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是增强其文化认同感、文化自信心,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当前部分高校英语教学存在着大学生对“中国故事”理解不充足、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以及部分英语教师缺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的问题,这对大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于此,高校英语教师要不断促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国故事”,加强对讲好中国故事的英文表达能力教学,并且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贯彻落实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培养,有效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进而提高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文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和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树立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提升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意义的探究,分析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就如何提升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进行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张岚 《现代英语》2023,(1):115-118
随着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和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所以对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文章主要从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故事元素、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用英语讲好本专业内的中国故事、把“四史”教育融入英语演讲等方式,重点探讨培养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尹利平  于晶 《海外英语》2023,(7):128-131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英语师范专业学生不仅需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还应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肩负起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该文是基于学校假期开展的中美大学生线上跨文化交流项目,来分析英语师范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讲什么中国故事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探讨,以期为英语师范生提升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提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以语言为载体,将思政的育人目标贯穿始终.文章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指导,从"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展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产出为驱动和最终目的,让学生能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时代也赋予高校青年学子新的使命和担当。当前高校广泛采用了“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知识应用水平。以“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为例,探讨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进程中应用“以赛促学”的重要性,从运用好中国化主题选材与研究、结合好个性化表达与深度思考以及掌握好跨文化交流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讨论了“以赛促学”视域下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陶湘 《英语学习》2023,(3):57-60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小学英语课程应以国家课程为育人引领,以涵养家国情怀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育人基点,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育人主线,以讲什么、怎么讲、怎么讲好中国故事的课程育人实践为途径。本案例引入内在序列进阶的“齿轮效应”理念,旨在通过小学英语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师生讲好中国故事,涵养家国情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真实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生动诠释,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高校在大学生中讲好“红色故事”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精神力量,抵制错误思潮。高校在大学生中讲好“红色故事”,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将“红色故事”讲“深”;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将“红色故事”讲“活”;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将“红色故事”讲“实”;以网络传播为抓手,将“红色故事”讲“新”。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和师生合作评价(TSCA)两个方面说明研究背景。分析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评价内容和目标。提出中国文化英语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直接切入点,其课程内容和目标包含英语语言应用与中国文化内容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要反映这两个方面。以翻译产出为例,探讨在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中师生合作评价的应用。认为教师通过师生合作评价能有效克服班级大、产出频率高等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要求,教育部又提出了“课程育人”新方向。文章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通过研读“育人故事”文化内涵,建构“故事育人”教学范式,设置以“文化自信”为特质的课堂评价量表,探索以文化融润为途径、以故事教学为载体的小学英语学科育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用英语“讲好甘肃红色故事”对甘肃形象的树立、甘肃文化外宣与译介及“讲好中国故事”都具有积极意义。介绍了甘肃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甘肃红色故事”的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背景及意义,概述了英语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积极探索甘肃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甘肃红色故事”的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甘肃红色故事”的能力,既能帮助探索地方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特色培养模式,又能提高高校学生跨时空、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何延通 《英语教师》2022,(13):21-24+31
在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针对高中英语国家课程涉及中国文化不足与高中生迫切需要提高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之间的矛盾,主要阐述高中阶段发掘校本课程资源辅助国家课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培养高中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多样性教学实践,探索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落实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任务,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立德树人”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媛  刘陈艳  王仪来 《海外英语》2023,(16):134-136
外语教育产生了新变化,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采用课堂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探究了目前大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基于中介理论对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发现以教师和同伴作为他人中介、自身兴趣作为自我中介、教材和网络资源作为文化产物中介能够提高学生在外语课程思政课堂中的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将黄河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地域特色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然而,现有课程思政在顶层设计、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都缺少对包括黄河文化在内的地域文化的引入和重视。基于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和困境,以一所地处黄河流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依托,探讨将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政育人价值和途径,旨在加快黄河流域高等院校将黄河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步伐,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能,进而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5.
段宇彤 《英语教师》2023,(5):55-57+67
阐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存问题。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普遍英语输出能力不足、教材极少体现中国文化内容等问题,从调整教学目标、完善教材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改革考评体系和提升教师跨文化专业素养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扩充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储备,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在国际交流中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当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6.
苗春雨  邓珊珊 《海外英语》2022,(10):181-182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是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时代所需,国家所需。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专题融入日常口语教学是适应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效方案,也是增强学生文化软实力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硬实力的必然选择。本文将详细阐述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和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专题嵌入口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7.
杨璐 《英语广场》2023,(1):108-112
“讲好中国故事”是英语口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要使命。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在探讨英语口语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意义与现状问题之后,明确了英语口语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定位,并进一步指出了英语口语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路径,以期提高学生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外语类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对国际传播人才大力需求的形势下,如何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成为外语类课程的探索方向。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并实践“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中一章的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证明“产出导向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获得感以及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对立德树人,尤其是增强民族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引导青年学子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取其所长,为我们所用;应培养青年学子对民族的自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海上丝绸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丝路精神”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使用英语讲述海上丝绸故事,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打好基础,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新需求。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展开学生对讲述海上丝绸故事的参与意愿以及与相关背景知识之间的客观分析。调查发现:学生参与意愿与其海上丝绸背景知识的了解、讲述故事策略的使用以及故事组织能力显著相关;与高考英语成绩的相关性不大,可以忽略不记。建议构建海上丝绸故事文本体系以实现课程思政与多元文化融合;创新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讲述海上丝绸故事的意愿;突出教学组织逻辑实践兼顾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