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红樱童话绘本出版后不久即被日本译者中由美子翻译成日语,由日本树立社出版,这无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本文以杨红樱童话绘本《木耳》的日译版为例,考察其文字、符号的排版设计特点及译者的翻译策略,探讨了其体现的"儿童本位"思想,以期对我国绘本的创作和出版、绘本译者的翻译策略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
儿童绘本是一种多模态文本。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在交融互动中形成对称、互补等关系,共同叙述故事、传情达意。两种模态的有效互动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以《心灵成长故事》为例,探讨多模态视角下的儿童绘本英译策略,指出译者应具备多模态意识和儿童视角,在全面深入解读绘本图文关系的基础上,选择灵活适宜的翻译策略,在译文中准确地、充分地、生动地再现故事的意义与童趣。  相似文献   

3.
绘本文学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它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质和审美功能,所以绘本翻译中审美信息的再现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手段。绘本翻译中审美再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图文视觉的形式之美、图文共建的和谐之美和文本主题的内涵之美。而这三个层面的审美再现都归结于绘本文学的图文交互性这一本质特性,所以绘本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文字的转换,而要仔细研读原文本中的图文关系,通过解析绘本中图文共同构建的美学框架,再结合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特征,才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的审美信息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玲玉 《现代英语》2023,(12):91-94
国内儿童绘本起步晚,较国外绘本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绘本市场一直以引进版绘本为主要图书来源。引进版绘本要想在国内大范围传播,还需要经过“翻译”这一层加工与包装。近十年来,儿童绘本翻译研究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将以知网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文献分析软件,对儿童翻译领域的研究机构、研究学者、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四方面进行深入归纳和分析,总结出我国学者近十年来在儿童绘本翻译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局限,为未来参与儿童绘本翻译研究的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儿童绘本是进行幼儿启蒙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绘本翻译问题不仅会妨碍儿童对外国故事的正确理解,还会影响他们对母语的欣赏和学习。以小狗安格斯系列绘本为例,分析国内两个翻译版本中出现的诸多英译汉翻译问题,借以探讨目前国内儿童绘本翻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6.
韩凌云 《现代英语》2023,(16):60-63
作为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儿童绘本的优势在于图文呈现。文章以经典英文绘本Make Way for Ducklings为例,以元功能和视觉语法理论为框架,探究图文模态是如何共建意义的。研究发现,在概念意义层面,物质过程同图像动作过程、反应过程相适应,言语过程同图像言语/心理过程相配合。在人际意义层面,陈述语气和提供类图像作用一致,视角切换予以辅助。在语篇意义层面,主位转换同图像构图布局协同合作。儿童绘本图文关系紧密,相互协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目的论,对《尤利西斯》萧乾夫妇和金陡两个中译本的语法变异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译者的翻译动机、对语法变异不同的翻译观念和不同的预期读者都将影响翻译目的和译文的功能。两个译本不同的翻译目的与功能决定了在翻译语法变异时萧、文译本遵循语内连贯,金译本遵循语际连贯,但两个译本都尽可能适切于各自翻译目的,因而都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桂翊 《英语广场》2020,(26):60-62
儿童绘本是儿童早期语言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一般采用多维的叙事形式,将语言和视觉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传播语言、感官信息、结构信息以及意识形态信息的目的。本文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及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作为理论框架,结合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探讨英文儿童绘本中语言和图像两套符号资源在构建语篇整体意义中的交互作用,批判性地分析了这些绘本所传递出来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科普绘本以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普及抽象的科学知识,深受少儿读者的喜爱。科普绘本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译者应遵循独特的翻译原则,并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本文提出英文科普绘本汉译的三大原则,即忠实原则、可接受原则、一致性原则,并运用实例详细阐述科普绘本的标题、术语以及句子翻译的策略,以期为科普绘本的译介和出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绘本是实现中医药文化在儿童中推广的理想手段。运用叙事学理论和视觉叙事理论,可以洞察儿童中医药文化绘本中的文本叙事策略和图像叙事策略如何巧妙合作以吸引读者并建构意义。绘本《神奇的小草》中文本视角与图像聚焦的互联、叙事进程与图像氛围的互补、文本空间与图像空间的协作,不仅充分调动了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烘托出当代中国科学家诉诸传统医学造福人类的主题,还将中医药文化体系中的基础知识、审美旨趣和核心价值成功传达给儿童读者。  相似文献   

11.
阅读儿童科普绘本是家长在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但我国原创绘本数量少,且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将国外优秀绘本引入中国仍是获取绘本的主要方式。这就对绘本翻译提出了要求。本文就吉姆·派普所著的系列绘本中的一册《冰为什么会融化》的汉译实践为例,在读者接受理论视角下,探讨翻译儿童科普绘本过程中运用到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李超 《英语广场》2022,(35):25-28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沃尔特·本雅明,同时也是伟大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在《译者的任务》提出的“纯语言”翻译理论影响了后世众多西方翻译理论家。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国内开始有学者针对本雅明提出的翻译观念、思想及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本雅明的翻译思想对我国文学翻译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对《译者的任务》国内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本雅明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9,(5):21-26
从客家方言的视域关照儿童绘本的翻译活动,考察中英绘本语言特点,以独特的客语关怀、浓厚的客家情怀和明晰的读者需求为旨归,对儿童文学翻译模式进行新视角的尝试的同时探讨儿童绘本客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及教学途径,关注客家文化语言传承的多元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袁宏 《培训与研究》2013,(11):125-127
本文从词语、句法、修辞等方面探讨了功能主义目的论在儿童绘本翻译中的应用,从而提出该翻译理论对儿童绘本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绘本的译文更容易满足目标受众的阅读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中的象似性指文本的表征与情感/审美体验间的理据关系,是作品魅力的源泉。依据Freeman的诗学象似性整合模型(物质—媒介—效果),以视觉语法和多模态认知诗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从象似性的多模态表征及其审美效果两个层面分析儿童绘本《小兔本杰明的故事》中的象似性。研究表明:儿童绘本利用多符号表征,共同调动读者感知,使其想象性进入指称世界,获得审美体验,实现作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六、如何在课堂中与儿童讨论恐惧(一)在幼儿园大班课堂上共读绘本《三只小羊》研究生一年级时,我曾在克莱纳镇上的莫里斯·卡雷姆学校的中班和大班实习,用绘本《三只小羊》给幼儿上过一堂课。我的目的在于验证这本绘本是否能用来在课堂上探讨“恐惧”这一主题,是否能够帮助幼儿表达情感。于是,我组织了一系列课程,共有四节活动,主要目的是挖掘这本由《三只小猪》改编而来的绘本。此外,我尤其希望通过这本绘本和幼儿探讨他们对狼的恐惧,并且让他们用言语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反映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对《论语》的翻译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从目的论的角度研究《论语》选段的不同译本,不仅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证明了翻译批评在促进译者提高翻译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译者只有在正确理解源语意义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把握翻译的目的,遵循目的论中的忠实性法则和连贯性法则,才能有效地产出高质量的译作,从而达到传播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看到帕特走在高楼之间的铁索上的画面时,我简直惊呆了。我真是钦佩他的勇气啊!在我的心里,他就是一个英雄!书名:高空走索人文/图:【美】莫迪凯·葛斯坦译者:王林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在绘本中,我偏好那些描写“人”的绘本。例如,《花婆婆》《雪花人》《星际信使》。当然,不少以动物为主角的绘本其实也是在隐喻人和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关昕  李湘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157-158,168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文章选取了儿童文学名著《柳林风声》的两个变译本进行分析,阐释了译者在儿童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主体作用并根据儿童读者的阅读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根据Talmy的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理论,英汉语言同属方式语言。实际上,英语的方式动词远远多于汉语。英文绘本中大量使用语义内涵丰富的方式动词,既生动有趣又简洁凝练,符合儿童读者的阅读和认知需求。在绘本译介过程中,由于汉语方式动词的缺失,译者必然会遇到诸多翻译难题,这就需要根据英汉词汇化特点和儿童读者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当的绘本方式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