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应用题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动脑,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寻找解题思路。我的做法是:一、强化读题训练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搞清楚应用题的情节和内容,掌握结构,分清条件和问题。然后,经过分析、筛选和研究,找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读懂题意,是应用题教学上的首要任务。例如:抄一份文件,前2小时抄1500字,后2小时抄1650字,还剩1/8,半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抄多少字?读题首先找出题中的关键字、词。本题中“前、后、还剩、平均”是组成该应用题、反映数量关系的关键字同。本题的问题是求…  相似文献   

2.
解答问题     
问:在算术作业中解答应用题到底要不要抄题目? 答:对待这个问题,各个学校的做法确实有所不同。有的要求学生一律抄题,有的则要求学生一律不抄题,有的教师则要求学生在课堂里不抄题、课外作业要抄题,其中也有少数几个学校要求在课堂里抄题而课外作业不抄题,据说不抄题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时间,减轻学生负担。我们觉得:在布置算术作业时,凡属书面作业应该要求抄题。第一、就解答应用题过程来说,提  相似文献   

3.
我们农材小学教师调动频繁,所任的科目也是经常变换的,很难为学生打下系统牢固的知识基础。一般学生都不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很低。特别是两种量比较的应用题,学生更是模糊不清。针对这一情况,我编了一组不同类型的两种量比较的系列题让学生练习,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系列题共分四组: (一) 被比量是已知的加减法习题①小华做了300道题,小明比小华多做50道,小明做了多少道题? ②小华做了300道题,小明比小华少做50道,小明做了多少道题?  相似文献   

4.
这道题把容易写错的字经过归类对照排列起来,让学生抄写,要求写得正确,防止写错别字。笔者有幸听了两位语文老师教这道题,颇受启发。第一位语文老师让学生把这些容易写错的字读一遍,再给学生指出这一组字“不要多点”,那一组字“不要多横”……最后叫学生把这些字抄五遍。第二位语文老师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教法。他考虑到这些字刚刚学过,就打乱排列顺序,请一名中等成绩的学生到黑板前默写,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默写。之后。请一成绩较好的学生批改前一学生在黑板上默  相似文献   

5.
达毅 《中学教学参考》2011,(30):103-103
一、面对全卷试题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35道选择题一般是每道题一分钟 特别难的或者遇到思维障碍的选择题一道题目不超过2分钟。35道题目45到50分钟做完,然后用大约5分钟时间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遇到一两道吃不准的题目可以先做记号,在最后修改整理时完成。  相似文献   

6.
一、命题预测1.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中物理选择题将保持题型固定,包含8道选择题,其中1道原子物理题,4道力学题,3道电学题,14〜18题为单选,19〜21题为多选,且21题是难度较大的综合题。物理选择题平均每道题的解答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选择题要想做得既快又对,除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等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的“巧解”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简易方程的学习情况,去年六月份,我们出了七道应用题,对九所农村小学5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考查。七道题中有五道选自课本第六一九册,另外两道是依课本第十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单元中的例题改编的。结果正确率只有58.8%,这使我们吃惊不小。分析错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以后,他们解题思路仍停留在算术解的水平上。如“小明4分钟走240米。照这样速度,他走840米要多少分钟?”它的方程解是:设走840米要X分钟。得方程240÷4×X=840或840÷X=240÷4。(能用第二个方程解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现介绍几种应用题的审题方法。一、想象审题法首先让学生默读、思考,弄明白应用题条件、问题。然后教师用纸遮盖某一条件或问题,让学生说出条件或问题,逐渐到默读完应用题,闭上眼睛能把应用题中的情境再现。例如:小明做9朵红花,做的红花比黄花多2朵,做了多少朵黄花?此题学生看题后往往根据题中的“多”字错列式为:9+2=11(朵)。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想象成图形(适应于低年级)或线段图(适应中于高年级),那就很容易得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通过分析本校小学生做错的大量应用题(其中有些是学生理解或基本理解而做错的),根据各种错误类型,总结出下列8条具体内容,让学生做完后对照检查,通过实践,使学生解应用题的正确率大有提高。 1.抄数是否正确。 2.单位不同,不能相加或相减;相同数量单位相加或相减,结果单位不变。 3.注意原题中同一类单位的大小是否一致。 4.题中给出的数量一般都要用到,如果不用,就要分析不用的道理。 5.应用题的答案一般都是可以除得尽的数,如果中间或末尾出现除不尽的,就要重新分析算式的意义,如果确定算式符合题意,除不尽的一般按要求取近似值。  相似文献   

10.
烦恼方程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事情要自己去解决,因此烦恼也越来越多。每天都感到烦!烦!烦!烦恼就像数学的乘法一样,越乘越多。这不,今天我又有一道方程式急需求证。已知:一篇周记,两篇作文,一个专题的数学习题要完成,外加计算机、法律基础等各科复习。求证:完成这些任务后,身体还不累坏?!证明:假设写一篇周记需要35分钟;一篇作文需要50分钟,那么写两篇作文共需100分钟;做一题数学题要20分钟,那么4题要80分钟;复习一章计算机要40分钟,那么复习完三章要120分钟;做一道分析说明兼阅读材料题需7分钟,3题要21分钟,哇!今天学习的总耗时差不多要6个小…  相似文献   

11.
一、练习十二的编排意图练习十二是配合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而编排的,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练习十二共17道题,可分为三部分:第1~3题是配合教学例8编排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4~11题是配合例9、例10的数学编排的“求一个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口算练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令人摸不着头脑的错误,如39-7=28、45-2=23、8-4=2、6×9=45……大都是审题习惯不好,未看清题就答,抄题张冠李戴,计算不细心,做完后不检查.中、高年级学生更是在计算蹈、应用题解答时仅仅出错在口算上,批改作业时常为此感到可惜,而且屡教屡错,实感无耐.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材第6~8页),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之后进行教学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由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复合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过程,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知道有些不能通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得结果的应用题,可以先求出“中间问题”的答案,用两步计算求得结果;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一所小学听了一节二年级班的数学复习题,复习的内容是“比……多、比…少”的简单应用题。课堂上,老师板书了两种类型的两道应用题,并特地用彩色粉笔在“多”和“少”两字下面打上了着重符号。从表面上一看,这位教师还能抓住“重点和关键。”这两道题的内容,刚好是出现“多”字的题用加法计算,出现“少”字的题用减法计算。尔后,教师点了课本上的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做。出乎该教师的意料,其中一道题是先告诉了  相似文献   

15.
在解应用题时,大家经常会遇到一些有关比例的问题。有的是正比例关系,有的是反比例关系,也有将正反比例综合起来的复杂比例关系。在解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分析与判断,搞清楚题中是何种比例关系,然后进一步求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有关比例的一系列应用题。一、正比例关系的应用题例1:一个打字员5分钟可以打550字,照这样计算,她打完一篇2585字的文章需要多少时间?解析:这道题实质上就是一道归一问题,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当打字速度一定时,打字的总数与打字时间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因此可以假设需要的时间为x分钟,列出一个正比例关系式:550…  相似文献   

16.
这个点子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学生问我一道数学趣题:将3,8,3,8这4个数字用“+,-,×,÷”连接起来使它等于24。我让他把题抄给同学们做,没想到同学们劲头很足,连上课铃声响都没听见。我分析学生这么热情参与的原因:一是这道题的趣味性吊起学生的胃口;二是来自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更有兴趣探究。那何不让学生搜集自己看过的数学难题或趣题抄在黑板上,每节课挤出5分钟让学生做趣味题呢?我的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一段时间下来,这5分钟的趣味题是学生最喜欢做的,还美其名曰“5分钟趣味数学跑道”。这一举动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2010,(5)
孩子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写着写着就停,不知在想什么,写作业时的多余动作特别多,比如说找橡皮。刚刚学过的有印象的字还要照着书看着抄下来,这一遍写完了,下一遍还是照着抄,不能连续地写。写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要有家长督促。再有就是字写得不好,写字不认真,找不到感觉,让他练字还不愿意,抵触情绪严重。不只是语文字不好,英语和数学都是这样的,数学有几次因为写字潦草会做的题都是错的,平时因为写字慢,作业完不成,被老师留下来的次数也不少。  相似文献   

18.
式题、字题、应用题这三类题型在聋校数学教材中占有绝大部分数量,几乎每个练习都会出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这三类题型孤立地去讲,讲式题时只要求学生会根据运算顺序单纯计算,讲字题时,只要求会列式计算,而不站学生理解题意,这就给应用题的教学带来困难。这样做,学生不仅接受得慢,而且经常列错式,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三类题的教学没有做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提高上课学习效率,是学好小学数学的基本途径。因此,小学生上课时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这样不仅有利于深刻理解知识,而且还能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扩大知识视野。1.由式题想应用题式题往往是应用题的抽象与概括,一个式题可以代表许多应用题。如700—48×10,可以编出:计划制造700个零件,已经做了10天,平均每天做48个,还剩多少个没有完成?也可以编  相似文献   

20.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让学生养成快速而正确口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和家长的心愿。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口算技能。一、课前五分钟常规练习把它作为每天数学课的第一项内容,操作方法:每天课前由老师或值日班长准备一定量口算式题,一般在20-30道题之间,题目内容是近阶段的学习内容,书写算式要求,字体要清晰,大小要合适、均匀,排列要成行。要求学生每天上课前准备好练习本和笔,练习时要求学生不抄题,直接写答案,然后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