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地理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动力。分析中国高校地理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案例,重点总结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经验和地理学本科专业中英合作经验,诠释地理学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特色,研究认为中外合作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应重视(1)融合开展英语/法语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程英语/法语教学;(2)对接英(美)/法两国高校地理学专业特色与方向,培养学生城市与区域研究、空间规划技术、地缘战略研究素养;(3)统筹学生本科、硕士/博士求学和国内职业生涯需求。  相似文献   

2.
陈晓华教授     
《池州师专学报》2010,(5):F0002-F0002
陈晓华,男,1964年8月生,安徽责池人。1988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地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12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人地关系研究、分支学科发展状况、理论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脉络.作者认为人文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必须在如下四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1)以可持续发展为龙头,带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2)加强薄弱领域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3)重视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4)拓展实践领域,强化人文地理学的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音乐地理学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开发面向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对于促进中国音乐地理学研究及其应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古筝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实践,论述了音乐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研发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基于ArcGIS技术研发古筝艺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实践及其应用经验。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以视觉原则取向为主的地理信息系统扩展到听觉范畴,并由此而将GIS应用推广到音乐地理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主体学科,成为国土与家园建设贡献突出的实践性科学。梳理浙江高校地理学科发展历程发现:(1)浙江高校地理学科起步早,受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等影响进入发展停滞期;(2)浙江高校地理学科聚焦在产业集群、海岸带人类活动与城镇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的机理和3S技术、土壤污染治理等领域,人才培养止步于中小学师资培养;(3)适应社会经济的地理学科出路在于持续追踪浙江人地关系独特性稳定研究领域,进行地理学方法集成,秉承学科价值与地方咨政融合。  相似文献   

6.
第28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专业会议暨第一届中学生国际地理学竞赛综述报告石 第28届国际地理学大会(28thIGC)于1996年8月4日至10日在荷兰海牙荷兰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学者参加了国际地理联合会(I...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地理学的重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地理学的重大进展□孙根年(陕西师大旅游与环境学院)步入20世纪,中国地理学获得了新生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按历史时序列举的14项重大事件,大致可反映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脉络;预测未来,中国地理学可望在全球环境变化、地球表层系统和区域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8.
一、《地理学导论》教材体系的现状 《地理学导论》是地理科学类特别是地理科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它的开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自1987年国家教委召开地理教学研究会决定在各大学地理学专业开设《地理学引论》课程以来,国内多数大学的地理学专业相继以《地理学引论》、《地理学导论》、《地理学概论》以及《地理学发展史》等名称开设了这门课程。到现在为止,以《地理学导论》或《地理科学导论》为名称的教材先后出版过六个版本(见表1)。  相似文献   

9.
积极进取开拓前进城市地理学课程建设总结⒇阎小培李立勋周春山(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中心,广州510275)“城市地理学”课程是中山大学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和地理学专业本科的专业课。为一学期课程,每周4学时,共72学时。本课程是将低年级的部门经...  相似文献   

10.
地理是交通运输活动赖以开展的空间,地理学是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科学,地理学教育对于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意义重大,长期以来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的地理学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地理学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以及地理学教育对于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几所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地理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交通运输专业大学生地理学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在现代学科视阈下,史家已认识到地理学对于历史学具有"以地释史"的重要意义。史家们将地理学建构于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体系中并置于重要地位,认为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地理学分支领域最能辅助历史研究。在史家们看来,历史地理学包括了沿革地理学,学科归属或是人文地理学分支,或是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相携并肩;历史地理学虽为史学之辅助学科,但学科属性为地理学而非历史学。  相似文献   

12.
侯仁之(1911--),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理历史学家,1932年入北京燕京大学,师从顾颉刚、洪业、邓之诚,毕业后留燕京大学任教。1946年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师从历史地理学家达比(H.C.Darby)。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地理学方面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侯仁之先生还非常注重地理学的科普工作,编写了大量地理科普类文章书籍。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与中学地理教育的近今发展辽宁教育学院孟钧照本文侧重探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近今发展,为此而对地理学的发展作必要的涉及。一、特点近今,即自本世纪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末期以来,西方诸国(美、日、西欧)、前苏联和我国的地理学与地理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观点我们通常也说地理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独特的地理观点。但是 ,还很少见到对地理学观点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论述。该书第三章的标题就是“地理学观点” ,认为其对地理学观点的含义方面的表述无论对于研究、教学 ,或是对于实践来说都有一定的意义。该书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引用很多典型研究个案来阐明地理学观点 ,而是引用地理学研究方面一些概括性总结来进行表述。该书认为地理学具有一种独特而完整的观点 ,在于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相关性。正如由于所有的现象都存在于时间之中而产生历史学一样 ,由于所有的现象亦都存在于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8):F0002-F0002
本刊创始人、首任主编史念海先生(1912—2001),山西平陆人,我国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念海先生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创建者、开拓者之一,与谭其骧先生、侯仁之先生齐名,被学界并称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三杰”。  相似文献   

16.
比较中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识别高校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空间性及其生产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布区域不平衡显著,隶属关系与区位差异直接影响培养方向、目标、创新能力等方面育成途径差异,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日益重视学科内部交叉,以及与生态环境、测绘、海洋、经济、城乡规划与资源环境管理等外部学科交叉衍生;(2)中央政府直属高校自然地理人才培养面向全球变化、资源利用与自然灾害,人文地理人才培养集中在经济、城市、旅游等三级分支理论研究及其服务国家发展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养集中在资源环境遥感原理与应用、生态环境监测;省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更加注重地方发展、资源环境利用与中学师资等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商丘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为例,阐述了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高等师范院校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四大块,分别为指导思想、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立、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和实习评价等,并对野外实习课程的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系统构建了高师人文地理野外实习课程教学的基本流程,为提高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卫·哈维在《地理学中的解释》(该书被称为新地理学的圣经)一书中花了大量篇幅精彩地论述了地理学中的形式空间,大大拓展了地理学中的空间思维,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同时哈维十‘康德命题”导致了地理学观念的误区进行了批判。本文拟就哈维的评判基点提出一些异议并由此探讨康德命题的本真意义。一、“康德命题”及哈维的批判康德在1756-1796年间曾于柯尼斯堡大学讲授过自然地理,是正式确立地理学在知识领域中地位的先驱之一,因而在地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个地理学思想史家都得弓佣他的知识分类的著名论述。哈维称其为“…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认为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古老学科。其实,成为真正科学,也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地球科学逐渐分化,到现在已形成较大的科学体系。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已分化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和气象学(研究大气层)和海洋学(...  相似文献   

20.
晚近时期英语国家人地关系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思想观点都有各自的特色,但又有继承性:(1)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两大方向并列发展期: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或文化景观)和改变我们的地球,两者都是在抛弃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力图重新解释人地关系。前者与历史学和人类学关系密切,强调过去的变化,所以被称为历史地理学或文化景观论。后者大量吸取生态学的观点和思想,投身于当代的资源管理事业,因而被称为人类生态学。(2)60一70年代批判和反批判时期:上世纪60年代,两个方向都遭到计量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夹击。前者对批判的反应形成分化,产生了文化生态学——政治生态学和人本主义地理学——新文化地理学两大系列。后者则接受了政治生态学的观点,演变成一种跨学科研究。(3)80年代后既分化又统一时期:分化表现在难以用单一的范畴概括学科的发展特征,统一表现在大多数学者致力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研究中,如政治生态学、全球变化和可持续性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