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关系到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产生、延续和巩固,其内容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教育。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要确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目标与原则,要推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深化与结构优化,要拓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渠道与途径,要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载体和平台,要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王宇 《安徽教育》2010,(8):31-33
<正>国家忠诚教育的社会意义可以归纳为:其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民族国家不断经历来自异域文化的入侵,传统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迫切需要更明确的国家忠诚理念体系建设;其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背景和特殊国情、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的固有使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是时代需要,也是时代必要。因此,通过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和拓宽大学生道路认同实践途径,以此加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4.
国家意识教育是"四个认同"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国家意识的主要内涵就是国家认同问题,统一于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之中。不断加强和创新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教育,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各民族大学生,践行民族院校办学宗旨和使命,体现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实现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可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民族独立到国富民强的百年奋斗历程为历史背景,通过红色理论、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作品、红色旧址遗物等载体进行表达优良精神和彰显制度体系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它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政治认同两者之间的联系,挖掘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进而探讨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有效路径,帮助大学生加深在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制度、中国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四个方面的认同,从而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纳入国家建设之中,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软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和软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国家治理方式。作为治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不等同于思想控制,也不等同于思想管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整合作用,加强主流文化和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夯实国家软治理体系的根基,构筑国家软治理体系的内核;另一方面,要适应多元治理、社会自治的新形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文化和多样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涵摄力,丰富国家软治理体系的内容,拓展国家软治理体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培育大学生廉洁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之举。在分析文化认同与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廉洁观的现状,提出在文化认同视阈下,高校应从廉洁文化的精神内涵、制度体系、行为活动、物质构建等四个方面加强建设,增进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认同,探索大学生廉洁观培育的新路径,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价值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弘扬红旗渠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应该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思想认同和实践参与,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对国家的认同程度事关祖国的前途和未来。文化认同决定着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取向,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本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对广东省内5所高校进行大学生国家认同实证研究。调研结果显示,文化自信视域下广东大学生国家认同程度较高,不同群体对于国家认同有明显差异。根据调研结论,应做好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2.
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和理论自信,是高校的重要政治责任。当前,大多数学生从总体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途,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犹疑与困惑。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既有积极因素的促进也有消极因素的冲击。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必须努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校园文化,要全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本质体现。文化认同能够夯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并为其提供思想保证和方法指导。文化认同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有:从文化的视角,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是否认同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生态建设的大背景下.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状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政治认同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但由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冲击等外因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等内因,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一定影响.文章探讨通过开展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百年中国伟大成就的案例教育、提升学生在政治认同教育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认同理论,首先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现状。结果表明,大学生呈现出三种认同状态,一是高度认同;二是举棋不定;三是认同缺失。针对现状从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剖析了影响认同程度的原因。最后,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四个层次提出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认同理论,首先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现状。结果表明,大学生呈现出三种认同状态,一是高度认同;二是举棋不定;三是认同缺失。针对现状从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剖析了影响认同程度的原因。最后,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四个层次提出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成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认同,是一个确信国家治理效能的动态过程。国家治理效能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数字形态、行为形态和对比形态构成了制度优势认同的现实基础。在国家治理效能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制度优势的认同需要国家治理效能具有持续性,即平稳地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国家治理效能的历史必然性逐步显现,社会成员确信国家治理效能的真实存在,进而认同制度优势。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同,应当将国家治理效能作为立足点,引导社会成员关注国家治理效能的持续性,在国家治理效能叙事中融入历史必然性逻辑,增强社会成员对国家治理效能的理性认同。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既是民族认同存在的根基,也是国家认同的核心要素。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认同已然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中华文化认同也面临新挑战。大学生作为精英群体,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力军,因此以凝聚中华文化精髓和当代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加强文化认同教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对文化认同的可控性因素研究,提出利用多样的文化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既有有利条件,又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必须坚持理念、载体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