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在“双碳”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天津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积极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学科和课程,开展相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构建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天津绿色低碳发展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人才培养、资源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建议加强绿色低碳发展教育制度设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教育进中小学、幼儿园课程课堂,提高高校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专门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教师绿色低碳发展教育专业素养水平,开展绿色低碳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建设绿色低碳校园。  相似文献   

2.
福建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及绿色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福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福建推进“双碳”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于福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分析企业减碳规划和实施方式,发现当前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存在内动不足,治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限等主要困境。借鉴安踏集团等晋江民营企业绿色转型的案例,提出积极引导履行社会责任、适当的环境规制与绿色激励并行等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理念精神,2022年10月26日,教育部发布《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特别提出基础教育阶段在政治、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课程教材教学中普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理念和知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养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一代青少年,是基础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而让成长中的青少年理解“双碳”理念,并把这一重要理念化为自觉的行动和意识,仅靠讲授相关概念知识是不够的。笔者结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借助项目化学习策略,探索在校园推进“双碳”目标落地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确认,国家、政府及社会各领域需要以“双碳”为目标进行绿色低碳转型。企业与消费者作为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构成,其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趋,是生态文明建设、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针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从战略、技术、经济与政策层面落实激励措施,促使其转变行为,更好地落实“双碳”目标。针对消费者行为转变,可从体系、社会、教育、行为层面开展消费风尚培育、生态意识教育等措施,激励与引导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系统性变革。高校实验室是加强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应探索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但在其自身低碳建设上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统筹解决。基于碳排放核算标准,剖析高校实验室低碳建设与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联系,结合高校“体育风洞实验室”低碳建设,从低碳技术、减碳措施、组织实施及全员参与等方面提出“双碳”背景下高校实验室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强  张婧 《今日教育》2023,(10):34-37
<正>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政府“双碳目标”(以下称“双碳”)的发布,是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积极承诺,是落实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实践。  相似文献   

7.
袁靖艳 《科幻画报》2023,(3):197-198
目前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彰显了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应对环境变化的决心。[1]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在“双碳”战略如火如荼推进的背景下,立足本职,将“双碳”概念融入科学课堂,将“低碳”理念在学生中普及开来,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尝试在科学课堂、科技活动中不断渗透“碳”相关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双碳”的内在原理,并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积极探寻绿色低碳的有效方法,真正践行绿色低碳路线,为“双碳”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学地理教学承担着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责任,制订“双碳”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育的重要抓手。文章从情意、认知和实践三个层面阐述“双碳”主题教学的育人价值;提出关注基础、进阶、行动、创新、使命等五个节点,培养学生的“双碳”价值认同、专业认知和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绿色低碳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任务。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建设中由于绿色低碳理念渗透不足、绿色属性体现不够、绿色考核机制缺乏导致的学生绿色低碳意识薄弱、绿色低碳技能匮乏等问题,文章围绕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考核评价方法优化等内容,探索“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理念融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途径,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有助于促进“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跨学科融合的建构是化学新课标中课程主题之一,STEAM教学提倡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其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以“低碳行动”为主题,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围绕碳中和理念,用STEAM教学模式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公共课程是涵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其进行增值评价内蕴转变职业教育培养“职业人”的固化认知、培育多元开放职业教育体系和促进职业教育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等多重价值理性。开展职业教育公共课程增值评价对对接经济转型发展与“双循环”国家战略的现实诉求、回应职业教育类型化与高质量的教育系统建构要求和满足职业教育个体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内生成长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职业教育公共课程增值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形成公共课程增值评价的正确认知、建构公共课程增值评价的标准、设置公共课程增值评价的规则、建构公共课程增值评价的支撑评价、培育多元参与的增值评价文化,全方位推进职业教育公共课程增值评价,通过有效评价促进职业教育公共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站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节点,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双碳”目标下,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仍存在培养政策、产教资源等外源性困境,顶层设计、课程建设、师生能力等内生性困境,以及涉农人才培养定位、“双碳”产学研机制等多元共生性困境。基于此,高职涉农人才培养亟须打造涉农人才“双碳”共同体,建设涉农人才“双碳”课程群,构建涉农人才“双碳”目标链,培育具有“三农”情怀“、双碳”素养、绿色技能、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涉农人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碳”目标,以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为基本原则,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挖掘“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学传统理论的契合点,探析了传统宏观经济理论的缺陷,并结合我国的“双碳”理念,诠释了绿色低碳发展是人类摆脱困境的政策选择。在讲授传统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绿色低碳理念,引导绿色消费、践行节俭,引导学生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绿色低碳经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双碳”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需结合国家需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燃气轮机燃烧室”作为能源动力相关专业重要课程,目前的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国家低碳发展战略需求。通过研究“双碳”及“低排放”背景下的国内外行业现状、现有基础配置、国家政策方向及课程改革效益,发现“燃气轮机燃烧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可行性强,对低碳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从以往教学过程来看,先修课程掌握不足、教学内容缺少动态调整机制及实践教学薄弱是阻碍本门课程对接“双碳”战略的主要因素。文章结合相关领域前沿研究调研、以往教学经验及现有基础设施,提出了“燃气轮机燃烧室”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法,“燃气轮机燃烧室”课程的改革将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构建绿色低碳生活环境,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激发学生的科研奉献情怀,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示范辐射作用,结合课程思政先进教学方法,将绿色低碳理念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修订实验内容,开设双碳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与存储特性教学综合实验。包括二氧化碳吸附实验及二氧化碳压缩过程热力学分析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推进高校重大科技创新孵化地建设,以期为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等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地理学科的跨学科特性决定其与“双碳”目标实施具有很强的知识关联性,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目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湘教版教材为例,梳理教材与“双碳”目标契合的知识点,围绕“双碳”目标确立系列教学主题,并以“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主题为例开展主题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设计“低碳出行”“低碳能源”“低碳种植”三个探究项目,引导学生在解决目标项目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深度探索,在真实案例中理解低碳原理并提出降碳举措,培养学生树立低碳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以从北京冬奥会看碳中和为主线,整合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与北京冬奥会“双碳”行动等内容,通过个性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创新,是高校实现国家双碳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9.
绿色低碳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的号召。文章在分析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高中思政课面临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方法老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评价单一、低碳教学氛围不浓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方式、推进社会实践、关注素养评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五个对策,旨在让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更好地融入高中思政课,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培养适应绿色低碳社会、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  相似文献   

20.
开展绿色教育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绿色教育仍存在体系不完善、知行不统一、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完善绿色教育体系、构建绿色教育“大思政”格局、促进资源整合、推进学生知行统一、开发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绿色教育新格局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绿色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