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香港求学指要教育部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2004年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协议约定:内地学士学位获得者可以到香港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和进行职业学习,硕士学位获得者可以直接攻读香港高校的博士学位;香港高校学士学位获得者可以到内地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和进行职业学习,硕士学位获得者可以直接攻读内地高校的博士学位。内地与香港的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职教师在职读硕士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试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被定性为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范畴。在其实际操作中存在定位模糊的问题。从长远发展来看,如果能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定位为专业学位,将更能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8):92-92
<正>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工作。据悉,今年承担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高校,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共32所。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 ,我校根据教育部确定的开展“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 ,精心组织、努力做好“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认识 ,为做好“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开展“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工作的基本目标 ,是使“两课”专职教师通过在职学习的方式获得硕士学位。这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以全面提高高校“两课”教师思想…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方式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明确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特点与定位,是制订培养计划和确定培养模式的主要依据,亦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培养环节的安排上探讨了适合工科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4月27~28日 ,教育部社政司组织高校有关专家对“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来自全国15所承担“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高校的47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修订工作。社政司司长顾海良在会上指出 ,这次修订要贯彻四个原则 :一是如何使教学大纲更好地反映培养工作的实际 ,更好地反映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两课”教师的要求。它不是简单的课程培训 ,而应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高度进行理论培养。二是鉴于教学内容量大与教学时数有限的矛盾 ,应使教学大纲区分“必讲”、“自修”、“讨论”的内容。通过提供进一…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我国于2003年推出的一种硕士学位类型,该学位类型的出台有其社会、经济和历史背景,推出三年以来深受广大高校教师的欢迎,大批高校教师已经开始参加该类型硕士学位的学习。本文就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产生的原因、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启动高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工作。计划用3-5年的时间,完成350名左右在职“两课”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从而使高校“两课”教师队伍。中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30%以上,整体素质有较为明显的提开展“两课”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工作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 振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两课”教学岗位工作三.年(含三年)以上、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的“两课”教师均可报考。报名采取自愿的方式,符合条…  相似文献   

9.
1994年6月24日,由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主办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经验总结交流会”在武汉举行。  相似文献   

10.
《通知》指出,200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招生类别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包括法律硕士(J.M)、教育硕士(Ed.M)、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公共卫生硕士(MPH)、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在职人员报考攻读硕士学位应具备的条件,国务院学位办对不同的招生类别规定了不同的要求。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报名时间为2003年8月27日至31日;网上报名时间为8月上、中旬。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考试实行全国联…  相似文献   

1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对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开展本硕衔接教育有助于改善硕士生生源质量、提升硕士教育适应能力、增强硕士教育专业认同和促进学生个体专业发展。本硕衔接教育不同于硕士教育,是对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开展的硕士教育专业认同、学习方法、学习执行力和专业知识基础等方面的体验教育。高校应在学生遴选、学业导师配备、课程内容调整和教学模式创新等环节统筹设计、科学实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本硕衔接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我国硕士层次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国务院学位办在2000年颁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并于同年选定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13所不同类型高校在全国中等职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中通过推荐、报名、考试、选拔优秀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下简称“中职硕士”)。  相似文献   

13.
简论提高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涵义及培养目标的介绍,以及目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培养针对性、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责任导师和导师团制度等几方面,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质量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招生》2006,(8):12-13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具有50余年办学历史,学校实行中央、四川省和绵阳市共建,由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地区的14所高校之一,是全国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具有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  相似文献   

15.
2月23日下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和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终身教育和高教国务大臣玛格丽特·霍奇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及托管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协议》。这表明,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协议,中国学士学位获得者已达到英国高校招生条件的,可以到英国攻读研究生学位和进行职业学习;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满足英国高校的录取要求下,可以直接攻读英国博士学位;英国硕士学位获得者可在中国攻读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英国(荣誉)学士学位且成绩优异者,可以参…  相似文献   

16.
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中的招生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我国一种新的硕士学位,其针对性较强。本文从招生、培养两个环节谈这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日益形成以及高校的继续扩招,对高等学校尤其是刚升格的本、专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因此,国家为提高高校在职教师的学位及专业水平,适时地推行了高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住的招生、考试政策。然而,高等学校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是我国一种新的硕士培养方式,对招考双方而言,困难重重。本文从分析高校在职教师的特点入手,深刻阐述了其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中职教师的特点和任务,分析了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过程中的学习内容,探讨了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制订原则,并以模块化方式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与攻读硕士学位相比,攻读博士学位无疑面临更大的学习与生活压力。因此,博士新生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中,"四早"是笔者的经验与教训,希望有助于同学们的顺利学习和快乐生活。首先,早日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较强的原创性和搜集材料、阅读材料、鉴  相似文献   

20.
南海 《职教论坛》2008,(5):44-45
目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与“中职硕士”的使用均比较混乱。这种情况不利于“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一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的专业学位教育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一个特称命题,“中职硕士”也是指一个特定的在职攻读某种特定学位的学员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