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对《围城》自初版以来的四次接受热潮加以分析和研究,以探索其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围城》成语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莉娟 《文教资料》2010,(21):33-34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但它也有灵活性的一面,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立意和行文的需要,可以活用成语。本文对《围城》中的成语活用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围城》中成语活用的五种方式:语素的替换、语序的变更、结构简化、内部扩展、取字面意思。  相似文献   

3.
高姗姗 《海外英语》2014,(5):110-111
该文对姚斯和伊赛尔的接受美学进行研究,发掘了接受美学在翻译理论中的现实价值。通过对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的英译本的分析,研究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具体的理论运用到翻译实例中,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及读者的反应,从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使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与作品的对话,实现"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为对象,从接受美学出发,探讨了译者作为读者是如何实现和原文的视野融合,以及如何处理原文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以实现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译文的融合,为今后的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引入文学研究的视野,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这种研究重心转移到读者的研究方法不仅对文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启示:译者的双重身份和目的语读者审美期待.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在分析了孟浩然<春晓>的不同译本的基础上,试图指出诗歌由于具有特殊的文学和美学特征,其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诗歌翻译更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语码转换,而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文化间又存在差异性,导致了翻译中的文化误读。以葛文浩的《丰乳肥臀》英译本为例,分析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并从接受美学角度阐释文化误读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黄娟  周满平 《海外英语》2013,(7X):163-166
互文性理论是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中一个较新的概念,它关注的是一个文本同他文本的相互指涉,在翻译研究中强调作品、语言、社会文化等与原文作者、译者、原文读者、译文读者等的对话与交流。钱锺书的著作《围城》充满了大量的互文性现象,这为读者带来丰富文化盛宴的同时,也为译者带来了重重的翻译困难,但妥善处理互文性可以有效地克服不同语言文化障碍,实现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反应趋于一致,从而使译文与原文获得最大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8.
由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花木兰》于2020年9月在中国隆重上映。该电影改编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1998年动画片版本的基础上首次以真人版电影呈现。该剧在上映之前,迪士尼公司对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宣传,全球观众尤其是中国本土观众对其充满了期待。然而,由于故事情节的无端添加、人物形象的不合理设计、美式价值观的强势输出等因素,导致电影《花木兰》在中国市场受到冷遇。作为一次不太成功的电影改编,该电影为中西文化如何实现良性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期待视野和文本的召唤结构出发,以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嘉莉妹妹》,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做出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10.
罗玉枝 《文教资料》2010,(29):57-59
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以小说《围城》及其英译版为范本,通过分析译者英译汉语隐喻的具体实例.探讨了汉语隐喻英译的三种常用方法和技巧.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文本类型、交际情景和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接受关学为20世纪60年代末期兴起的文艺美学思潮,该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认为读者应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以及审美者和阐释者的双重身份。周方珠教授对于元曲《凭阑人·寄征衣》的译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读者的主体地位、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读者的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了解构与重组,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引导读者进行文本之外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2.
钱艳 《海外英语》2022,(19):44-45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向译文读者再现原文信息,需要理解人物所处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再现情景。借用关联理论,以钱钟书《围城》的中文版和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英译本为分析文本,选取一些场景,探究基于关联理论视角下,语境对情感词翻译的影响,旨在帮助译者获得最大关联,使读者置身小说的情景之中,从而促进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张家界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其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接受美学以读者为导向原则,这对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在张家界旅游景点介绍英译的过程中,为了克服文化差异,更好地展现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译者应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认知心理、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差异等因素,帮助译文读者提高对旅游信息的认识度,从而促进当地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学家葛浩文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英译,其英译的《米》在西方世界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研究葛浩文的英译本Rice,主要从"期待视野"、"召唤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归纳葛浩文在翻译《米》时的策略,以此来启发未来中国文学作品的译者,让他们更好地把中国文学推向英语世界。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的戏曲名剧,西厢故事自唐代起就被人反复吟咏,历代不断而流传至今。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可以看出,通过读者"期待视野"的转变以及社会环境、儒家思想和文学形态的影响,西厢故事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体现出文学演进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提出,它的出现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极大丰富了文学翻译的研究视角。从接受美学读者期待的视角对《小海蒂》的英汉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发现译者在语音、词汇、句法、文化层面上都采用了相应的语言策略更符合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该研究丰富儿童文学翻译文本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接受理论强调读者对作品接受的意义。基于接受理论对海外读者评价较高的陈艾凡及罗思文、安乐哲《孝经》英译本进行分析得出:他们的译本目标读者群定位明确,在副文本因素引入、文化负载词翻译及句式处理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读者需求,满足或重构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实现了较高的读者接受度。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深刻的思想革命,肯定了译语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围城》英译本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对译语读者进行关照.一方面,译者迁就译语读者现有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水平,关注了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以及认知心理,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译者向读者输入异语文化成分,提高读者的认知能力,开拓读者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19.
丁玲的《韦护》是以瞿秋白和王剑虹恋爱生活为原型,不仅是"革命加恋爱"的小说,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在读者群中,《韦护》这部小说没有引起强烈地反响,甚至带给丁玲诸多的争议。本文从接受美学的文艺理论范畴,从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CCTV4《中华医药》自1998年开播以来,深受国内外观众的青睐。作为国内唯一一档向海内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大型电视健康栏目,其字幕内容是海外读者吸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现以接受美学为视角,英文字幕为对象,对部分字幕翻译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