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天上到《诗经·采薇》一诗,众人熟知《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采薇》这首诗是一首“小雅”诗。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必修2教学参考书》的归纳:“《采薇》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相似文献   

2.
薛吉辰 《现代语文》2004,(10):44-44
一、《采薇》———小说———鲁迅小说名出自《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是一首关于戍边将士的诗,描写了战士远别家乡饥渴劳苦的情景。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的故事,借此批判了他们逃避现实和软弱无能的行为。二、《七月流  相似文献   

3.
《诗经·小雅·采薇》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队生活的艰难困苦,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战争生活和人民的厌战心理。通过《采薇》,我们能够大致地了解《诗经》中战争题材诗歌的厌战主旨,进而使我们更加理解先秦时期人民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4.
《采薇》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在月是故乡明单元,节选了《诗经·小雅》中一首非常著名的思乡诗——《采薇》,诗歌的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课本对雨雪霏霏这一词条的注释是:雪下得很大。雨雪,下雪。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节选了《采薇》。《采薇》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名篇,原诗共六段,教材选取的是最后一段。全诗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描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思乡之隋。而节选的这一段历来被称为全诗的最佳段。它表达了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无比悲伤的复杂感情。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相映成趣,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对比强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7.
开封印象     
傅荣波 《老年教育》2011,(12):40-40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是我儿时对开封的最初印象。及至后来看了《杨家将》、《水浒传》,发现许多历史和传奇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从此,便对这座古城满怀憧憬。近日,怀着多年的希冀与景仰,我与神往已久的开封来了一次完美邂逅。  相似文献   

8.
大雪飞舞,纷纷扬扬,把世界装扮得银装玉砌,分外妖娆。雪,牵动了多少诗人的情怀,引出了多少优美的诗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采薇》  相似文献   

9.
<正>《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历来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其中“雨雪”词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据《经典释文》“雨,于付反”(即“雨”读去声)注释为:“雨,是动词,雨雪,即落雪。”《大辞典》释“雨雪”云:“下雪。”正是以《诗经·采薇》这四句为证的。这样训释向无异议,其实大可商榷。  相似文献   

10.
《诗经·小雅·采薇》第三章有“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的句子。注家都把“阳”解释为“十月”,这显然根据《尔雅·释天》:“十月为阳”,但依此释来,就与诗的原意发生了矛盾。先看首章开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即野豌豆,可食。作,刚长出地面。这两句是兴。孔颖达《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即是说,兴,谓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所以诗歌紧接着抒情:“曰归曰归,岁亦暮止。”朱熹解释说:“此遣戍役之诗。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期之远也,故为其自言。”(《诗集传》)见薇而采,见薇作而想起采薇的时候已是岁暮,十分自然。野豌豆是越冬作物,头年九、十月开始生长,来年四月成熟。周历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这里的岁暮正相当于现在的农历十月。  相似文献   

11.
《采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是新课标教科书改版后的一篇新课文,笔者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在教法上做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5,(6):28-3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华夏文明历史上最早的文化符号,305首诗记录了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其中《七月》、《伐檀》、《硕鼠》、《采薇》等最具代表性,以这几首诗所表达的最深层含义为接点,来说明商周时期奴隶们渴望和平幸福的生活,强烈反对征战徭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搜集到的《小雅·采薇》六首英译文进行了比较与剖析。作者认为,一首译诗应把意和韵结合起来,在意美、形美、音美三方面与原诗最接近,最符合原诗的风格,让读者久读不厌,给人以美的感受,那就是上乘译作。  相似文献   

14.
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句子。昔:过去,指出征之时;依依:指柳条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思:语气助词;雨雪:降雪,雨:读去声,是动词;霏霏:雪飞甚密的样子。《采薇》是一篇描写戍卒生活的诗,这四句写戍卒在罢戍  相似文献   

15.
《诗经·小雅·采薇》是人教版高中必修2里的诗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这首诗里千古传诵的名句,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或者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上,都值得品读。鉴赏时,可以从名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整首诗,学习鉴赏的一些方法。在语言理解运用、阅读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突破名句鉴赏全诗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草虫》的主旨是什么?这是历代《诗经》研究者争论不休的问题。通过对文本中"草虫"和"阜螽"、"陟彼南山"、"采蕨"、"采薇"、"见"和"觏"等几个问题的考证,得出了这是一首思妇思亲念远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句子。昔:过去,指出征之时;依依:指柳条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思:语气助词;雨雪:降雪,雨:读去声,  相似文献   

18.
闫立德 《现代语文》2006,(8):128-12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诗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诗人用杨柳这种意象成功地渲染了当时的气氛。作为五经之一的《诗经》,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后来的文人墨客纷纷效仿《诗经》,用杨柳来渲染离别情绪也就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熬∫槐疲鞒鲅?关无故人。”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似文献   

19.
对仗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为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据说我国最早的一首诗《弹歌》就用了对仗,这首诗共八个字,语言简洁,场面壮观,氛围紧张,描述人们以竹作弓,以石为弹猎捕野兽的实况:“断竹,续竹,飞士,逐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多用对仗。如《小雅·采薇》里杂用扇对式对仗、对比、烘托等辞格手法,表达人们对当时穷兵黩武的怨愤和愁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后的历代文人骚客在多种文体中都喜欢用对仗状物摹景,言志抒情。名句丽词,不可胜计。  相似文献   

20.
偶感唐诗     
有时我会想:唐诗到底是什么?合上厚厚的《唐诗三百首》,我信步走出了家门。这一带是南京古城的精华——明城墙、玄武湖、鸡鸣寺,霏霏细雨中,透出了一幅浓淡相映的江南水墨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