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俗语是《西游记》的一大特色,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文全译本对书中俗语的翻译表现是论文的研究对象。文章从《西游记》中选出120句俗语,用Word中的可读性统计信息为导入,从直观的量上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两个英译本在俗语翻译时的用词特点和语句特点,探讨得出两位译者对文中俗语的再现情况。  相似文献   

2.
俗语是《西游记》的一大特色,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文全译本对书中俗语的翻译表现是论文的研究对象。文章从《西游记》中选出120句俗语,用Word中的可读性统计信息为导入,从直观的量上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两个英译本在俗语翻译时的用词特点和语句特点,探讨得出两位译者对文中俗语的再现情况。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如成语、一语双关修辞手法等。现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西游记》全译本的译者分别是是英国翻译家詹纳尔和美籍华人教授余国藩。本文从哥特的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从认知语境、交际意图、译文形式等多方面对比分析,发现余国藩的译本更好地阐释并传达了原作的美,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程慧 《海外英语》2015,(2):44-45,50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对詹纳尔翻译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人物称呼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游记人物称呼归类,以说明西游记中人物称呼的特殊性和给翻译带来的难题。其次就詹纳尔翻译的西游记中人物称呼英译过程中翻译手段的运用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评论最后提出自己的拙见:增加必要注释可更好的传达源语言中潜藏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依据对《西游记》余译本的研读并结合余国藩本人对翻译理论的阐释,概括出余国藩翻译思想的几个要点。研究发现,他是个坚定的可译论者,并且其可译论思想直接转化为异化和全译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是深层次上对可译性的捍卫和证明。翻译过程中译、研、评相结合也赋予其译作深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艳 《培训与研究》2008,25(6):117-119
本文试图依据对《西游记》余译本的研读并结合余国藩本人对翻译理论的阐释,概括出余国藩翻译思想的几个要点。研究发现,他是个坚定的可译论者,并且其可译论思想直接转化为异化和全译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是深层次上对可译性的捍卫和证明。翻译过程中译、研、评相结合也赋予其译作深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通过对余国藩乡土语言英译行为研究发现,余国藩的译者行为与源语文化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译者在翻译中的“求真”行为主要体现在乡土意象、乡土情理、神仙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忠实。译者的“务实”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文本中源语文化的解读、中西文化的融通、文化内涵可读性的实现等方面。译者在翻译中“求真”行为的目的在于对源语文化的“务实”。而余国藩译者行为的动因源于他的学者型译者身份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杨晓丽  安静 《文教资料》2011,(2):31-33,88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源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作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在W.J.F.詹纳尔的《西游记》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詹纳尔为翻译《西游记》中的文化内容,采取了多种手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及注释法。本文通过评析具体例句指出,在翻译涉及文化内涵的文本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在忠于原文作者和忠于译语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经典名著之一,它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史上也是一部杰作。虽然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甚多,但是针对其翻译的研究还是不多,尤其是研究《西游记》翻译的就更少了。本文以詹纳尔的《西游记》英文版本为例,探讨了在翻译伦理的视角下其中人物名字及称谓的翻译得失。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地位斐然,其中四百多个富有诗意且童趣满满的"非人"角色姓名尤其引人注目。詹纳尔的《西游记》全译本在"非人"角色姓名的翻译上凸显了泛灵性、童趣性,以及对儿童读者特别关注的人文性,符合西方儿童读者的心理认知。该译本的多次再版佐证了詹纳尔对此类角色姓名的英译处理非常成功,为西方儿童读者理解且接受这部中国文学作品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金媛  胡燕娜 《海外英语》2022,(21):14-15+38
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民族的核心精神往往通过文学作品所展现,由于中外文化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各类英译本难以保留中文原作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魅力。因此,译者在将我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他国语言时,应通过使用合适的翻译策略缩减两国的文化差异,使异国读者也能领会到中国文学著作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该文以余国藩先生的《西游记》译本为例,浅析其译文中对于孙悟空的言语幽默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与其英译本一直已来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作品与其译作的文学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对其译作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但对于其回目的研究并不多,该文章以原文《西游记》的回目和詹纳尔英译本的回目为例,对比了英汉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进而探讨了产生语言表达差异的原因——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英汉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的不同,揭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为我们的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典籍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承载着对外传播的重要使命。《西游记》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代表作之一,对西方读者而言其描述了一个充斥着浓厚的异域文化与社会习俗的东方世界。《西游记》的英译,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语料。社会符号学理论以社会和文化为背景考察整个翻译过程,为翻译研究提供全方位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詹纳尔的《西游记》英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如何有效采取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策略,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出发做到指称意义的准确传递、言内意义的巧妙再现以及语用意义的忠实关照。  相似文献   

16.
林纾在翻译外国小说上成就斐然,韦理在翻译汉诗方面成绩卓越。对比二者的译品,可以发现二者在语言、知识与理解、表达文本意义等方面具备相似的的素养,而这些素养正是翻译从业者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翻译标准的再审视,在分析了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二种具有争议性的译学范式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运用语用意图翻译观来解决二者矛盾,探究翻译过程中语用意图对文本的理解与阐释以及最终对文本的表达与接受.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渗透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译者运用形象思维。思维学中形象思维的研究为翻译思维中形象思维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二者存在着交叉关系。但是,翻译思维中的形象思维亦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体现在翻译的两个阶段:即“言一象一意”(理解阶段)与“意一象一言”(表达阶段)。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宣翻译已上升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重要喉舌的层面。而今缺乏基于自身文化体系元素的价值诠释与意涵表达,外宣翻译“走出去”却难以“走进去”。文章回顾文化符号学发展史,分析外宣翻译与文化符号学的多维耦合,深挖文本三大功能对外宣翻译内在意义衍生与演进过程所产生的影响,重新审视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之路。一者为外宣翻译提供符号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二者为填补外宣翻译文化流失的沟壑提供益助。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翻译作为语际间转换的活动,其基本事实就是用译入语来传达源语言所隐含的意义,作为指导翻译活动的翻译理论从本质上是模糊的。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一直以来就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在中国译界也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二者都对翻译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但是二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对翻译标准的精确描述,而是通过模糊表达指出了翻译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