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在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食品又产生了许多文化意象指涉。在不同的文化母体中,这些互文性文化意象指涉存在不同之处。在食品翻译实践方面许多学者在如何传递这些文化意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少有涉及食品翻译中出现的互文性文化意象对译文造成的理解干扰研究。借助互文性理论视角,分析食品翻译中互文性文化意象的干扰,从而进一步完善食品翻译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本文从互文性视角,以《孟子》核心概念英译为例,对翻译文本中的核心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概念译名的互文性特征。研究发现,不同译者的核心概念译名在文化认知方面存在差异;在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层面,译者通过参考借鉴源语与译语的语义特征构建语义互释;在译者主体性层面,译者的文化定位与文化认同差异会导致概念释义存在偏差;在互文性策略层面,“杂糅化”特征较为显著。本研究对核心概念翻译及典籍复译中的语言文化互动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部原文作品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同时又与世界上别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文性可以分成语言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文化互文性又可以分为文化的内部互文性和跨文化互文性.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互文关系.互文性不但在译者理解原文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表达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典故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互文性理论在理解和表达典故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典故翻译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从互文性理论的四个方面(内互文性、微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文化互文性)探讨了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并运用互文性理论对一些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译者的原语和译语的互文性知识在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互文性视域下,翻译不仅是文字层面的互文性转换,而且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互文性融合。译者的翻译策略会受到其所处的两种互文性意识形态关系的影响,它们之间有抗衡,也有迎合。从互文性维度梳理了《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历程中不同时期的翻译特点,并分析意识形态对其翻译策略的操控,以期为《道德经》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互文性为理论框架,运用语料库与定量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中美500强上市企业年报文本的互文性特征,试图发现年报互文性特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中美总裁致辞在文本特征层面存在差异,中文总裁致辞篇幅较短,少用被动结构和第一人称单复数代词;2)中美年报总裁致辞在互文性特征层面存在共性与差异,均使用直接引语,披露绩效信息存在显著差异,但披露前瞻性信息未见显著差异,两类年报存在语块重复,直接引语的数量与侧重点不同。本研究对商务话语研究、商务英语教学和企业传播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检索CNKI、EBSCOhost、ALJC中篇名同时含有"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和"翻译"(translation)的期刊论文数量,对这些论文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外国相关研究很少;中国学者将互文性应用于纯理论研究、应用翻译批评研究比外国学者的相应研究的比例高很多;外国学者绝大多数运用广义互文性进行文学翻译批评,忽视狭义互文性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淡化译语和源语的互文关系,这对国内翻译批评影响极大。从引用最频的参考文献、不同学科期刊刊文情况、研究环境、对互文性理解的差别等角度解释了中外研究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起源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表现为一种文本理论,依运作层面的不同可分为宏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微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文章主要应用宏观互文性,分析了杜甫草堂几处景点名称的英译。宏观互文性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为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提供了一种颇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治国理政》中的古诗词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积淀,外宣文本的非文学特性与古诗词的文学特性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传播中国文化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该文从生态翻译学适应选择论的"三维转换"视角,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结合外宣翻译的策略方法对《治国理政》中的古诗词英译文本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翻译学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从互文性角度出发,探讨了翻译中的文本重构的过程。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而翻译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互文性语言转换活动。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即分析互文在语类、文章标题、文化典故、以及诗歌翻译中的体现,得出互文性理论应该成为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以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外宣翻译中国话语体系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现代理论形态。构建中国的外宣翻译话语体系,一是在理论层面上要体现出中国的价值选择,彰显和弘扬汉语及其所代表的几千年汉语言文化;二是在实践层面上能描写外宣翻译现象并能发挥对中国外宣翻译的指导作用;三是在创新层面上对待西学翻译思想在"拿来"之后体现出有效的融通,使之自我化、中国化、民族化,并用自己的、中国的和民族的译文表述出来。同时,可从语用学中汲取理论养分,立足于话语构建、言语环境、言外之意、角色关系等方面对外交语言进行语用翻译分析,使所建构的中国外宣翻译话语体系既具有理论上的持久生命力,又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的外宣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民间外交的软性特质与政府的形象推广的硬性特质,在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方面形成互补,对于促进其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在国际市场上宣传我国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旅游外宣翻译既直接体现了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又间接促进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基于此,在梳理了旅游外宣翻译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提升旅游外宣翻译质量的途径,以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首创以来,互文性这一概念就被各国学者赋予了各种新的内涵,而互文性理论正式引入翻译研究是在英国翻译理论家哈特姆和梅森的著作《话语与译者》一书中,书中提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存在根本的契合。通过互文性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众多形式各异的文本间存在广泛而错综复杂的互文关系,对于译者来说,翻译时如何感知、理解并在译文及译语环境中恰当地反映出原文中的互文关系,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在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以互文性范畴中重要一环的典故为例,结合钱钟书本人的典故思想,探讨其名作《围城》题目的日译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意象互文性的限度与翻译策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是对当前翻译理论的补充,同时也拓展了译者的视角。然而,文本互文性和文化意象互文性在内涵以及外延关系层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受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时空、语系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限制,文化意象互文性具有一定的限度,这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翻译策略是:异化异化加注释归化零翻译等。  相似文献   

15.
王凯 《英语广场》2021,(10):41-44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中国特色词汇外宣翻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词汇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它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同时还具有传递各种文化的功能。中国特色词汇翻译能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记住中国的名胜古迹,因此,本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特色词汇翻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文学历史传统的一个环节。诗歌语言历经千百年的锤炼,语言洗练、韵律严谨、对仗工巧。诗歌中充斥着大量的互文现象。传统的互文性研究仅把视野囿于意义的阐释,但实际上从音住到篇章以至文化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各个层面上,无不烙上了互文性的印记。文章创遗性地把互文性理论引入诗歌翻译,从语音象征、韵脚形式和押韵格式等几方面探讨了互文性视野下诗歌翻译中的音美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林浩 《海外英语》2014,(15):134-137,156
外宣翻译是翻译中的新兴领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袁晓宁老师在《中国翻译》2013年第一期撰文提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即在语言表达层面坚持"以目的语为归依",在文化层面要"以我为准"。该文对该文进行了批评性分析,以期就外宣翻译提出相对可行的策略。该文认为,外宣翻译的目的不仅是让国外受众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宣传信息,而且旨在引导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达到有利于我的外宣效果。为此,外宣译者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都必须采取"以国外受众为依归"的策略,以保证译文语言上流畅易懂、文化上易于接受。此外,该文提出应当把文化国际主义作为外宣翻译工作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是一切文本的本质特征,翻译实际上是各种互文本间错综复杂的语言转换活动。通过对互文性的类型及其所指涉的翻译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应该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来看待翻译研究中几大关系,有利于加深对翻译本质的理解,开阔翻译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从互文性角度看跨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对于异国读者而言,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和作品的主题尚有困难。因此,如果要传递诸子散文中的文化信息,互文性理论对诸子散文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考察了《庄子》、《孟子》译本中的几处具有文化特色的词的互文性处理方法,探讨如何利用互文性的微观视角最大限度地把原文中的文化内涵传递给读者,而提出文中加注释或脚注和阐释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