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洪江 《青年记者》2022,(15):53-55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全球媒介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新闻从专业系统走向杂合化生产,记者的“身体”与“在场”史无前例地分离,“多元在场”成为常态。与此相伴随的,是记者“身体离场”引发的对于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独家新闻缺失、“现场感”弱化等多种危机的担忧。记者与新闻现场的关系面临重构,记者需要带着新的使命、技术与理念重回新闻现场。  相似文献   

2.
蒋霞 《视听界》2002,(3):92-92
许多记者都知道在日常采访中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却往往忽略了“早到”。其实,“早到”是一个重要环节,有时不仅能决定一篇稿件的成败和质量的优劣,还能意想不到地获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写出有深度的独家报道。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现场感。他能够把读者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因此,要写好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的社会,每个人都特别忙,生活节奏也很快,所以大家都希望所听到的新闻具有新、快、活的特性,而广播新闻就刚好可以满足这一点,广播新闻是记者在事发现场进行的采访和报道,可以保证绝对的真实性,这也就体现了广播新闻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蔡林杉 《传媒》2021,(10):91-93
传统媒体时代,"在场"是新闻生产的既定要求,也是新闻生产者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数字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新闻生产生态,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弱化新闻生产者的在场价值,出现了"后在场"现象.新闻生产者"后在场"背后的复杂性值得深入探究,需要强化现场新闻意识和新闻真实的价值,针对相应问题进行再思考和矫正.  相似文献   

6.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之一飞速发展,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法也更为真观、真实。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重大现场新闻报道中,"记者出镜"作为展现新闻真实的一个"着眼点"而成为当今电视新闻的"第一看点"。作为记者出镜打破了单纯现场画面配画外音的形式,给电视新闻报道增加了无限的活力,但出镜技巧很有讲究,值得深思探究。一、"出镜记者"要有强烈的现场感、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和让观众难忘的亲切感。二、"出镜记者"要把自己当成观众去采访,出镜时要抓"活鱼",要以"点"出镜,抓住细节。三、"出镜记者"要有敏锐的现场观察力;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出镜时的屏幕形象。  相似文献   

7.
现场报道与其他报道形式的根本区别就是语言表达方式,即现场语言。所谓现场语言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用真情实感解说、评述的语言。电视记者在镜头前“露个脸儿”不一定是现场报道,不露脸不一定不是电视现场报道。关键就看记者在现场是不是用现场语言来解说、评论。现场报道与记者是否“露脸儿”无关。  相似文献   

8.
9.
10.
在电视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加强记者的现场报道无疑是各大电视媒体的"杀手锏"。中央台、山西电视台以及部分省会市级电视台,都拥有了先进的卫星直播设备,其目的无一例外在抢占新闻第一现场的制高点。作为地市级媒体,无法和这些拥有雄厚经济实力以及覆盖面广的大台相比,在没有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撑下,该如何做好每一条新闻现场的报道呢?那就是利用地方台的地理优势和记者自身的本土优势,加强新闻现场的出镜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亲  相似文献   

11.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12.
无画面感是广播先天的弱点。对于广播中的其它节目,比如音乐类节目来说,无画面感是无关紧要的——闭上眼睛听音乐甚至比瞪着眼睛看电视上的交响乐团演奏要更舒服一些。但是,这一特点对于广播现场新闻而言却是一种缺陷。研究表明:人接受的外界信息有70%来自眼睛。但听众从广播接收新闻现场信息时却不能像看报刊照片、电视画面那样容易得到直观的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周榕 《声屏世界》2005,(10):29-29
增强广播记者的新闻敏藏性、事业心和责任感。 突发新闻事件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随时都可能发生。是人们无法预料的。因此.记者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保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在平时的生话中抓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新闻.并且通过手机以现场口头报道的形式报道事情的经过.发挥广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闻报道形式在不断被丰富和创新,新闻图片家族也增添了一名比较有特色的新成员——新闻仿真图。与新闻图表和新闻漫画、插画(除新闻照片外)等新闻图片不同,新闻仿真图重在“仿真”二字,是由电脑制作人员制出的示意性虚拟图片,内容旨在逼真地摹拟和模仿新闻现场真实场景,立体感强,富冲击力,且效果逼真,比一般的新闻图片更直观。  相似文献   

15.
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是人们对于新闻时效性的不懈追求以及利用先进的技术而出现的。自问世以来,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凭借自身优势,受到了受众的喜爱。但是,在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的发展和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阻碍了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的进步。笔者对广播新闻现场连线报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场短新闻的最佳报道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洋洋洒洒的长篇通讯和面面俱到的综合新闻相比,现场短新闻更像一把匕首,出手迅捷而且一针见血。说它像匕首,是就其突出的战斗性而言。它在新闻实践中凭借灵活的形式将新闻的某些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更鲜明地体现出新闻的真谛。除了与其他新闻写作体裁同样需要的新闻价值和真实性原则外,现场短新闻还具备了有别于他类的鲜明特点,即现场感强、篇幅短小和内容集中。但现场短新闻也面临着不断发展、完善、成熟的问题,如何寻觅现场短新闻的最佳报道角度,正是其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现场短新闻报道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报道范围涉及政治…  相似文献   

17.
18.
现在,一些记者对天气好像十分感兴趣,发现天空灰瞎蒙的,马上就联想到是农民在焚烧秸秆。最近,一家报纸就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对天气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度报道,并且以《烟起苏北,呛得宁镇扬睁不开眼》为题,将造成南京、镇江、扬州阴霾天气的原因归咎于苏北焚烧秸秆。笔者以为,该报这组报道显然武断了些,不知道有何人证、物证?  相似文献   

19.
龚宇 《新闻窗》2008,(4):86-87
图片报道的现场体验是从新闻摄影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将新闻摄影形象视为一个形象新闻的“体验场”,高度重视摄影记者在获取和传递新闻形象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从主观层面和实践意义上肯定摄影记者在图片报道中的知觉体验和见解创意。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追求意境,新闻作品也追求意境。所谓新闻意境,指的是新闻描述的事实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汇、融合而形成的一个艺术空间或者艺术画面,可以把新闻事实鲜明、具体、逼真、传神地复呈出来,这种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