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时期,在大数据技术和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融媒体成为传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媒体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一、融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一)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第一,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被各种新媒体冲击,失去了统治地位。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融媒体时代悄然来临,人们只需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实时获取新闻信息,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新闻直播,甚至自己就可以直播新闻事件。在此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直播受到极大冲击。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是受众感知、了解新闻事件的主渠道之一。融媒体时代,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短视频等场景入口,使受众在极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在阐述融媒体内涵基础上,分别论述5G技术在直播中的应用、“沉浸技术+新闻直播”:新技术带给新闻直播运营新逻辑、慢直播:融媒体时代的全新直播感受,探讨传统媒体新闻直播如何通过新技术进行提升与变革,如何顺应新媒体大趋势改造自己,从而强化自身传播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综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格局.高校在利用融媒体发展理念进行媒介整合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高校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发挥着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在融媒体环境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对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新时代高校应准确把握融媒体时代传播特点,主动顺应马克...  相似文献   

4.
推动融媒体建设及与新型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媒体面临的迫切任务.我国融媒体的发展迅速,关于融媒体的研究也逐步深入.顺应河北省融媒体建设的良好趋势,石家庄市积极推进融媒体建设,采取多项举措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树立用户思维,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搞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扶持;增加财政预算,做好运营保障;加强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改变着思想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产生重要影响。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此,基于融媒体视域,本文首先介绍融媒体的概念,再分析融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积极探索搭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培养既具备高技术又有着高素养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进入了融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媒体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站在时代前沿的青年大学生,自然会首当其冲地受到信息传播革命带来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融媒体环境下,及时转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融媒体的紧密结合,能够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尹瑛 《宜春学院学报》2013,(10):137-140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形态的变化给传统媒体新闻生产常规带来巨大挑战,应对挑战需改变传统以课堂讲授、单向灌输为主的平面教学模式,建构“立体化课堂”.文章对宜春学院《新闻采访与写作》“立体化课堂”建构实践的改革经验进行了总结,明确了优化案例教学、巧设课堂实践项目以及改革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等三条“立体化课堂”建构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的媒体业态开始从传统媒体时代向新媒体时代快速发展,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推进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持续推进融媒体改革工作,成为地方电视台当前的工作重点。做好主持人话语权重构工作,是顺应新时代的核心要求。文章分别从国家、地方政府、地方媒体、媒体受众等角度出发,围绕地方台融媒体改革中主持人话语权重构的必要性展开针对性研究,提出实施主持人话语权重构工作既是提升地方台生存力的需要,也是扩大影响力、增强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逐渐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其中微博发展尤为引人瞩目,传统媒体和媒体工作者也纷纷开通微博,成为微博用户构成和传播景观中的亮点。微博平台传播信息、生成舆论等功能,很大程度上与传统媒体重合,因此,自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经营官博,对其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时代给学术期刊带来新的变化,学术期刊在改变中应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内容价值和办刊理念,坚守严肃的阅读品味和良好的编校质量。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应改变思维模式、明确发展路径、拓展期刊传播渠道、综合运用新技术、提升编辑素养,切实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新闻媒体是适应信息社会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媒体,其本质特征是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络机构。这一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网络人口、著作权保护、技术因素等等的限制,以及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内在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网络新闻媒体不会取代传统媒体,二者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球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针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报道成为各国媒体的竞争焦点,在新媒体环境下都呈现出崭新的报道样式。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能够秉持优势,但也多少表现出一些力不从心,与此同时,新媒体正以其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蔓延到各个领域,它在逐步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联合报道。这一切都依托于三网融合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视等多种新型媒体展现了其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作为"第五媒体"的优势,这使得手机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同时,以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的国际传播格局,并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使得国际新闻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面对三网融合时代下新媒体多渠道的信息集合趋势,国内国际媒体如何利用机遇来迎接挑战,在增强新闻传播力度的同时,又能避免新闻盲点的产生,成为了此次论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产生,以其传播迅速并具有互动性等特点,得到广大受众的追捧,电视传统媒体为提高收视率进行的变革,使电视等传统媒体生态发生了变化,针对新媒体的冲击,在新媒体生态下,传统媒体必须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提高基本素质,正确的价值判断,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等应把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强烈冲击,使传统报业的发展遭遇瓶颈。报纸媒介如何借势媒体融合,实现营销发展并提升盈利能力,对其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媒体融合背景下,报纸应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拓展经营新空间,并构建适应融媒体经营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媒体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新闻教育改革需遵循其内在逻辑,才能掌握其主要趋势.媒体发展的内在逻辑涉及“递增”和“融合”两个关键词,“递增”是传统媒体时代的关键词,“融合”是新媒体时代的核心概念,因此,当前新闻教育改革应该以“融合”为契机,取消专业分类,不再以媒体形态架构学科体系;在培养目标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技能、互联网思维和新闻职业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6.
媒体融合时代,高校学报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顺应潮流的必然趋势,而青年编辑是强化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学报编辑部应以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从更新编辑思维、搭建融媒体平台,重视学术积累、提高学术鉴赏力,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编辑,加强新技术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等方面进行自我革新,以期探索出符合媒体融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而推动学报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出现之后所呈现的一种新型理念媒体,具有多向传播模式和三维传播形式,实现了资源、内容、宣传和利益的有机融合。红色文化所具有的导向、激励和感召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对巩固意识形态建设和丰富小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小学校园文化应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主体培育,提升专业技能;落实主体责任,明确传播原则;尊重发展规律,重视实践作用;利用新兴手段,打造融媒矩阵。  相似文献   

18.
融媒体时代下,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新兴传媒形态,既对传统媒体业构成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从业人员提供了巨大的创新与创业机遇.创业就业因而成为传媒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以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近年的就业创业实践工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在融媒体时代的宏观背景下,学院立足西部,以业界发展为导向,具有特色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罗岚 《教师》2021,(17):9-10
近些年来,融媒体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流习惯.一方面,融媒体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深受民航高校飞行学生的喜爱,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另一方面,融媒体也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并严重影响到了民航高校飞行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融媒体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媒体正在遭受巨大的冲击,融媒体呈现出非常迅猛的发展趋势。主要对融媒体简要进行阐述,分析融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探究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育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