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由道德的反思、法治的规约而形成算法的改进,是数字平台践行传播公正的必然路径。在数字交往的意义上,算法的传播学本质是其意向性、制度性与反抗性。作为“推荐算法”的强应用领域,社交平台、内容聚合平台、搜索平台应在去偏见、反歧视、保证数据安全、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数字成瘾等价值尺度上,以“价值理性”约束算法,消弭自身的合法性危机,奠定其传播公正性。为此,本文提出一种“价值算法”以对冲工具理性式的算法秩序——转向“人的需求”计算、祛除群体极化、建设社会协商环境,并提供了一系列改进算法价值观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4.
《新闻界》2022,(1)
在混合现实(MR)中交往的人,因面对多重的感知、身份、行动和交往律而具有复杂的分身性;这种分身性,形成了数字交往与认知哲学的思想对话。1.数字传播建构了主体-介体融合的传播人,而虚拟交往则定义了人-物-实践融合的交往人,这是虚拟交往时代的认识论基础。2.在跨体系、变维、多分身的生存模式(MDSs)中,交往人的属性不止是技术具身:他有自我想象、又虚实相间,且其身份之间是可联结、可接替的。此即数字交往的分身性。3.分身性的认识论意义在于:交往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与多、虚拟与现实、先验与后验的统一,也因此成为一种调谐与演化的生成。4.分身认知试图丰富演化主义的元认知,为数字交往提供更具解释力的后现象学结论。 相似文献
5.
当前,媒介化社会程度日益加深,我国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义与后现代符号化趋势更加明显,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传播更加严峻。在媒介化社会的传播环境下,我国大众文化传播机制包括大众文化符号生产与传播、大众文化接受与消费、大众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解构和同构传播等三个主要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圈层传播趣缘性、闭合性、团结性特点的分析,认为圈层传播中的舆论治理在舆论阵地占领、谣言管控处置、网络暴力把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关方面应当增强主流舆论趣味性、引导力、监管力,不断提升舆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贺姣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9):30-33
媒介触达了社会各个领域,也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不再只是传播信息的一种中介,而是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参与并影响着社会事务的发展,推动着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本文着重阐述了媒介化与媒介化社会的理论渊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媒介化社会网络信息传播面临的风险,希望通过重视主流内容传播、回归新闻专业主义、持续加强信息公开、完善网络信息法规、提升媒体把关能力、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措施,助力网络信息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健康传播,推动社会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8.
“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值得“普遍模仿”的“黄金法则”。但是在国际传播领域,“交往理性”始终面临着困境。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交往理性”受到非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阻碍。非理性主义削弱了交往行为理论的“理性”根基;民族主义以反启蒙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特征破坏了“理性”和“平等”的前提;现实主义则以权力斗争为核心、以“泛安全化”为表现,破坏了“话语规范性”和“主体真诚性”。三者交织于国际舆论场中,对国际社会的“公共领域”造成了难以逆转的伤害,导致了“交往理性”的困扰。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新兴媒介早已超越信息交流的初始功能,转而成为人们感知外界的主要方式,我们已经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在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现代社会风险层出不穷,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在不断地被创造、被耗费,人人都在岌岌可危的环境中摇摇欲坠.通过梳理历年以来的危机传播,将现代危机传播研究置于新的媒介化社会背景之下,探讨危机传播研究的新趋势,并且试图构建跨域、协同的危机传播机制,从跨地域、跨领域两方面阐述政府、媒体、组织、公众如何协同并进,共同应对危机传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危机传播的最优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更需要拓展理论空间与学术想象力,找到契合媒介变革趋势、能解释不同时代信息传递与社会结构互动关系的研究径路。知识社会学作为一种探寻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与传播学有着极深的渊源。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此进行关注,但多是在传播研究与古典知识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上探究结合点,而对以伯格和卢克曼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现实建构”范式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关注不多。传播知识社会学探讨的是作为知识的传播,如何由社会建构成为一种现实,以及主观意义是如何转变为客观事实性的互构性机制问题。从欧洲传播学的最新讨论亦可看到,在深度媒介化的当下,现实建构范式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更切实的学术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成为数字时代新旧媒体、市场与政治、技术与政策、私有与公共、传播与治理等诸多要素和矛盾的汇聚点,形成了一个业界、政界和学术界复杂交融的研究场域,业界话语、政策话语和学术话语高度混杂。2022年中国媒体融合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上述特点。本文围绕基础理论、县级融媒体、媒体深度融合、元宇宙、媒介化和社会治理等不同主题和热点,展开系统全面的扫描和梳理,以期呈现这一领域的学术共同体一年来的知识和思想成果。无论是实践还是研究,媒体融合经历了政策驱动的前期热潮,正处于一个理性回归和攻坚克难的深入阶段。中国媒体融合在数字时代信息传播和社会治理走向融合的进程中引领全球,也很可能成为中国理论体系和中国话语的先导领域。 相似文献
12.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演化,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并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社会性别的融合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梅罗维茨的"媒介场景理论",着力从媒介技术的演化增强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使不同社会性别之间隔离"场景"的最小化,促使了崭新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与共享三方面来探讨媒介技术的演化对社会性别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时代传播观念变迁的讨论中,重思政治哲学的"公正"问题是有意义的.就公正的立场而言,(1)新闻并无先验性的神圣,新闻理应为了人、属于人、回到人;新闻处于社会传播之中,新闻正义在本质上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2)新闻应超越专业主义的局限,将本体性从公共领域转向"国家、社会与公共领域的总体"——只有在这一总体性叙事之中,...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传播实现了科学传播的双向信息流动,但科学传播中的价值认识分歧依然突出。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中的圈层化现象,可见群体隔阂、观点与个人经验超越事实影响认知等原因形成了科学传播价值认同的阻碍。在媒介化社会,媒介不仅是信息载体,更作为交往中介而存在,本文基于对不同媒介主体所构成的立体化传播网络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媒介主体交往的应对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社会媒介而形成的社会媒介公共组织本质上强调参与者话语传播的开放、分享与互动,也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传播系统。本文主张用布迪厄开创的场域视角来诠释社会媒介自组织传播实践,并为此提出了社会媒介场域的概念,分析了社会媒介场域独立存在的依据,并以新浪微博为例阐明了社会媒介场域理论建构中的相关概念,包括社会媒介场域中自组织传播行动者主体、自组织传播的幻象、自组织传播的位置关系、自组织传播的竞争工具——资本、白组织传播的逻辑——惯〉--j等。 相似文献
17.
18.
广告传播中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于媒介为促进媒体公信力,依据法律准绳,以社会效益为主,刊播让受众愉悦的广告信息。广告传播中媒介社会中责任的实现模式主要有三种:通过政府行为强制实施的强制模式,通过道德约束实现的自主模式,以及通过市场激励加以调节的诱导模式。三种模式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媒介使用建构着人际交往的语境和互动行为,在人际社会关系的建立、发展及维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出2000至2021年间中国知网中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资本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网络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社会资本和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自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社会化阶段以来,该研究发展经历了萌芽期(2000年-2008年)、高速发展期(2009年-2016年)、全面发展时期(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以交往、公共领域和媒介赋权为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包括社会网络、微信、信任、政治参与、博客、电子民主、公共参与、新媒介传播、社区网站9大类。 相似文献
20.
音乐传播指的是音乐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用。音乐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音乐信息传递给音乐的接受者,使其得到扩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