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深入检讨各种影响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观念分歧和制度困境,合理建构我国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制度。在观念层面,消除分类管理制度上的认识误区;在制度层面,创设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制度环境,加强实体与程序方面的制度建设;在政府层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捐资助学型民办高校,发挥政府的监管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目标是加强政府对民办教育管理和指导,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民办高校分类改革应坚持教育公益性、公平发展、自由选择、利益不损、分步推进等原则。推进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的具体路径包括:完善教育法律框架;变革民办高校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指导服务责任;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民办高校分流机制。  相似文献   

3.
民办教育分类管理背景下,提升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公益性迫在眉睫。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探析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公益性实现的影响因素,发现公共价值目标是公益性实现的规范导向;公共价值感知是社会公众对公益性实现的主观评价;公共部门通过公共资源配置增强学校公共性,与市场力量共同影响学校公共管理制度,促使学校放弃部分办学自主权以获取实际影响力,更好实现公共利益。政府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要通过确立公共价值目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共管理制度、注重公共价值感知等,共同促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公益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明晰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探究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标准,政府分类管理遵循的秩序,并根据浙江温州地区经验探求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4):84-91,76
该课题运用访谈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并借助定量和实证研究方法探索民办高校定位、特色发展的现状、评价指标、资源配置等,对中国民办高校的科学定位与特色建设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要制定和完善积极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支持,在政府与民办高校间建立良好的发展合作关系,加速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定位、建设鲜明特色;实施民办高校三元分类管理,推进民办高校在办学目标、性质等方面的准确定位与办学特色的形成;推进民办高校自主办学,加快内涵发展,深化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增强办学的公益性色彩,拓宽民办高校工作职能,全面提高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民办高校定位科学、优势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适度均衡,重视效率,优化民办高校资源配置,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民办高校实行分类管理,不仅是我国民办高校不同类型的现实需要,科学的分类管理也有助于保障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从而使民办高校吸纳更多的民间教育资本,还有助于政府出台更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从而使民办高等教育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民办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性相关者组织,受举办者、教师、学生、家长、政府、企业等诸多内外部组织或个人的共同制约.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是举办者、教师、学生、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各自利益诉求的综合结果.要从法律上许可和规范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教师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学生公平发展的权利,提高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指导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制度。梳理中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相关研究,可以回答民办高校分类管理“为什么”“是什么”以及“怎么做”的三大关键问题,它们分别对应着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动因、内容以及路径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可以挖掘新的内容、展开新的尝试,进一步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进行研究,以此推动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推行之后,允许高等教育介入资本市场,使民办高校上市融资成为现实。然而,民办高校上市融资的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关于快资本与慢教育、合理性与合法性、营利性与公益性间的争议不断。有效化解这些争议,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协同发力,从坚持内涵式发展,增强内生性筹资能力;落实分类管理政策,优化民办高校融资环境;多方联动强化监管,坚守教育公益性属性等方面入手优化民办高校上市之路,助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类管理是我国民办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国家试图通过分类管理建立差异化的制度体系,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分类管理后,民办高校资本化运作的特征非常明显。一些资本通过并购策略控制了不少民办高校,从学校经营中获取了巨额收益;一些有营利诉求的举办者通过转让举办者收益权,在退出办学的同时获得了巨额收益。这种异化的并购行为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使学校办学面临一定的风险考验。解决民办高等教育领域资本并购热的问题,需要政府认识到并购存在的风险,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政策,同时加强引导与监督。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缺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不够完善,各级政府教育财政职能的定位存在偏差;二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顾虑公共投入资产流失;三是在教育市场化大潮推动下,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行为损害了教育公益性;四是民办高校合理回报问题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公共教育财政不敢作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是建立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制度,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已进入实质性制度规范转型期,国家于2007年建立了民办高校督导评估制度,对管理民办高校依法办学意义重大。民办高校督导评估制度在发挥其职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促使政府督导评估与社会评估相结合;促进社会评估机构的合法性和独立性;促进民办高校形成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制度。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对民办高校实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从立法层面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进行了明确。政策实施路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优化,这样才能稳步推进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有效实施,进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群 《文教资料》2013,(11):85-86
广东拟对民办高校推行分类管理政策,随着教育部规定的五年过渡期满,大部分独立学院将逐渐完成向民办高校的转变。本文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政策差别、资产控制、治理结构选择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收取回报与不收取回报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差异,以期对独立学院转设民办高校身份定位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民办高校的关系是关乎民办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政府将民办高校定位在补充公办高校的不足,在不同层面反映出政府对于民办高校发展的疑虑与困惑,也导致了法律与管理层面上相互矛盾与相互抵牾的问题。因此,政府需要重新反思与民办大学的关系,确定民办大学的价值与法律定位,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奠定分类管理的基础与原则;而民办高校也需要通过发展与质量的提高实现与政府的合作与互动。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等教育财政资助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资助的目的是消除可能产生的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根据营利与否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分类管理机制下,对非营利民办高校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资助可参照公办高校;对营利民办高校的资助重点面向受教育者,同时可选择专项补贴和适度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17.
健全的约束机制是现代社会组织治理的需要,也是促进民办高校公益办学、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我国民办高校运作的现实看,内外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失效具有普遍性,并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教育的公益性,甚至成为制约我国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瓶颈。应以健全董事会制度和监事会制度为着力点,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民办高校内部约束;政府应基于教育公益性的理念,加强监管力量,明晰监管方向,健全监管方式,提升政府监管的有效性;积极培育和健全民办教育中介组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民办高校社会监督,促使其"公益性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化解民办教育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对民办学校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创新改革。但值得注意的是.分类管理制度设置不应该迫使社会资金只能在投资办学和捐资办学之间选择。对于营利性民办高校.不能完全将其等同于企业.将其纳入企业范畴管理不仅有违于事理.也有悖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而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能将出资办学人的出资等同于捐资.出资不意味着出资者必须放弃其出资所有权.或其对学校资产应享有的权利。基于公共产品理论.挟持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是现代服务型政府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政府干预民办高校时,应需要权衡民办高校事务的公共性与自治性。现实中政府干预民办高校存在干预过度、干预不足、干预手段单一等种种失范现象。政府干预失当,是当前政府管理理念、职能转变滞后以及民办教育法规政策不完备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当前政府应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调整其职能,改进干预方式与手段,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校权力运行中的出资人(举办者)控制、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职权不明晰、缺少利益相关者参与及内外监督机制缺失等法人治理结构上的突出问题,使得民办学校陷入了家族化治理、内部权力冲突频现、缺少共治动力及存在监管盲区,深刻制约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在对民办高校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制度框架下,迫切需要直面治理困境,突破法人属性、产权制度、举办者权益及政府监管等政策瓶颈,明确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路,完善外部制度建构,改进民办高校尤其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