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理论,是第一个被正式提出的修辞批评方法,也是对各种公共演说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方法;研究生的开题演讲作为一种新的演讲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视角入手来分析研究生的开题演讲,以期揭示开题演讲的特点,更好地帮助研究生进行开题演讲。  相似文献   

2.
一篇成功的修辞文本建构过程是充分利用修辞策略隐藏修辞动机并最大化修辞效果的过程。奥巴马连任演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因势利导地投射了修辞情境下最完美的修辞人格,很好地取得了动机与力量的平衡,并因此寻求到修辞受众的"认同"。文章比对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修辞思想与肯尼思伯克新修辞思想中的话语"同一"修辞观,分析奥巴马2012年连任总统胜选演讲文本的修辞人格建构。  相似文献   

3.
肯尼斯·伯克的话语修辞学以"同一"和"同体"为核心概念,阐述话语的社会符号性动机,可用这一理论解读政治演讲语篇的修辞动机。演讲者运用一系列的修辞策略,跨越与受众的分离,取得同一、达到同体、诱发合作,促进受众的转化,从而完成其演讲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英国外长菲利普·哈蒙德(Philip Hammond)第70届联大演讲为语料,通过话语修辞分析,展示英国外长如何构建英国国家形象。研究发现,他巧妙地运用了亚里士多德修辞理论(诉诸人格、诉诸情感、诉诸逻辑)成功塑造了英国是"国际组织的建设者、人类福祉的贡献者和国际正义的维护者"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汉语国际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不过,汉语国际教育越是发展,理论与实践上的问题就越凸显,其中,最大的问题也许就是“公共外交”意识的缺失.“公共外交”不仅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显性元素,而且是一国“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共外交”应该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性命题,如果说,国家形象建构是公共外交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汉语教材则是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家形象修辞的最重要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卡梅伦挽留苏格兰演讲作为研究对象,并借鉴伯克的新修辞理论,从伯克话语"同一"修辞观来分析演讲者卡梅伦如何劝说苏格兰选民合作,达到"同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公共演讲作为一种有力的交际手段,在国际社会交流和合作中被广泛应用,英语公共演讲的也逐渐成为国内英语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试析了英语公共演讲课在高校教学中的教育实施重要性,并就英语公共演讲课的教学策略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英语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但是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大学英语写作面临缺乏读者意识、思维逻辑混乱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泰勒·斯威夫特的毕业演讲为例,运用肯尼斯·伯克的“同一”理论来解构该演讲中使用的修辞策略,并探究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选取两篇演讲范文进行文体比较,一篇是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8月28日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另一篇是2005年4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来中国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这两篇演讲有很多共同点,如:演讲者都是美国人,都处于领袖的地位,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点,如:两篇演讲的时代不同、针对的听众的国籍不同、演讲的内容、目的、作用也不同。该文旨在从语音、代词、修辞手段、时态、句子类型等五个方面对这两篇演讲的文体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而探析公共演讲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春英 《海外英语》2014,(17):255-256
该文通过选取两篇演讲范文进行文体比较,一篇是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8月28日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另一篇是2005年4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来中国在清华大学的演讲。这两篇演讲有很多共同点,如:演讲者都是美国人,都处于领袖的地位,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点,如:两篇演讲的时代不同、针对的听众的国籍不同、演讲的内容、目的、作用也不同。该文旨在从语音、代词、修辞手段、时态、句子类型等五个方面对这两篇演讲的文体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而探析公共演讲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演讲离不开有效的传达手段。演讲的传达手段主要包括:主体形象、态势语言和有声语言。 主体形象是指演讲者的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等;态势语言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和表情,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辅助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感情,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有声语言则是演讲活动最主要的表达手段,它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以流动的声音运载思想和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听觉器官。主体形象和态势语言属于演讲中的“演”,而有声语言则是属于演讲中的“讲”,如果仅“讲”不“演”或仅“演”不“讲”,都不会成其为演讲,只有动静相兼,唯声、色、姿、情相得益彰,才能构成完善的演讲。  相似文献   

12.
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家形象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形象的传播不仅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也是语言性的。由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国家形象修辞是一个主体间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否可能借助网络条件,将中国网民“人口优势”转化为国际社会的“民意优势”,是否可能造就我们的国际“意见领袖”,是否可能克服听者预设中的“文化猎奇者错觉”,是否可能对国家形象元修辞“重新符号化”等等,都将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修辞意图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从2007年2月宣布参选到2008年11月取得选举之完胜,奥巴马的演说魅力在其中是功不可没的。在演讲中他用了什么沟通方式和演说技巧来融合社会不同的阶层并让众人在情感和理智面都深受感动是值得所有语言学习者深入探讨的。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手段出发来分析奥巴马2008年在费城的题为“为打造更完美的城邦”这篇演讲是如何利用修辞人格、情感和道理这三种有效的说服方式及具体的策略来达到最佳的话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演讲语言运用的过程是一种美的创造过程。成功的演讲语言必备的一个条件便是得体。只有适度地表达情感,恰当地运用修辞。通过和谐的语音表达出来的语言,才是美的语言,听众在接受演讲内容的过程中,经历了美,感受了美。这种美,我们便可以称之为得体美。下面,笔者试从语音、修辞和情感的把握三方面来谈谈演讲语言的得体美。  相似文献   

15.
修辞幻象是由语言制造出的一种幻觉,通过语言的修辞化改装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启发性,从而产生积极的受众反应。本文以修辞幻象为理论基础,以I Have a Dream为文本分析演讲中修辞幻象的使用以及对演讲效果的强化作用,为演讲学习者掌握演讲中修辞幻象的使用以加强演讲的诉诸效果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70届联大上的演讲为语料,采用定位理论分析其演讲话语策略。作者通过分析不同议题中的叙事框架和言语行为,论述了芬兰如何改变自身在联合国中的定位,从而为本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寻求更多的本国权利;进而阐释了尼尼斯托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构建新的国家形象——"联合国的坚定支持者,国际责任的切实承担者,国际冲突解决新范式的倡导者,维护全人类福祉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7.
演讲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马丁·路德·金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这一原则,使他的演讲情理交融,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战斗力。本文从修辞的角度,就该演讲辞的语言表达和多变的句式等进行分析,以表现修辞在演讲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奥巴马总统发表了第二次就职演讲,直言美国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言辞尖锐深刻,该演讲被誉为“最为进取”或“最具攻击性”的演讲。文章从文体学角度出发,对该演讲从语音、词汇、句法和修辞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剖析了其语言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小金猴在修辞村住了一段时间,听说村里有两个“借”先生,一时分不清楚,干脆叫他们自己来搞一次演讲。  相似文献   

20.
政治演讲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美国政府实现其现代国家统治权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演讲中。演讲者创造性地重组旧的话语类型,解决话语生产者与社会现实、公众及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政治演讲确立了新的话语秩序和类型,进而建构了新的社会和权力关系。文章应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推进医疗改革在科罗拉多州大章克中市中央中学发表的演讲。奥巴马通过列举数字、代词选择和排比修辞力图达到树立政府形象,批驳反对力量,巩固和扩大社会基础。改善政府和受众关系及改变受众意识形态的目的,这些目的的实现,是美国政府实现其现代国家统治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