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都城邯郸是我国的一座重要古都。而赵国在建国与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建有多座都城。在对之开展的研究工作中,侯仁之院士对赵都邯郸城之组成及各相关部分功能与建成时间所作之论述虽具有基石作用;但不论是赵都邯郸各部分之功能、始建年代与历史时期之变迁、古都文化,还是赵国都城究竟有几座、由何处徙都邯郸、赵国都城文化传承与影响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推进赵国史、赵文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的邯郸是赵国的都城,秦统一后邯郸为秦代邯郸郡治,失去了往日的政治地位与影响。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大发展,邯郸又逐步成为当时全国性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3.
在战国七雄当中,赵国的“一都独大”现象比较明显,三座都城晋阳、中牟、邯郸依次建都,前后相继,与同时期的秦、齐、楚、燕各国的多都并存现象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有利的空间权衡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地理基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政治基础;首都控制力的增强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社会基础;宗法观念淡薄是“一都独大”现象出现的思想基础.赵国“一都独大”的都城现象,既有其独特的地理、政治、社会因素,又是战国时期都城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秦汉以后实际上的“一都独大”的都城发展模式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4,(2):87-90
一个国家或政权都城的选址是在主要矛盾作用下权衡各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而不是符合都城选址的所有原则。战国时期,赵国定都邯郸是因为这里具备作为都城的历史和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优势,并适应了赵国向中原地区发展战略的需要。邯郸处于"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又使其容易遭受外部威胁,带来都城沦陷的危险,赵国通过在信都建立陪都,在邯郸南部修筑长城等措施以弥补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5.
廉颇负荆     
邯郸的深秋.枯叶随着西风翻飞飘舞。萧萧暮色笼罩着赵国都城的石板路。远远地,传来一阵喧哗声。“廉大人,这可万万使不得啊!”“您可是赵国大将。他蔺相如……”  相似文献   

6.
祁黄羊荐贤     
吕不韦 《华章》2011,(2):25-25
【导读】吕不韦(?-前235),是战国末年卫国的大商人。他在赵国都城邯郸遇见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就通过帮助异人进行政治投资。  相似文献   

7.
《邯郸学院学报》2013,(1):67-67
《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了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沈长云教授的《荀子故里考辨》一文,该文经过梳理材料后认为:《史记》记载“荀子,赵人也”是正确的,荀子的出生地应该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而不是赵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新华文摘》2012年第23期第162页转摘了该文的观点,摘编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一般认为赵国都城邯郸城由郭城"大北城"和宫城群"赵王城"组成.考古发现证实,赵王城即都城邯郸城的"宫城",建于战国时代迁都邯郸之时.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和北城组成.西城的南北排列三座大型夯台,应为三座大型高台建筑宫殿建筑基址,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都城之中、宫城之内南北排列最早的"三大殿",其对后代都城之宫城的大朝正殿建设影响深远.西城中的"龙台"是宫城之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宫殿建筑,它应该是宫城中的"大朝正殿"."龙台"的"居中"、"居前"、"居高"特点,突出反映了王权至高无上的思想,它对以后历代"大朝正殿"布局形制设计,影响深远,如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前殿,直至明清北京城放宫的奉天殿和太和殿等,鉴于此,本文认为赵王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给以充分的重视,使我们更好的保护好这样一座有着重大历史意义、承载着重要文化遗产信息的古代都城.  相似文献   

9.
围魏救赵     
宋建平 《初中生》2006,(3):38-39
公元前533年,魏国攻打赵国。魏军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当时田忌原想引兵去救邯郸,以解赵国之围。孙膑却建议。魏国的精锐部队都去攻打邯郸,国内空虚,应当引兵去围攻魏国的大梁(今河南开封),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相似文献   

10.
围魏救赵     
宋建平 《初中生》2006,(8):38-39
公元前533年,魏国攻打赵国.魏军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当时田忌原想引兵去救邯郸,以解赵国之围.孙膑却建议,魏国的精锐部队都去攻打邯郸,国内空虚,应当引兵去围攻魏国的大梁(今河南开封),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相似文献   

11.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为“赵人”而未给出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测。  相似文献   

12.
邯郸学步     
从前,燕国有个少年,他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决定去邯郸学习走路。少年来到邯郸,发现这里的人走路的姿势确实好看,心里美滋滋地想:这下好了,我要向邯郸人学习走路,  相似文献   

13.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边境相邻的魏国和赵国,订立了友好盟约。为了使盟约更有效,两国之间决定互换人质作担保。因此,魏王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人质。为了儿子的安全,魏王决定派大臣庞葱陪同儿子前往赵国。  相似文献   

14.
邯郸学步     
庄周 《现代语文》2004,(3):16-16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余子,少年,小孩子)之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泽文: 燕国的一个年轻人向往赵国的文化风仪,专程前往赵国都城邯郸,去学习赵国人走路的姿势和步态。学了一阵,不料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风姿,反而将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万般无奈之下,这个年轻人只好爬着回到燕国。——《庄子》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0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参与主办的"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在河北省邯郸市隆重举行,来自中、日、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从赵国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汉代赵国政治经济、汉代赵国思想文化、邯郸历史文化等五个方面交流讨论了"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推动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邯郸赵都故城至今两千多年,历经兴衰,其城市规模虽大小有变,但城市位置未移,名称未改,遗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在中外都城史上实属罕见。纵观赵都古城遗址及后世历代域池,赵文化对城市布局和规划都有着巨大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寓言的马甲     
邯郸学步 传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起路来姿势特别优美。燕国寿陵地方有个少年就专门到邯郸去,准备好好地学一学。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眼花缭乱。看到小虢走路.他觉得活泼,学;看到老人走路,  相似文献   

18.
“胡服骑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黄粱一梦”、“奇货可居”、“贫贱之交”、“惊弓之鸟”、“邯郸学步”……面对这些成语典故。你能脱口而出吗?你知道它们出自哪里吗?没有点小把式,你还真可能被难住。邯郸曾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厚重的历史孕育出深邃的文化,直接出自邯郸的成语典故达千条之多。创建于1975年的中华桥小学便坐落在赵都心腹——沁河北岸、学步桥边。  相似文献   

19.
毛遂自荐     
此语出《史记·平原君列传》。战国时期,秦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其弟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准备带二十名文武随从前往,但只选中了十九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站了出来,向平原君说:  相似文献   

20.
就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而言,天津无疑是一座缺失源远贯通和充分成长的古代文化堆积的城市晚生代。但是换个角度看天津600年,从永乐到民初,它又是中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仅用了524年,就完成了从一座军屯模式的卫所城堡“特别市”、“直辖市”的转化发展进程,可堪称城市化进程里的一个奇迹。天津城市化开始于设卫筑城。其时间已是15世纪初叶。由军事建制变成行政建制的天津州则到了18世纪。从社会文化历史角度看,天津城市加速度发展是同中华帝国晚期城市近代化共生的;从城市发生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天津卫城应该说也是在中华帝国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和运河近代性经济与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总之,天津是一座只有近代而没有古代的城市。是一座中华帝国晚期的近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