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王统宇 《青年记者》2022,(23):46-49
本文基于异化理论,分析数字劳动成果对人本身的异化现象,分析其表现形式及内在关联等,试图揭示深层原因,并基于软系统方法论提出对策以减轻数字劳动成果对人的异化程度,从而使人类实现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回归主人翁地位,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劳动研究的学术地图中,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和地位独树一帜.传统劳动研究忽视了人类协作和沟通的劳动意义及其价值,而传播政治经济学富有开拓性地将传播与劳动联系起来考察,较为集中地、系统性地分析了信息与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劳动具有怎样的独特意义,从而开辟出了数字劳动这一全新的学术领域.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回答了"为...  相似文献   

3.
信息社会劳动生产的扩大化,使得数字劳动广泛存在于数字资本公司、互联网平台零工、非雇佣形式的产销者等领域,并且在技术、资本和消费文化的感召下呈现出劳动方式娱乐化、劳动时空泛在化、劳动剥削隐秘化等非典型"劳动异化"的特征,成为劳动同意缔结的前提.在平台"去异化"策略和劳动者主体性回归的感召下,劳动异化与劳动同意并存于平台与...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的规范化属性和虚拟化属性使数字劳动原子化并重组,然而数字技术不是造成异化和矛盾的根本原因,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人作为目的对抗资本的价值逻辑、合理利用数字交往满足人的需要、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进行共享、以数字社会主义对抗资本的制度构成,是解决数字劳动异化问题,实现数字技术规范性建构并提升数字社会控制领导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数字经济理解加深,数字劳工(digital labor)议题不断受到国内外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然而,数字劳工本身又是一个内涵与外延皆牵涉广泛的复杂包裹。当前许多相关研究的视野受限,存在对概念本身无节制地滥用。因此需要对数字劳工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应用进行梳理以厘清个中关系。此外,当前数字劳动存在概念的模糊与边界的矛盾性,其揭示了传统没有被纳入价值生产领域的受众劳动,但在解蔽的同时又遮蔽了“非物质”“免费”之外更为重要的雇佣劳动形式,故提倡以数字时代的劳动来作为总体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数字档案服务工作在日益稳健推进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如何在复杂的大数据环境中妥善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关乎档案事业发展前景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的相关特点,分析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国家法律规约、用户信息素养等角度分析其原因,强调应拓宽法律保护途径,提高技术保护能力,增强用户信息素养以及防范新型档案传播方式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21,(8)
内格里和哈特主要从劳动生产的角度去寻找抵抗帝国权力的力量,提出了"生命政治劳动",生命政治劳动是劳动与生命政治的接榫,主要以非物质劳动为"一般智力"的具体劳动形式,生命权力模式从中心化转变成去中心化,劳动对资本的从属从形式转向实际。数字劳动正是数字生命政治的实现形式,因为首先,数字劳动的生产性构成了数字生命政治的前摄基础;其次,数字劳动构序了数字生命政治的合理性权力基础;再次,数字生命时间的侵占形成了数字生命政治的权力机制。数字劳动扩展了剩余价值的内涵边界,形成了数字生命时间的剥夺,促成了思想无产阶级化,从而也加速了数字生命的赤裸化祛序,呈现出数字时代的治理术。  相似文献   

8.
吴妍 《新闻知识》2021,(11):49-53
数字劳动作为"受众商品论"在数字化媒体时代衍化而来的新的理论形态,代表着一种崭新的生产与劳动形式.本文探究数字劳动在劳动形式、劳动产品、劳动时间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并结合马克思的生产与再生产理论、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福克斯的四重异化理论,进一步揭示数字劳动过程中互联网平台对人的社会关系、情感价值、社会阶层方面的异化...  相似文献   

9.
王统宇 《青年记者》2023,(23):46-49
本文基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分析从劳动异化到数字劳动异化的时代变迁过程,针对人在数字媒介中的表现剖析其深层原因,分析数字媒介对人的控制过程和对主体性的占有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数字媒介产品作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失衡,提出弱化对使用者的理性剥夺的具体举措,以期帮助人们有针对性地使用数字媒介来增强个人主体性,实现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过渡,重拾主人翁地位,实现人在数字媒介上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瑞卿 《传媒》2024,(6):91-93
“数字劳动”在媒介技术的升级过程中成为学界的热议话题,智媒时代的来临也使得“数字劳动”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文章梳理了“数字劳动”的发展历程及内涵形式,同时分析了智媒时代“数字劳动”中隐藏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大众的反“数字劳动”意识、强化数字治理保障合法权益、落实相关企业及平台的责任、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等策略,以期为我国数字经济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应对“数字劳动”危机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孙萍 《国际新闻界》2020,(11):39-53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播研究过于关注虚拟层面的媒介传输,却忽视了背后物理性的基础设施和政治经济景观。文章试图跳出传播功能主义视角,来论证媒介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成为一种研究方法并展现传播的物质性特征。本文以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送餐员及其电动车的使用为例,通过田野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电动车作为一种媒介如何展现物质的传输与交换、社会权力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以及政治话语的抗争与赋权。送餐员与电动车所建构的"人""物"关系凸显了中国数字劳动的形貌与内里,并影响着数字经济下的劳动政治和中国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2.
汪金刚 《新闻大学》2020,(2):80-93,12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异化劳动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奴役劳动、以商品统治人等种种隐藏的资本剥削逻辑,旨在为实现人的自由、扬弃异化以及实现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相统一做出科学批判和理论解释。《手稿》及其异化劳动理论迄今仍然可以作为解释和认识当下信息化社会生产中"数字劳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切口和方法论。本文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为"接点",对当下"数字劳动场域"的资本奴役进行媒介批判考察,以期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视角对数字时代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中的"异化"做出解释,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媒介批判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中找到"弥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直以来,粉丝都是偶像工业体系中最活跃、最主动的"产消者",数字时代的粉丝参与有着更为复杂的机制和表现.既有的研究多从批判的角度出发,认为粉丝扮演着"数字劳工"的角色,却忽视了作为微观个体的粉丝的自我建构与价值认同.本文认为,在文化的语境内,粉丝参与的本质是偏向于社会化的,其劳动并非只具有剥削这一唯一指向.数字时代的粉...  相似文献   

16.
信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劳动向数字化转型,新的劳动语境下生产与消费实践统一于劳动主体并使其冠以新的产消者身份进行各类实践。本文在数字化的这一背景下重新思考劳动议题,并引入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产消者劳动所引发的解读争议进行阐述:一方面从商品化、空间化以及结构化的理论参数出发将数字劳动视作一种新的异化劳动,另一方面指出数字劳动背后实现人之自由发展的可能。最后研究得出争议的核心在于是否认同数字劳动的生产性意义,并指出当下数字劳动正在经历异化与回归的并行。  相似文献   

17.
李祚丞 《视听》2021,(3):139-141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逐渐占据了用户大量的注意力,用户在平台上的观看、分享和创作等行为被视为一种数字劳动.通过对平台用户的媒介使用被商品化与社会化的考察,以及对抖音的运营策略及用户的参与模式的分析,发现短视频平台通过塑造奇观与算法推荐,吸引用户在平台上劳动,并借机将企业劳动社会化,从而形成一种极其复杂和隐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Web2.0时代以来,云计算、物联网等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信息交流的变化,线下的政务服务、教育购物、娱乐追星都逐渐开始被网络世界代替,网络社会的诞生使得对于受众的研究开始摆脱传统受众商品论的框架,转入更为宏观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数字劳工研究,其中不仅包括网站建设者、游戏产业玩工、字幕组工作者,还包括在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媒体的广泛使用,抖音等低门槛短视频平台成为当前银发群体进入互联网的重要场域.本文运用访谈方法调研了银发群体中的直播者、短视频拍摄者、短视频观看者,探析银发群体短视频数字情感劳动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银发群体的数字情感劳动与用户所建立的新型营销关系,即情感支持驱动的消费关系,银发群体在数字情感劳动中更重视再次介入...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水军是中国量化制度设计的'社会症候',这是其在中国泛滥横行却难以治理的深层政治经济原因。基于此,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从艺术的量化与'提分'劳动、'传播力'的量化与'提量'劳动、信用的量化与'刷单'劳动三个层面深描网络水军的数字劳动过程,并由此分析这一过程如何影响中国的互联网生态。与其高谈阔论如何'警惕'与'治理'网络水军,不如回到问题的制度性根源,反思如何改变将数字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