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所推行的各项减负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减负问题的价值期待有所不同。“双减”政策不仅是党和政府对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的有力回应,而且也是加快构建我国良好教育生态的重大举措。为了规避“双减”政策执行失真,有必要对政策本身的有限理性、支持性的执行环境以及执行过程中各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进行合理审视,防止政策目标偏离。可通过提高执行主体的政策认同度与执行水平、优化政策的执行支持环境、调适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冲突,确保政策有效实施并促使政策目标高效实现。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下,教师的施教空间和教育时间被压缩,与学生的互动频次减少,为了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继续保持教育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家庭教育就成为“双减”政策推行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环。故此,我们就“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开展进行思考,分析“双减”政策下学校应当对家庭教育做出的指导以及学生家长应该进行的教育转变,针对基于“双减”的家庭教育开展提出相关意见,为“双减”政策的见行见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家长是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是“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一环。本研究采取Python爬虫技术抓取“家长帮”论坛中的讨论内容,利用扎根理论对其进行逐级编码,提炼相关范畴并建立隶属关系,从作业减负和校外培训减负两个方面探究“双减”政策效能家长感知路径。研究发现:对于作业减负家长存在复杂的矛盾心理,导致新老问题交织,并基于不同价值判断采取积极或消极的作业干预策略;对于校外培训减负,家长观念迥然但各具清晰的“故事线”。为了联合家长力量促进“双减”政策效能发挥,需要构建平等沟通平台,倾听家长心声,纾解教育困扰;构筑家长共同体,实现教育主体之间制衡,提升家长教育参与质量;多措并举,提升学校教育水平,重塑家长信任。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对于基础教育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诸多新问题,其存在限度的原因从有限理性角度可归结为“双减”政策制定者承担有限责任、“双减”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双减”政策实施对象的目的复杂多样、人们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裹挟。要突破“双减”政策的限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其育人作用,就应厘定“双减”政策“能”与“不能”的边界,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构建“双减”政策交流平台,增强政策执行者对“双减”的理解;观照“双减”政策实施对象的目的,实现相关利益的均衡发展;宣扬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消解传统价值观念与“双减”政策要求间的冲突。基于此,才能使“双减”在有限理性的范畴内追求最优化理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为了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应围绕“减负增效”这一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深入分析“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地,要求我们审视教学、改革教学。因此,教师要聚焦“素养”,凸显“减负”教学的价值取向,通过“内容整合”“方法优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减负”“增效”“提质”“赋能”。“双减”是一种指向学生的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形成可迁移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7.
马艳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4):142-144
“双减”政策是基于当前教育形势提出的一项全新政策,强调实施“减负”教学,缓解学生身心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深化落实“双减”政策,有利于优化历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从初中历史“减负”教学入手,根据历史课程特征与“双减”政策要求,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及课后指导三个方面阐述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是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创新。“双减”政策执行中,研究者从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转型、社会校外教育培训需求、教培行业从业人员分流、地方政策推进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双减”政策执行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成为教育政策热点问题和社会重大舆情。“双减”政策执行舆情信息地域分布、态度分布、群体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微信、媒体客户端、微博、资讯是舆情产生的主要渠道,教师、家长、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对“双减”政策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存在较大差异。“双减”政策实施在利益调整过程中,造成了利益相关者的赞成、抵触和反对,其关键问题体现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倒闭速度快、退费难,教育培训需求依然旺盛、隐性培训产生,教培从业人员大量失业、催生潜在社会隐患,“双减”政策推进形式单一、考虑地区差异不够。“双减”政策的科学、有效推进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需求的转化、对象的转变进行适当调整,要建立健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关停风险预警、管理、干预机制,建立校外教育培训常态化监测以及家庭教育有效服务的机制,建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合理分流、有效充分就业的机制,监管与疏导相结合、统一治理与因地制宜结合推进政策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该学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瘦弱、稚嫩的肩膀不再承受不该有的重担。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中小学教师要认清自身的教学改进方向。教师要多思考,多向身边的优秀教师讨教,多用实际行动去改进教学具体问题,使自身的教学能力获得本质的提升,给学生呈现精彩的、高质量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规划及课后作业设计是未来教师应着重研究的两项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摸索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研究符合科学化原则的学习评价模式,从根本上改正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放学后学校”和“自由学期制”是韩国当下大力推进的基础教育改革举措。政策实施以来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完善课后托管、抑制“私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优化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皆取得了积极效果。文章就韩国这两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容、成效及不足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指导和借鉴,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被赋予减负厚望。通过对三个省会城市“双减”政策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阶段整体减负成效较好,初中学段减负效果不甚理想,且减负成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政策执行过程理论认为政策文本(制度安排)、执行主体、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等四个关键要素影响执行成效。根据政策执行过程理论,可以发现制度安排的有限性、区域教育生态环境的竞争性、政府较弱的公共服务偏好、教师认可度低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是制约“双减”政策减负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减负成效,宏观上须破解教育系统中的结构性障碍,建设服务型政府;中观上须改革现有教育绩效考核制度和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缓解教育竞争压力;微观上赋权教师,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增强政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13.
黄义松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2,(17):92-94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都会面临中考,这是他们所面对的第一次大型考试,难免会存在一些压力,导致状态的下滑.同时,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业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比较多,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增加,抑制了综合能力的发展.“双减”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降低学生的压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状态,从而促进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就“双减”政策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减负增效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我国的“双减”政策面临的若干问题,发现前期出台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心理负担的“减负”政策与理想化仍有一定差距,存在“越减越负”“素质”教育过度以及“想减不敢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回归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的以及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的具体过程,深入剖析前期素质教育“减负”政策执行偏差原因,如考核方式不当、违背目标群体成长规律、背离义务教育公益属性以及缺少统一的认定标准,提出要重视“双减”政策的过程考核、遵循目标群体的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双减”政策环境以及统一“双减”政策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冯丽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3,12(1):33-38
课后服务政策是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依据,课后服务承担着解决重要民生问题和推动“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责任,“双减”背景下各地陆续更新课后服务政策,课后服务工作必然发生相应改变。通过对20份省级层面的课后服务政策文本的分析,揭示其内在变化逻辑,发现课后服务政策功能、路径及结构均有变化。为保障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效力,提出要坚持“双减”政策导向,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强调内外发展并重,激发学校内生动力;优化协同管理结构,建立高效治理格局。多种举措并行,以确保课后服务政策发挥实效,保障课后服务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1,(6):1-11
历史上我国学校课后服务发展经历了家主校辅、社主校辅、校主社辅等三个阶段。"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承载着特定的功能与意图,发挥着看护辅导、个性能力培养、服务教育政策意图等多层次功能。课后性、复合性是当前我国学校课后服务的根本属性,其具体体现是:三方合作性、产品混合性、组织特殊性与过渡临时性。面向未来,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形态的改进方向是:建立多主体协商管理组织,培育课后服务准市场,搭建半封闭课后服务组织,构筑校社竞争式课后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政策分析的三个向度(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出发,从“双减”政策的目标、方案和手段、价值偏好上对该政策进行价值选择分析,从法理依据、价值认同和符合教育公平的角度对该政策进行合法性分析,从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面对该政策进行有效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减”政策的提升策略:政府要加强政策落实、学校要提升教育质量、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8.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实现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及启迪,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双减”背景下实现“减负增效”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国家就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呈现出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系统思维、综合治理的新时代“双减”治理新理念,蕴含着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向,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和新路径。为此,社会各方要树理念、强供给、建机制、促落实,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加强督查问责等方面入手,将“双减”工作做实做好。 相似文献
20.
功绩社会下学生学习目的外化、生命发展节奏失衡以及心灵倦怠等问题成为“双减”政策落实的潜在隐患。美育以美的艺术愉悦学生心灵,缓释功绩性目的;在审美自由中关照学生生命发展节奏,舒缓其紧张的心理状态;在审美闲暇中引领学生诗意栖居,超越功绩社会下学生的心灵隐忧;在以美润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灵解放,发掘“双减”政策稳步落实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