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艰难的行走——解读鬼子《被雨淋湿的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子,和毕飞宇、东西一样同是九十年代成名的作家。他们同样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写作为自己在文坛谋得了一席之地。其中鬼子是以写各种各样的底层人物为特征并且在这一领域大放异彩的作家。底层文学作为九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底层的讨论也从未止息。鬼子所关注的底层,涉及了众多的人物谱系,表现了形形色色的苦难、怨恨以致发出了沉重的人性拷问。在此试解读鬼子的《被雨淋湿的河》一作。  相似文献   

2.
19、接着,他又把突击队分 成4路,挖雪道向炮楼靠近, 姜墨林这路挖得最快,只见 他只身跃起,把一捆手榴弹 塞进了炮楼的枪眼。 臀谊 {八 、羚邵 \、\、 20、只听轰隆一声巨响, 鬼子的炮楼塌了,姜墨林 的突击队顺利地为大部队 打开了前进的路。 21、形势越来越严重,部队 不得不化整为零,分散活 动。一天,姜墨林带着他的 小队,来到包河镇外的鬼子 据点。 22、经过侦察,据点里 只有20多个鬼子,姜墨 林和几个战友一商量, 决定干掉这个据点,杀 杀鬼子的气焰。 超、半夜里他们偷偷地 摸到据点跟前,只用几 颗手榴弹,就把20多个 兔茅全午掉丫、没成 想…  相似文献   

3.
1939年10月日军对晋察冀大“扫荡”,八路军在司格庄、黄土岭两处设伏反击,两处约定,只要发现日军即立刻通知对方,可以相互支援.司格庄部发现敌军向自己阵地移动,司令员王平马上命令通信员说:“快去告诉黄土岭,鬼子向这边来了.”可是王司令一部奋战了整整一个上午,也没有等到支援,差点全军覆没.而黄土岭部严阵以待苦等了一个上午,也没见鬼子.  相似文献   

4.
一座石桥见证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7月28日,日寇侵犯南苑,战斗到最激烈时,侵华日军已经在飞机的掩护下打进东门,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战,我们都亮出大刀和鬼子拼杀。这时,有一个鬼子从我身后用刺刀向我刺来,当时我正左手提着机枪,右手握着大刀。忽听见后面有风声,我猛回头和鬼子打了个照面,只见白光一闪,他的枪刺已经扎进我的左肋一侧,说时迟那时快,我抡大刀将鬼子斜肩带背砍死在地上,血溅了我一身……”这是亲历卢沟桥事变的29军老战士付锡庆的话。时至今日,这位在战斗中失去一条腿的老人已离开人世,但是他对60多年前那场惨烈战斗的…  相似文献   

5.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概没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这首"大刀歌"。它的学名叫"大刀进行曲",在舞台上被一代又一代的男女演员进行形体表演。在现实生活中,要用大刀砍到鬼子们的头颅,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我们传唱这首歌的时候,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在你还看不清鬼子头颅时,鬼子的机  相似文献   

6.
土豆皮     
抗日战争烽火急,八路军神出鬼没打游击,打得鬼子害了怕,草木皆兵心里虚。有一个日寇军官叫"仅次于郎",人送外号"土豆皮",这小子长得别提多难看了,怎么看怎么像烧鸡。最近得了一个吃惊病,一听枪响就拉稀。  相似文献   

7.
1、温三郁是河北省武强县 前西代村的儿童团长,爸爸 是抗日政府的干部,哥哥是 游击队员,在当地是一个革 命家庭。 4、鬼子突然来袭,是因 为叛徒告密,说村里住 了游击队。敌人还扬言: 这次就是挖地三尺,也 要把游击队找出来。 7、几个鬼子端着刺刀冲 进屋里,翻箱倒柜、砸 墙掘地,折腾了半天,什 么也没找到。 8、一个鬼子看三郁和 娘稳稳地坐在土炕上, 狰狞地笑了,以为游 击队一定是藏在炕洞 里了。可是刨开土炕, 还是什么都没有。 9、鬼子用刺刀抵住三 有防良的胸口,问:“游击 队的有?地道口的 有?”三郁娘瞪了鬼子 一眼说:“没见过,什么 都…  相似文献   

8.
脚印     
①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一支抗日游击队被敌人发现了。②日本鬼子拼命追赶这支游击队。③敌人找到了游击队留在雪地上的脚印。④脚印通往山林中的破庙,敌人分几路向破庙靠近。⑤鬼子发现破庙里有人,马上开枪。⑥打了一阵,鬼子发现对方是从另一方向追来的日本鬼子。⑦鬼子不明白,脚印都是朝庙里走,怎么不见游击队呢?⑧原来,游击队员把鞋子反绑在脚上,鞋跟朝前,鞋尖朝后。⑨撤出破庙后,雪地上的脚印看上去仍然是向庙里走。⑩愚蠢的鬼子上当了,聪明的游击队员顺利地走出了包围圈。脚印@何薇薇 @唐宁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全国性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中,有一位老师在执教《歌唱二小放牛郎》三、四小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看图,二小害怕吗?那个鬼子从口袋里拿出手表会怎么说?想一想。然后学着鬼子说说。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学着电影电视里鬼子说话的味儿说起来。教师又指名学生站起来说说,让其他学生评价他们说得像不像;接着老师又问:二小会上他的当吗?这两个鬼子会怎么说?又让学生学着鬼子那恶狠狠的口吻说说……  相似文献   

10.
战斗在敌后     
战斗在敌后大可“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抄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兵大不集中……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这是抗日战争中广为流传的赵启海作词...  相似文献   

11.
“鬼子”进村一说源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日本及其许多国家的投资者来我国投资建厂,有些人就将其戏称为“鬼子又进村了”。我父母所在的工厂——建设机床厂是一个百年老厂,有一部分老工人是经过了抗日战争的。由于这一历史原因,他们对日本人没有好感,当他们听说工厂要与日本雅马哈株式会社合资办厂,也称其为“鬼子又进村了”。  相似文献   

12.
我的老家在东北。小时候,参加过抗战的祖父总是喜欢对我说:"鬼子当中也有‘人’!"是的,伊田助男就是鬼子当中的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3.
刘玲 《文学教育(上)》2008,(18):106-107
鬼子是一个非常懂得叙事策略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的作家,他的创作与最底层的普通生命紧密相连,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叙述。有人说这是鬼子的“鬼”,《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叙述语气平平淡淡,平淡中透着叙述者内心的一种平静抑或冷静。然而,平淡并不等于平庸。恰是这平淡抓住读者的心,用鬼子的话说就是,因为“在用正常的呼吸说话”。  相似文献   

14.
张锐 《青年教师》2005,(11):24-25
孩子4岁的时候,有一天看电视时,孩子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爸爸,鬼子是什么?”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接着查了查词典,知道鬼子是指入侵的外国人。我跟孩子解释了一下。当时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4岁的孩子不知道鬼子是什么很正常,战争毕竟离他们太远了。过了约有一周,我在校园里遇到一个初二的学生,他问了我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是不是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胜在谋略     
<正>这是一位抗日老兵讲述的真实故事,鲜为人知。1941年7月,在一次战斗中,八路军一个连打退了鬼子数次进攻后,基本弹尽粮绝,能继续战斗的仅剩20余人。按照以往,这个时候,应该吹起激昂的冲锋号、上刺刀,跃出阵地与鬼子展开殊死的肉  相似文献   

16.
13、鬼子恼羞成怒,一刀刺 在三郁的胳膊上,刺一刀问 一句,连刺4刀,三郁连说 4个不知道。 14、时近中午,鬼子把全 村人赶到村西一块空地 上,叫嚷:‘“今天要是没 有人说出洞口,就统统 枪毙。” 15、一个老地主走到鬼子面 前说:“温三郁家肯定有地 道。就是不知道地道口在什 么地方。” 16、原来这个狗地主和 三郁家只隔一道墙。三 郁家夜里挖地道时,他 偷看过。 17、鬼子一听,又五 花大绑地把三郁捆起 来,推推操操地,重 新扑向三郁家。 之毛爹象井 舒 18、在三郁家前院, 一个鬼子贴着三郁 的头皮放了一枪, 说:“不说死了死了 的!”三有汤臼里…  相似文献   

17.
雨晋察冀边区有个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他有一身高超的游泳本领。秋天,雨来开始上夜校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老师教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雨来的心里。有一天,鬼子又来“扫荡”了。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跑到雨来家,把墙角的缸搬开,跳进隐蔽的洞里,吩咐雨来把缸移回原处。雨来把缸移回原处后,飞快地向后院跑,可还是被鬼子逮住了。鬼子把屋子都翻遍了,可什么也没发现。他们采取了种种手段,威逼、引诱雨来说出交通员躲在哪儿。但雨来一口咬定,他什么人也没看见。鬼子恼羞成怒,把雨来打得鼻血直流,可依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间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经典抗战电影的戏仿,<鬼子来了>生成了自己的意义:颠覆抗战历史的神话叙事,恢复其作为复调历史的个人性、民同性和多义性.采取后现代策略没有改变<鬼子来了>的本质,它仍然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寓言"--个人遭际同构于家国命运的民族主义叙事.从经典抗战电影到<鬼子来了>,神圣的民族战争被转译为世俗性的个人情仇,民族主义内涵从意识场景深入到潜意识场景,"民族寓言"在后现代语境里转世再生.  相似文献   

20.
宽恕敌人     
1944年,这一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寒风席卷着皖南山区,大地笼罩在一片寒风、萧瑟之中。傍晚时分,一小队鬼子出了炮楼又进村扫荡了。新四军七师三纵队得到情报后,迅速埋伏在鬼子进村必经的一条山路的两侧。当鬼子大摇大摆过来后,埋伏在山路两侧的新四军一起开火。突如其来的一阵扫射,打得鬼子晕头转向,立刻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