆教育》2012,(19):93-94
传统的朗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朗读时间不充分、朗读目的性不够明确、朗读面窄等。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有:保证读书时间、扩大朗读训练面、精选练点等。  相似文献   

17.
顾春霞 《考试周刊》2010,(14):67-68
语文教学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朗读。朗读对语文教育有着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克服“弱化、边缘化朗读”和“朗读机械化、模式化”问题,充分认识朗读的意义,改革评价方式;激发朗读兴趣,丰富朗读形式;优化朗读方法,注重体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朗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朗读形式过多、缺少朗读技巧、无效的朗读评价等。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教师要保证朗读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朗读、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灵动的、有生机的语文朗读课堂。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务必以读为本,充分发挥读的多重功能。但目前的小学生朗读现状却不容乐观,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对朗读逐步失去兴趣。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教师的普通朗读要求,教师可以从明确朗读目标、解决常见朗读问题、适当渗透朗读技巧、根据文本确定朗读目标、恰当选择朗读形式等方面入手,在实践与守候中等候蜕变,让朗读指导真正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