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写道:“优生像兔子一样跑进教室,差生像乌龟一样爬进教室;下课铃声响起时,优生像乌龟一样爬出教室,差生像兔子一样跑出教室。”“我的天,还有三年哪”去年九月,我的11岁儿子上初中。儿子骑车上学,身子很夸张地左摇右晃。天不亮摇向学校,去上早自习;天黑定从学校晃回。突然的变化,弄得他妈妈既心疼又头疼:心疼他的身体,头疼他的学习。我的儿子在整个小学时代一直是所谓的差生。“孩子本来就挑不动一百斤”,他妈妈说,“现在又凭空加上了重量,他不是要累得趴在地上吗?”我却对此一直持乐观态度。我相信教育本意是“唤醒…  相似文献   

2.
黄芹 《班主任之友》2010,(10):60-60
今天是教师节,我像往日一样早早来到教室,推开教室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室后面黑板上几个醒目的大字:“老师,节日快乐!”下面配有两幅图画:一幅是一双手捧着一颗心,心有点破碎;另一幅是一双手捧着一个苹果。黑板上的话语让我欣喜,学生懂事了,可画上怎么是一颗破碎的心呢?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班主任作过很多形容,“保姆”、“家长”、“良师”、“益友”等。有人还把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比成猫和老鼠的关系,就像著名的汤姆和杰瑞一样,一个逃、一个追,一个藏、一个找。你说不准吃零食,在教室极隐蔽的角落里总会有零食的痕迹;你说上课别随便说话,总会有人在课上窃窃私语;你安排学生大扫除,总会有人不明去向……前几天,听到一个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对话,感触更深。班主任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里,因为这个学生在自习课上左顾右盼地说话,  相似文献   

4.
黄秀读 《广西教育》2013,(48):52-52
这是一节复习课,我像往常一样,手里拿着一沓试卷走进教室。 站在讲台上,我看到了许多学生的“背”影。终于,一个微微抬起头来的同学发出一声叹息:“又是练习,唉!”这叹息像瘟疫一般,迅速传染,趴倒在桌上的学生更多了。“唉,星期一综合症!”我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教室     
<正>非常想推荐以《亲爱的教室》为题,请高中生写篇作文;如果不写,静心想一想这个短语,我也很知足。我设想了各种情境,推测看到这个题目,教室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会因此推想教室里发生过的事,猜想那间教室里有什么样的学生,自然也会想到“教室”给人们的记忆,正因为如此,当下的学生可能对“教室”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思考。看到新闻图片中一些高中教室的图景,总有些遗憾:学生课桌上整齐地堆满了参考书和教辅,像工事壁垒,墙上有那么多“励志”标语,  相似文献   

6.
来吧,高考!     
天气越来越热,教室后墙上那原本厚厚的日历,就像我们一样,“穿”得越来越薄。  相似文献   

7.
李水山 《教育》2010,(2):61-61
像美国学生一样,不分班级、没有固定教室,按照个人的兴趣和程度安排课表——自2007年开始在韩国33所高中试行的“学科专用教室制”目前已获得肯定。前不久,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正式宣布,韩国将投入3000亿韩元在全国600所初中和高中学校试行推广“学科专用教室制”。此项改革被韩国教育界称为实现“学校先进化”的“教室革命”。  相似文献   

8.
《教育情报参考》2006,(7):31-31,33
和中国校长一样,美国的中小学校长也会进教室“听课”,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教师;校长在教室里并不呆一整节课,只有短短几分钟,而且边走边看,谓之“走课”。  相似文献   

9.
谁在思考?     
“老师先问?学生后答?”“老师先问?学生后答。”这答案不仅看似天经地义,实际上我们不也是这么做的吗?让我们回想一下:在我们的语课上,有多少次是我们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台下的“芸芸众生”发问;有多少次是我们端坐在写字台前“点灯熬油”,为课堂如何发问“犯愁”;有多少次是我们环顾教室,为“鸦雀无声”,无人回答而“灰心丧气”;有多少次……  相似文献   

10.
当你走进世界各地任何一家麦当劳餐厅,你会看到同样的徽饰,吃的同样的食物,受到同样的礼遇。麦当劳快餐店像工厂的流水线装配一样,一切均在程序和掌握之中。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育,不可像麦当劳餐厅一样,把本不是相同的“物质”和“原料”加工成同样的沙拉、鸡腿和汉堡包。如果是这样,学校便是“生产”学生的“麦当劳”,教师就变成了“操作工人”或“机器人”,学生则变成了失去生命活力的任人揉捏的“面团”。教育的“麦当劳”化必然会强化马尔库塞所称道的“单面人”现象。“有人关注我的成绩,有人关注我的书包,却无人…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全是马     
这几天,我们都变成了马。早晨上学,在路上,相互见着了,我们就“驾”,一拍屁股,像马一样跑起来。放学回家,一出校门,又赶紧“驾”,一拍屁股,像马一样跑起来。课间休息,我们还没等到离开教室,已经又来不及地拍屁股“驾”了,挤着抢着  相似文献   

12.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与学生一起晨读。小雨(化名,本文学生均为化名)同学递上一个信封,摇手说:“等等再看,好吗?”也许不是急事,我顺手放在一边。  相似文献   

13.
王宝国 《山东教育》2007,(7):114-114
兰梅竹菊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赞赏,被誉为“君子”“德人”“空谷佳人”,还有人赞美兰花“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缩”。在我看来,自然界就像人类社会一样,岂能只有四君子?  相似文献   

14.
<正>“丁零零!”铃声就像渔网一样把我们这些小鱼“抓”回了教室。黄老师拿着几本厚厚的书走进教室,刹那间,似乎有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气温仿佛骤降了十度。“这节课,我们来抽背课文。”这十个字,如十颗冰雹,颗颗击中我的心。再看我的同学们,他们有的自信满满地拍拍胸脯,胸有成竹地喊“耶”;有的垂头丧气,额头上直冒冷汗;还有的连忙翻开语文书,想趁这会儿临时抱个佛脚……黄老师的眼镜知趣地滑到了鼻梁上,她犀利的目光从眼镜上方射出,犹如两束强而有力的探照灯光,轮番扫射着教室四方。我们这些“小鱼小虾”赶忙避开这寒冷的压迫。  相似文献   

15.
字频与识字教学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李福君闲暇时,我常常想起以前所学的一些课文,虽尚不出全部,但能津津乐道地背出一些片断。记得那时;学校早自习的内容就是朗读课文。学生一进教室就是念书,一间教室就是一片读书声。有人称早晨的学校是个“蛤蟆坑”。学生确实像蛤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道德经》的“上善弱水”的原文出处解释开始,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从像水一样的勤奋、执着;像水一样海纳百川,有包容之量;像水一样机动灵活;像水一样透明、公正;像水一样有团队精神这五个方面来阐述高校辅导员平常工作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那个星期五,吃过午饭,我像往常一样组织学生进行扫除。擦玻璃,擦墙裙,擦黑板……大家按照安排好的任务干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大多数学生便完成了各自的任务,陆续坐回了座位,准备开始下一项工作——“擦地”。“中间两组向左右两边搬开。”随着我的一声号令,同学们立即搬起桌椅向左右移动,随即教室中间的一大块儿地方便显露在眼前。  相似文献   

18.
默默 《教育与职业》2004,(13):46-46
毕业实习那年我23岁。在一所高中教英语。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却惊异地发现讲课桌上精美的花瓶里插着一支鲜红的玫瑰。我暗自一惊,不禁想起当年那朵玫瑰,也是以同样的方式送出的。时光流逝,当年送花的人如今也收到了玫瑰花,这情景简直是如出一辙。我像往常一样讲课,讲完课后说了声“谢谢”然后就离开了教室。  相似文献   

19.
刺猬     
今天是周一,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教室,就在我刚踏进教室的一瞬间,学生们“哗哗”地响起来,他们都笑哈哈地看着我,那表情就如同在“欣赏”一件宝贝,一下子把我弄得莫名其妙。于是我问:“怎么啦?老师有什么好笑的吗?”没想到这一问,笑声更加响亮了。“老师的头发在放电啊!”一个声音喊道。  相似文献   

20.
走出课堂后     
上课铃响了,我刚走进教室,只见好几个学生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作好课前准备,似乎在议论着什么,还没等我开口,那几个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魏老师,天上有彩虹。…‘还是一个圆圈形的呢,就在那边。”另一个学生一边插嘴说,一边比划着,其他学生一听立刻议论纷纷,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