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报业界,关注民生,迅速连接新闻信息的“热线报道”成了很多媒体夺取竞争高地的重要手段。几乎各家报纸都开设了“热线新闻”报道或“报料新闻”专栏、专版,以此架起一座与读者联系的重要桥梁。几年前,《汕头特区晚报》也开辟了“读者来电”专栏。这一改革措施,一下子拉近了报社与读者的距离。有力地推动了办报人与广大读者的互动,使报道在社会的影响更迅速、更广泛。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家都市报而言,热线新闻每天都在发生,如何正确、全面而深入地报道,确实是一个值得总结和思考的问题。365天的热线新闻虽然常变常新,但是,更多的题材却大多集中于交通事故、火灾、煤气泄露、水管爆裂等等这些范围之内,接触得多了,不仅编辑烦了,热线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贴近性、现场性等特点,成为表现新闻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毕竟图片要比语言文字更具体、更直观、更富有表现力。尤其是新形势下,新闻摄影镜头的民生化,赢得了受众的空前欢迎,博览众多媒体(报纸、网络、期刊),新闻图片的民生化视角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让民生新闻更“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敏  宋娟 《新闻世界》2009,(10):127-128
《新华字典》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民生新闻”是“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结合而产生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媒体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的开通了民生热线,有的定期推出“民生在线”等专题、专栏,还有的辟出专版来做民生新闻。但是,在关注民生问题的同时,如何把握好新闻报道的“深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戴晓乐 《视听界》2009,(4):100-101
江苏城市频道热线中心是频道设立之初便成立的,从未更改过的服务热线83195900,成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电视观众所熟知的电话号码,每天24小时不间断开通,随时与观众保持联系。在这里,频道不光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全方位、及时有效的社会新闻线索,它也成为一个广大观众与频道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是城市频道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发轫于报纸、滥觞于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如今正呈现“蓬勃”之势,《民生热线》、《今日一线》、《民生大参考》、《行风热线》、《民生关注》之类的民生新闻栏目可谓层出不穷!各媒体纷纷追求“民生新闻”、群众百姓谈沦关注“民生新闻”、领导赞赏鼓励“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一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清新之风、上升之势,迅速占住一些媒体的新闻视角,吸引民众眼球与耳膜,说其正成为一股“民生新闻热”不算为过!  相似文献   

8.
余正华 《新闻窗》2013,(5):45-45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的新闻,它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通俗化的方式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所处环境。牢固树立“关注民生,贴近百姓”的理念,站在百姓的立场,采用百姓的视角,用心挖掘民生新闻富矿,拓展民生新闻的广度与深度,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本领。  相似文献   

9.
民生,顾名思义就是百姓生活。收看新闻的群体是百姓,要想将新闻做好,有收视率,得到大家认同,就不能忽视民生。近年来,民生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从两会提出的"聚焦三农,关注民生"开始,各方都加强民生质量的政策发布,城镇一体化、异地高考、跨省医保等问题也正在解决。作为新闻人,关注民生,应从本职做起,要提高民生新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民生内容成为媒体关注的重要题材。以“关注民生.彰显公信”为办报理念的《三峡晚报》,一直倾力于民生报道,并致力于打造“帮办”专栏,以拓展民生新闻内容,让民生新闻更加贴近读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新时期党报新闻对民生关注的重要性、党报新闻对民生报道的不足之处以及新时期党报如何深入对民生问题的报道探讨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孙茂春 《声屏世界》2012,(12):36-36
善于贴近群众,发挥创造性。广播电视工作者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贴近群众,做到心与群众贴在一起,情与群众融在一起,劲与群众合在一起,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增加自身在群众心目中的份量。在实际工作中,应将"硬"题材从"软"处着手,将大题材从"小"处切入,创造性地将关注民生的鲜活报道以亲切体现真情。  相似文献   

13.
尧弘 《今传媒》2013,(6):118-119
本文旨在探讨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与提升。近年来,民生新闻已成为电视媒体提升新闻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该论文以北京电视台的知名民生新闻栏目《特别关注》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民生新闻拓展空间、以及民生新闻的发展创新。同时,强调民生新闻一定要保持自己的节目特色,增加评论、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整合传播,多种形式寻求寻找民生新闻另类和谐的表达方式,来提升民生新闻的节目品质。  相似文献   

14.
蒋京兰 《新闻世界》2010,(7):189-190
"民生新闻"应以"民"为主体,以"民生"为题材。因此,对"民"与"民生"的理解至关重要。"民"有"市民"和"农民",而"民生"有"大民生"("国计")与"小民生"。而现实的"民生新闻",却恰恰在这两点上存在误区:其一,可见"市民"而不见"农民",这就使得农民在"民生新闻"中缺席;其二,多见"民生"而少见"国计",这就使"民生新闻"流于形式、沦于琐碎。  相似文献   

15.
曹莉 《视听》2018,(11):44-45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从百姓的视角讲述新闻事件,深受广大电视受众的喜爱,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好的口碑,一度风靡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存的必然趋势。电视民生新闻面临媒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在节目内容以及形式方面进行创新,转变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促进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从"小民生"到"大民生"方向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媒介发展步伐,满足受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一些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要加强对受众感兴趣的民生新闻的报道。笔者通过考察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早餐前后》、佳木斯电台的《行风热线》、《新闻故事》等广播节目,体会到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民生新闻的影响力来自于讲述真实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讲述让老百姓感动的故事。总之,构成民生新闻的三要素是:感人故事、人文关怀、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7.
刘华 《新闻世界》2012,(7):84-85
民生新闻在响应大众的同时,渐趋媚俗化,时政新闻则有浓厚的官本位思想且墨守成规,无法顺应时代。本文对如何将"时政"与"民生"相结合,更好地发展民生类新闻节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19.
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孟建  刘华宾 《视听界》2004,(6):12-14
2003年7月28日18:30,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开播了60分钟直播类新闻资讯节目《第一时间》。该节目以百姓的诉求为主旨,以反映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为己任,每天绘声绘色讲述寻常巷陌新闻,观众收视率、满意度自开播以来一路飙升,创下了地面频道非黄金时段新闻节目的收视奇迹,形成为一种新的引人注目的电视现象。据2004年6月6日至12日安徽电视台《每周收视动态报告》显示,《第一时间》在合肥地区的收视率已经达到了30.6%的新高,周平均收视率则达到26.86%,雄踞安徽台四套节目收视之最。这自然让我们联想到了2002年初开播的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湖南电视台的《都市一时间》、海南电视台的“直播海南》,以及其他电视媒体中迅速崛起的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20.
浅谈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热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地方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新闻线索重要来源的民生新闻热线也真正"热"了起来。但火热背后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存在着问题类热线多、热线琐碎等问题。本文试分析地方电视民生类新闻热线遇到的"问题化"、"琐碎化"及其产生的原因,从遵循新闻选择规律处置民生新闻热线,以及在操作上实行归类处理等方面,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热线在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