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中国正面临其基本概念的现实与理论挑战,这一挑战肇因于飞速发展的传播现实与马新观概念体系中“新闻”本体的巨大张力。回应这一中国之问、时代之问的切实路径,是从更为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拓展马新观的概念外延,使其概念含义突破传统认识论中的“新闻”限制,跃升至信息传播等广域范畴,通过外延扩容赋予其概念限度以多重性意涵,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更为高阶的指导效能。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视角并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概念扩容予以重新检讨,以此尝试提出创新马新观“概念实践”的若干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也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的新闻事业的百年.百年里涌现了无数体现马新观的经典新闻作品和其他传播形态的作品,研究这些宝贵的新闻与传播的历史实践,是深化研究马新观的突破口.本文回顾了"狼牙山五壮士"新闻报道与传播形态的80年历程,提供了大量原版历史资料.一组英雄集体的新闻报道和其他传播作品为什么能在长达80年的历史长河中持续报道与传播,取得如此辉煌的传播效果?作者认为,除了马宝玉等五壮士的事迹本身惊天动地,展现了对侵略者的斗志与民族气概外,也因为新闻与传播的领导者、写作(创作)者真正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文艺思想.这是一次接力式的有组织的新闻与传播活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个基本要点:坚持党性原则与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舆论工作指导思想的结晶,有其内核并不断与时俱进。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激荡的信息环境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是我国媒体的生存之道。全媒体时期,首先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马新观教育,培养思想坚定、业务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明确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继续推动媒体融合进程,弥合数字鸿沟;最后要强化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界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新文科”“双一流”步入新征程,新闻传播教育迎来新契机;第五轮学科评估“刷新”评价标准,指引学科建设新方向;“马新观”教育带动育人模式创新,强化价值导向引领;人才培养方式固本出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研究研讨繁荣热烈,共谋新闻传播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省域建构红色英雄社会记忆和融媒体视角切入,提出河北省红色英雄文化传播应进一步创新多元化传播方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英雄内容事迹。受史态类新闻理论启发,将红色文化历史以H5形式进行展现,实现红色英雄文化传播与地域记忆建构,以及故土、家国认同的共振。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人们信息交互、价值共享以及文化共通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就新闻报道的样式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样式出现了。本文将从新闻文化的视角,结合受众心理,从新闻价值与受众需要的结合、新闻的日常性拓展、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构件、新闻报道多样化改革丰富了受众对新闻文化内涵认知四个层面对新闻报道多样化的改革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雨楠 《东南传播》2021,(11):55-57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与思政教学的融合,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创新注入新的助力.坚持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的课程思政秉持着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的同时,在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实践路径探索新方向,由此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力促进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育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郑振锋  徐健  张雨楠 《传媒》2022,(5):22-24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成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文化合理地融入课程思政,既有助于推动教学的革新,也有利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目前,虽有个别高校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的内容仍极为有限,融入的方式方法也较为传统、刻板,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如何在高校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中合理融入红色文化?首先应明确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应结合新闻传播学科特色,讲好红色故事,强化本土红色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方能彻底解决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难题。  相似文献   

9.
齐爱军 《青年记者》2022,(15):80-83
本文重新定义了媒介批评,认为媒介批评是一种以新闻观为方法,通过对媒介活动的批评叙事行为所进行的意识形态实践。以此认知为起点,针对西方的媒介批评知识体系,提出了建构以马新观为方法、由传播哲学(媒介哲学)、媒介社会学(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新闻学三个学科层面所构成的媒介批评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冀平 《新闻知识》2001,(5):33-34
《陕西日报·法纪专刊》已走过了4个春秋。由于从创刊起就着眼于思想性、法律性、监督性、可读性这一定位,不断拓展法纪新闻的内涵和外延,愈来愈受到读者的关注。正如一位读者来信所言:“丰富了党报的面容,立体地诠释了法律,形象地诉说着警示教育。”然而,在讯息快捷,报刊林立,读者要求越来越高的状态下,如何提升法纪新闻的质量,成了一个应该认真应对和思考的新课题。一、提升法纪新闻的质量,着力在提升新闻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一说起“法纪新闻”,很容易与案件、案例联系起来。实际上,案件、案例是法纪新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王胜  王鼎 《新闻采编》2003,(4):17-18
在大众新闻和大众教育俱已实现的时代 ,讨论新闻的教育价值便有了现实基础。信息时代 ,教育面向大众 ,面向世界 ,以培养个性和文化创新为己任 ,就需要经常引入新闻传播的内容 ;新闻作为世界文明交往的渠道 ,充分关注人类的命运 ,关注人类文明健康发展 ,所以非常重视教育的因素。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任务 ,所以要树立自觉的教育意识 ,让自己的新闻作品具有更丰富的教育价值。新闻的教育价值主要实现在阅读新闻的青少年身上。第一种实现形式是青少年主动性的新闻接受。大众传媒的普及为青少年自发地收听收看新闻提供了方…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2012,(4):33
新媒体时代,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以反映新闻传播实践、研究新闻传播规律、探求新闻传播艺术为己任的新闻专业刊物,如何更加密切地关注传媒业的实际,如何进一步丰富内容,拓展功能,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直播发展的内涵,分析了目前媒体新闻的若干潜藏问题以及现有的新闻传播优点,首先是因为移动新闻广播的及时性更加强大,二是拓展内容来源,实现了合作共享,第三,它具有很高的观众参与率和丰富的实时移动新闻内容.简而言之,移动客户端新闻实时广播是一种新的新闻发布形式,在突发新闻、建立社交场景和增强观众参与度方面具有独特的发布优势.  相似文献   

14.
钟起明 《声屏世界》2003,(12):49-49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的摇篮,其境内保存着18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和纪念建筑物,还收藏着一万多件珍贵的文物资料,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为我台搞好电视新闻报道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新闻素材。我台紧紧抓住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东西,立足以小见大的宣传报道形式,抓住全国上下掀起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高潮这一契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新报道红都人民充分利用、挖掘、保护红色历史资源,加强对新一代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着力创建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名城的好典型、好做法。首先,我台先后组织记者深入基…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报纸新闻写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提升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质量,本文从拓展新闻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和语言,重视动态报道,优化角度和凸显新闻要素,强化超文本写作,创新写作思维等方面分析了新媒体写作的特点,以期促进稿件质量的提升和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受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中西方在新闻教育上产生了诸多差异。由于我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艰难和西方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原因,使得我国经常遭遇由于中西方文化隔阂而产生的偏见,并对西方媒体的误读无能为力。因此,为了培养未来新闻人在新闻传播上的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改变西方媒体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格局,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我国必须对新闻进行"教改",对西方新闻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适合国情的新闻教育道路,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新闻是都市类报纸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与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国际国内新闻、文化体育新闻等共同构成了都市类报纸丰富的新闻内容,深受广大受众的关注和喜爱。因为社会新闻广受关注,所以研究社会新闻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多时候,一张都市  相似文献   

18.
延安红色新闻资源是一种具有特定历史语境和专业内涵的红色资源,其不仅具有广泛意义上红色资源的当代价值,其还对新闻事业、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专业教育等都有较好的现实作用和开发意义。近几年,中宣部、中国记协等部门多次组织开展“百名编辑记者延安行”等实践教育活动,使延安作为新中国新闻事业摇篮对当今新闻界的影响愈加凸显。文章通过对延安现存的新闻事业遗址、遗迹以及新闻报刊资料等历史文献的梳理,旨在探究延安红色新闻资源对新闻工作者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革命时期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的新闻教育实践。陕北公学通过墙报等方式探索开展新闻教育;华北联大创办新闻学系,并在全校广泛开展新闻宣传教育;华北大学持续开展新闻教育,为全国输送大批新闻宣传人才。革命时期,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的新闻教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其他新闻教育机构,真正适应了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实现了革命理论与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的贯通,培养了大批合乎时代潮流的新闻工作者,体现出明显的红色底蕴: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实践;学界与业界联通互动。  相似文献   

20.
胡正强 《出版广角》2021,(16):92-95
《新闻传播教育导论》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集多年来关于新闻传播教育研究而推出的一部具有体系性的专题论著,用30余万字的篇幅,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新闻传播教育基本应有的内容,具有体系完整严密、内容丰富多元、论述精锐深邃、理论实用兼备、叙述当行本色等诸多特点,在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的开拓和示范意义.《新闻传播教育导论》的出版面世,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研究和新闻传播教育实践改革将起到强有力的深化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