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耕地非农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丽军  宋敏  屈宝香 《资源科学》2009,31(1):116-122
当前中国大部分省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土地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耕地非农化的规模和程度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主要利用基尼系数、希尔系数、变异系数、Moran I等指标与方法,对我国耕地非农化的区域格局、区域差异的来源及构成、区域收敛的可能性与收敛特征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耕地非农化的区域差异较大,耕地非农化的规模和程度基本上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现阶段我国耕地非农化的全局区域收敛不存在,主要表现为局部收敛,尤其是中东部地区的局部收敛,包括浙江、山东、江苏、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份;此外,区域经济增长的σ发散与耕地非农化的发散具有协同性。最后提出应通过优化区域经济的产业布局,加强耕地非农化的区域调控力度,实现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5-2018年甘肃、宁夏和贵州的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实证对比分析地区创新能力差异问题.结果 显示,泰尔指数表明三省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小幅扩张趋势,σ收敛表明三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变化趋势上总体呈现发散态势;创新基础活动与效率均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创新效率又与各区域所特有的产业结构、产学研联系质量等因素相关;创新能力对三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区域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收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计算分析了1952-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从1952-2000年以实际人均GDP为指标,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变化呈发散趋势。然而,根据不同时段国家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不同把整个时期划分为若干不同时段,则发现1952-1966、1979-1990、1979-2000年等时段,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b 型绝对和条件收敛趋势。进一步的研究还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b 型收敛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13,35(5):983-990
为了探究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效应,本文首先利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环鄂尔多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环鄂尔多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子为0.412,且在1%水平上显著;其次,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检验了环鄂尔多斯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收敛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自然资源开发使得环鄂尔多斯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东部地区增加了约2.7个百分点,相比于环渤海湾地区增加了约2.2个百分点,相比于珠三角地区增加了约2.8个百分点,相比于长三角地区增加了约2.4个百分点;最后,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自然资源开发影响环鄂尔多斯区域经济收敛的渠道,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开发促进环鄂尔多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区域内教育、科技以及对外开放度等因素的推动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文建议环鄂尔多斯区域在进一步推动自然资源开发战略实施的同时,要更多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区域经济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5.
王青  曾伏 《软科学》2023,(8):23-30+45
从6个维度构建了城乡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6—2019年我国31省的城乡协调发展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方法考察了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贡献,使用变异系数法和双向固定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σ收敛和空间β收敛性。研究发现:(1)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的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均稳步上升,三大区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和极化趋势。(2)全国总体和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区域内差异小幅上升,区域间差异始终为总体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但其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差不断缩小。(3)全国层面呈微弱的收敛,三大区域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发散。(4)全国及中、西部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东部区域发散,收敛速度西部>全国>中部。引入差异化特征后,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中部>西部>东部>全国,财政支农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根据索洛余值法推导了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产出增长型速度方程,并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山东省区域创新系统近10年的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省17地市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山东省各地市教育投资程度的差异效应,以及教育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别.研究表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相关的推动作用,但各地市的教育投资差异效应较大,与当地经济增长趋势相同.因此,山东省政府应该加大各地市教育投资力度,深化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以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外向型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省内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文章最后提出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东部地市带动中西部地市发展,中西部地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速产业聚集,扩大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9.
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金融发展是否会走向收敛,其收敛的机制是什么?这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文从决定金融发展的生产者受教育程度、社会福利水平、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和地域固有因素出发.研究了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机制,并考察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特征与变动趋势.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变动路径可能呈现"草帽"型特征,而改革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表现的"U"型特征只不过是市场化趋异期的片断特征.而不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全程特征.实证分析还显示,在1992-2004年,中国省际间金融发展差异呈现加速扩张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技术转移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比较了我国区域技术转移的差异,并通过模型定量测算了技术转移、劳动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后提出利用技术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62  
本文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的意义和演化历程 ,建立了一套综合的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对中国的区域创新能力作了一个基本判断 ,并就区域创新能力的成因作了自己的分析。最后 ,文章探讨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所揭示的政策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典型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特点及值得借鉴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国际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论述了世界几个典型国家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特点及可以借鉴的经验.指出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在开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建设与区域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区域文化又与区域经济紧密相联。通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就必须冲破传统的落后观念的束缚,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是我国资源型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以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为目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2007—2013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主要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从科技创新基础、投入、产出和效益4个方面对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评价,探讨山西省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环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区域创新环境的基本理论研究,包括概念、基本构成、分类、构建和培育等方面,区域创新环境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区域创新环境案例及测度的研究三个角度,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体系的综合系统性,决定了区域创新政策必然是一个政策体系,是由政府制定实施的包括财政、产业、科技、教育、人才、环境等直接和间接作用于区域创新活动的政策和措施的总和。因此,各地在制定和实施区域创新政策时应遵循综合协调性原则,避免区域创新政策体系科技单一化;遵循差异性原则,避免区域创新体系政策内容趋同化;遵循可操作性原则,避免区域创新政策问题战略化和区域性原则,避免区域创新政策目标国家化。确保区域创新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温珂  林则夫 《科研管理》2005,26(6):13-17
本文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的关系切入,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了区域核心能力的概念框架,并用这一框架对海淀区区域核心能力的构建及发展进行了案例研究。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我们认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是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核心的区域核心能力的形成。由于这一过程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市场行为,所以,政府的制度供给在其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重新界定了区域协同创新的狭义与广义概念及其内涵,在综述相关研究理论、计量模型、评价方法和研究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区域协同创新今后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和三大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制定和实施区域开发战略则成为国家和区域政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以区域政府作为区域开发战略的实施主体,对区域开发战略管理过程进行理论探究就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动态视角出发,结合区域开发建设特点,对以区域开发战略制定与实施为基本环节的战略管理过程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回顾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渊源、分析区域创新体系的定义、生成机制及特点,明确指出了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要害是在一个区域内区域创新体系的参与主体之间存在频繁的互动和知识流动;归纳出了产业集群是形成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模式,区域专有因素的形成促成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的主要源泉是当地化的学习和隐喻诀窍的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