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看菊展     
秋天,寒冬将近,百花都快凋谢,唯有耐寒的菊花却正在开放,看!公园里的菊花张开花瓣对着大家笑呢! 今天公园举办菊展。走进花丛中观赏菊花,花各有各的姿式,真是千姿百态,异常美丽。花的名字可多着呢!有“绿菊”,“大黄袍”,“火  相似文献   

2.
秋菊夏开     
菊花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栽培历史悠久,通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培养,现已达3000多个品种。菊花多色多姿,深受人们喜爱。菊花大多在10月下旬开放,那时“寒花开已尽”,唯有“菊蕊独盈枝”。菊花为百花凋谢、寒气袭人的深秋增添了活力,带来勃勃生机。菊花素来以高尚、雅净、傲霜耐寒的性格受到人们的赞颂。东坡学士的“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名句,这是对菊花性格的高度赞扬,也是对自然的真实写照。如果做霜耐寒的菊花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开放,必将给酷暑盛夏带来一片清新,给大自然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3.
自古文人独爱菊.菊花迎霜独立,是中国文人孤标傲世的精神象征.苏轼有“菊残犹有傲霜枝”之赞,元稹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之叹,韩琦有“且看黄花晚节香”之志.所以,秋意悠悠,菊花静放,文人的情趣则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4.
桐乡,相传是菊花仙子栖息过的地方;菊花,让这个享有“百花地面”美誉的江南水乡到处弥漫着芳香。每年秋天,热情好客的桐乡人都会举行隆重的菊花节,以菊会友、以菊兴旅、以菊活市。桐乡的市花——婀娜多姿的杭白菊己成了人们心中美丽的化身。你瞧,茫茫菊海中,菊花仙子正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人是如此的喜爱菊花,推崇菊花为“花中君子”,“花卉四君子”,即梅、兰、竹、菊,吟诗作词更是少不了“菊”。光是品读唐宋时期的诗词,就足以感受到古人爱菊之深了。  相似文献   

6.
秋菊咏叹调     
秋菊,你含苞绽放了。天凉好个秋,菊花开满头。金黄红艳的菊,风情万种的菊,潇洒豪迈的菊,以滴血的心灵播种冻结的荒原,为岁月涨起成熟的思绪。心花怒放的菊,赤诚坦荡的菊,倔强傲岸的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菊,燃亮萧秋黯淡  相似文献   

7.
十月君子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笆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描写花中君子——菊花的著名诗句。金秋十月,又是观赏菊花的好时节。  相似文献   

8.
菊花     
花坛数枝菊,秋天独自开。遥望黄锦缎,唯有幽香来。菊花@那英惠子$新疆石河子市二小五(5)班~~  相似文献   

9.
陈霭生 《新读写》2013,(12):46-48
【探源】出自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相似文献   

10.
观菊展     
周六下午,我和爷爷怀着高兴而又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人民公园,参观成都市秋季菊展。一进公园大门,一股清香便扑鼻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菊傲秋水”:在一座木制小桥的两边放着一盆盆菊花,那一朵朵美丽的菊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闪着光芒的宝石。菊花丛中有一个喷水池,池水清澈见底。一滴滴晶莹的水珠落在了我的脸上,使我感到格外清爽。接着,我们来到了“菊林”。这里的菊花,不仅品种多,而且形态万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菊花了。瞧!“安妮公主”粉红的花瓣一层层,一圈圈,围成一个圆形,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喜人;“关东大侠”粉白…  相似文献   

11.
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不仅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文学艺术形象,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系列贵族青年男女自发组织的精神文化活动,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大观园内的几次诗社。在第三十八回的菊花社中,“潇湘妃子”林黛玉凭借《问菊》《咏菊》《菊梦》三首诗被公推为菊花诗魁。这三首诗不仅是林黛玉杰出诗才的突出反映,更融入她个人的幽微情感和隐曲心思。黛玉的形象气质与“菊花”意象的文化内涵关系密切,通过赞美菊花的生命、歌颂菊花的精神,反映出强烈的自我生命意识。诗中巧借陶渊明称许的“千古高风”,抒写了菊花“孤标傲世”的风骨节操。林黛玉菊花诗的创作过程符合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审美方式,反映了凝神静观、物我两忘的独特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曾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周敦颐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爱菊是爱菊花的品格。周敦颐的这个看法,对当时和后代很有影响,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菊花在后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他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他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陶渊明所处的社会正是晋宋易代之际,各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复杂,正因为如此,一些士大夫  相似文献   

13.
    
【写作前师生大讨论】“深秋,霜凝大地,百花凋零,唯有菊花,傲霜斗寒,争艳斗丽。如果要我写一篇抒情散文,可以说信手拈来便是文。可是要我写篇说明文,却无从下笔。故我要求大家先写说明文。”张一平做开场白。“你说你擅长写抒情文,我倒要考考你。《荷塘月色》中写荷叶、荷花、荷香,分别想到舞女、明珠、歌声,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写?”曹耘同学问。“比喻联想。是通过打比方的方法联想出来的。”“那么,你就来一段比喻联想。”———菊花的外形是美的。黄色的菊花,灿灿如黄金;白色的菊花,白如银;还有那“墨荷菊”,绛紫的花瓣…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独爱菊,在他的诗作中,有不少写菊的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其所有的诗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诗句,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美好意境。 《和郭主簿》中的“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将“菊花”与“松树”两种不同植物进行类比,把凛冽秋风中菊花迎霜独放异彩的形象和苍松经寒弥茂的坚强形象具体化,歌咏菊花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高雅气质和品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菊花内在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5.
配合苏教版第五册第十四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民间以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故又称“重九”节。重阳节有很多习俗。:佩茱萸。茱萸属芸香科落叶亚乔木。古人将茱萸作为驱邪的神物,每逢重阳节,人人佩戴。唐代的名诗人以茱萸作出不少感物怀人的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把异乡游子在重阳佳节怀乡思亲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更被用来表示游子心情。赏菊、饮菊花酒。九月已是秋天,菊花盛开,故九月又称“菊月”。九九与菊酒谐音,所以酒是节庆必备的饮料,人们要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因“糕”与“高”同音,古人又相信…  相似文献   

16.
香飘飘     
菊花为什么这么香?它分哪些种类?“菊城”的来历是什么?河南省开封市县街小学大队辅导员杨爽带领队员们来到公园,徜徉在菊花的海洋,品味菊花的芬芳,学习菊花的品质,感受菊城的魅力。“汴梁风情皆锦绣,宋都文化尽风流。”几年来,杨爽和宋都少年一起,挖掘七朝古都开封灿烂的宋都文化,创造性地开展了“探访宋都文化”、“红领巾赞家乡——宋都文化展示”、“走近家乡的小巷和老字号”、“红领巾看家乡社会小调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路 这个关于菊花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在邀菊中请菊花仙子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菊花;在赏菊中初步观察菊花、认识菊花;在品菊中抓住菊花的特点去了解菊花;在话菊中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菊花,在赞菊中通过课前搜集的咏菊的诗句来赞美菊花,并作成礼物送给菊花仙子,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菊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升华;在画、写菊中通过对菊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之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2012,(6):81
中山市菊城小学以“生命感召生命”为办学理念,把菊花“顽强适应、自强不息、雅而不俗、卓尔不群”的精神作为学校文化的灵魂,致力于培养“知能并举有个性,全面发展有特长”的学生。学校办学犹如菊花那样具有坚韧不屈的生存能力,拥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办学特色,更达到“昂首向东天一方”的办学境界,  相似文献   

19.
花开数朵     
《红领巾》2008,(12):60-61
花开一朵是菊(j&;#250;)花。不是花中偏(piān)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183;元稹(zhěn)《菊花》  相似文献   

20.
菊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唯陶渊明独爱菊,视菊为一种境界;然而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孟浩然却截然不同,他期待着重阳,憧憬着与菊同乐、赏菊同聊的故友重逢之情;更有甚者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元稹挚爱之情。此花开尽更无花,菊,你是如此顽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