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批评隐喻视角下的隐喻是实现身份建构的话语策略。本研究以2015奥巴马国情咨文为语料,研究话语者如何受交际目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运用话语策略实现自己的身份建构。分析表明: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通过隐喻构建了自己作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发展的引导者和成长的看护者,而这样身份建构的背后是由政治目的所驱动,这为凸显隐喻、身份建构与政治目的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
阚安捷 《英语广场》2023,(11):59-63
商务新闻评论是商务话语的重要方面,反映此类话语的话语特征,并随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运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框架理论,对商务新闻评论进行隐喻分析。研究发现,商务话语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具有省略性、压缩性的特征,在有些表达中,隐喻认知框架的映射方向发生了交换,其话语意义建构对话语受众所具备的认知语境具有更高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胡倩  胡艳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1):99-107
本研究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身份为对象,主要是在符号互动理论视角下形成了以国家政策、乡村社会与民办教师为三方互动主体的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身份历史研究的概念框架。继而通过身份追问、身份建构和身份认同进行了互动中民办教师身份产生、形成与感知的研究。本研究中的身份追问是关于农村民办教师是谁,农村民办教师如何产生的追溯。身份形成研究是关于民办教师身份是如何在国家政策话语建构、确立的,如何在与乡村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身份认同是关于不同时期乡村社会中民办教师身份感知与认同的研究。反思提出:乡村社会更能着力改善乡村教师地位身份;有效融入乡村生活有助维护乡村教师身份角色;强化在职培训学习制度有助于改善乡村教师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6,(2):62-65
基于中纪委官网2012年11月19日至2015年12月27日时间段内的反腐报道语料,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采用定性的方法,对中纪委官网反腐新闻话语中的概念隐喻进行研究,旨在考察官方媒体反腐新闻报道的隐喻类型、不同隐喻类型的修辞传播意图。研究发现:(1)官方媒体反腐新闻话语共使用了11种概念隐喻类型:战争隐喻、工具隐喻、工程隐喻、动物隐喻、竞技隐喻、天气隐喻、植物隐喻、器官隐喻、道路隐喻、时间隐喻和疾病隐喻。(2)不同的反腐话语隐喻建构当前反腐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现状,并反映社会现实;官方媒体使用平民化反腐隐喻话语,符合受众认同,建构反腐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模态化时代的到来,隐喻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言语层面,而是深入到了非言语层面或多模态层面。手势语隐喻是非言语隐喻的重要形式,和言语隐喻相辅相成,从而实现话语意义的构建和传达。以奥巴马和罗姆尼在总统竞选首场辩论中的手势语为研究语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多模态角度探究政治演说中隐喻性手势语的意义建构机制和特征,从而为概念隐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一环,企业参与教育是教育与社会发展无缝接轨的重要方面。对2001年至2015年教育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教育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在我国经历了要素分析、问题剖析、案例解析三大阶段。最后认为教育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要在内容、视角和方式上有所创新需要理解教育促进思想文化传播和转化生产力的功能,寻找与其他话语体系间的联系,穿插比较或调查法等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中变异研究视角,将民事审判话语中人称指示语的变异描述为个体内部的变异和主体之间的变异.在采用标记理论对其进一步分类的基础上,探究其身份建构功能.研究发现,民事审判话语中人称指示语的变异可以建构多种身份,建构方式体现为突显或搁置被指称对象自身具有的社会身份的某个方面,塑造法律上对当事人有利的身份.  相似文献   

8.
戴源蒂 《英语广场》2022,(36):39-42
当下女性话题愈发引起社会关注,公共平台上的女性话语建构对女性身份表述和女性主义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生态话语分析视角出发,以物性系统理论为指导,选取了近年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四场女性主义演讲作为研究语料,对其及物性过程分布特征、话语生态取向以及话语建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后续优化女性话语建构,促进社会两性生态和谐稳定带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本聚焦言语互动中交际者使用言据标记语建构第三方身份的语用现象,厘清言据概念并梳理言据策略研究的主要维度,在身份话语建构和社会认知思想的关照下,运用语用身份理论,结合实例,剖析交际者在实施言据策略时选择或凸显第三方身份的社会认知机制、交际动因以及交际效果,并尝试解读言据策略中第三方身份建构、解构和重构的动态过程,以期为言据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德国角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13-2021年默克尔总理发表的37篇政府声明作为研究对象,从政治语言学中隐喻层面的分析视角,探讨政治话语中德国角色的建构。研究结果表明,默克尔在政府声明中主要运用了路径隐喻、军事隐喻、建筑隐喻、角色隐喻和机械隐喻这五种隐喻模式,将德国建构成一个敢于面对危机和挑战,在欧洲和国际层面积极承担责任,国内稳定团结的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德国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对联邦政府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为此,德国承担更多责任,使欧洲更具抵御危机能力,更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为今后对德国角色的话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知识分子身份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艾德里安娜·里奇不同时期的一些代表性的诗歌与批评论文,探讨她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而进行的社会政治与暴力等问题上的文学话语建构,以及这一话语身份背后的成因。通过关注公众议题、代言边缘政治,以及解构强势话语体系的各种文学实践,里奇确立了其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该立场形成是里奇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宏观语境、其本人内在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她多重身份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不仅对理解里奇的重要文学主题提供参考,也能引发人们对现实中的社会和政治公正等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话语实践与身份建构具有交互关系,身份的建构也是创设语境的过程,教师语用身份主要通过教师话语体现出来。少先队辅导员作为教师类别中的一员,在语用学的视角下开展身份研究,对于其讲好“儿童化”政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基于语用身份论,选取“全国少先队辅导员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少先队活动课作为研究语料,探讨少先队辅导员的语用身份及其建构策略,从中寻求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整合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质性方法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群体身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一建构过程遵循社会表征过程范武,在歧视贫穷的主流话语中,这一群体不可避免地附带了社会对贫穷的属性认知,即具有污名化倾向.高校贫困生对社会所建构的群体身份认同与否主要依据群体间的比较,当比较结果有利于贫困生群体时,他们倾向于集体认同;当比较结果不利于本群体时,他们倾向于对集体的排斥.高校贫困生会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避免使自己处于群体比较的不利境地.研究结果为理解教育公平和贫困生事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高校资助方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以经验为背景,调动自身心理因素参与认知的方式创造了无数的隐喻。政治话语是政治家用来表达其政治意图的重要工具。政治语言内涵丰富,如何实现最佳的话语传播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14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告中涉及的概念隐喻表达进行梳理分析,试图对汉语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存在模式以及在文本中的运用特点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以Martin和White的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社会性别身份在服饰话语中的建构作用,进而揭示社会性别身份与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不同性别的服饰话语中,态度、资源各类别的使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既表明社会环境对话语的影响,又解构话语对维持社会性别身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身份形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教师专业发展又无法脱离教师学习。西方三种学习隐喻所代表的学习理论蕴含着分析教师身份建构的重要资源。传统的学习理论以认知为核心,教师通过获得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的专业认同,侧重个体维度的身份建构;情境学习理论以实践参与为核心,教师通过对话协商获得他人认可的成员资格,着眼于共同体内部的身份建构;扩展性学习理论以知识创造为核心,教师通过跨界行动实现个人能动性在活动系统中的贡献,聚焦于系统间的身份建构。尽管三种学习理论代表着教师身份建构的不同过程,但其揭示了学习视角下教师身份建构的重要机制:维持与改变。  相似文献   

17.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话语理解的过程是动态的和在线的意义建构过程.本文试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汉语熟语意义理解过程,以期探讨人们理解熟语过程的认知机制,为分析汉语熟语隐喻意义的研究方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综观近几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及时比中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情况之后不难发现,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先天不足,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合理性缺乏足够的说明。外部压力是企业构建社会责任体系的基础,其中,政府和社会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普遍使用的隐喻,在语境中经过引用等改造方式,被动态地转移到语篇建构中,具有互文性。互文引用中,叙述"视角"使得当下话语与转述之间发生映射,具有隐喻互文性。外交话语中的直接引语,"摄像式"视角,文学隐喻的引用,使话语产生权威性、客观性、生动性语用效果;间接引语,特别是自由间接引语,日常隐喻和专业领域隐喻的使用,视点上的"内聚焦"方式,把隐喻互文性与说话者内容相融合,从而能对听话者产生移情的语用效果;言语/思维行为的叙事表述把言者的评价与隐喻思维相结合,"思考评价"视角框架,更加有效地形成价值认同。中美外交话语中的转述方式和隐喻内容具有一定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社会责任和创新关系模型,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7年数据为样本,基于社会责任视角检验了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承担企业责任有助于企业创新,但是在国有上市公司和西部地区社会责任并不能明显推动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作用提供重要依据,也为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企业外部层面的经验证据.基于本文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