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孜孜以求提升自身课堂教学效益外,还应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得失,加以省察、借鉴。王常亮同志结合听取所在区上百位教师的常态课、优胜课,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思考,理论对现实予以观照,问题因对策而力透。阅读大家之作,读者不仅要善于借智,更要善于体悟,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里有三个"最"类程度副词:"最"、"最为"、"最是"。这些程度副词在使用频率和用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采用统计法,逐一考察它们在组合功能、句法功能、句式搭配方面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我们先来看看从3套语文教材或教参上所摘的关于《陌上桑》主题的表述:其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第2版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六册是这样表述的:“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反抗强暴的精神。”其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表述的:“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和反抗精神。”其三,语文出版社2001年8月第l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教师用书》是这样表述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通过面对面的斗争,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不畏权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以上对于《陌上桑》的主题提炼是大同小异的,那就是在肯定罗敷为正面主人公的同时,对“五马太守”予以彻底否定。笔者认为,对《陌上桑》的主题作这样的提炼是欠妥的。三套教材教参的编者对该作品主题提炼的不妥,根源在诗的第二、第三节的理解上。诗的第二节是这样写的:“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躇。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载不?’”...  相似文献   

4.
有关《圣经》中藏有密码的“发现”,已经流传了许久。卓斯宁的《圣经密码2》和1997年的《圣经密码》一样,又再度跻身《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到底《圣经》里有没有密码能预测未来、预言凶吉呢? 其实,所谓“圣经密码”,从中世纪起就颇为流行。根据支持者所言,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里的“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着探求《红楼梦》里有关"梦"的奥秘,我曾做过这样一项工作:在一部自藏的并不珍贵的本子上把写梦的段落标出,数了数,三十个;比一比,各有妙处.于是就把一些想法写下来,算是"读书笔记"吧.现整理成这么一篇"文章",意欲就教于高明.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祝福>多次描写"祝福"并以"祝福"为题.在探讨其深刻含义问题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认为,"文章以‘祝福'起,‘祝福'终,中间多次写到‘祝福'".很多教辅用书,包括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编写的,也都众口一词:"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  相似文献   

7.
《祝福》中一共有六处提到钱,在此略作分析。第一处,祥林嫂初到鲁四老爷家打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这里说“五百文”,而不说“半吊”之类的大单位,目的是夸其工钱之多,从而说明“四叔”是出“高薪”来聘祥林嫂这个“打工嫂”的,简直是十二分的对得起祥林嫂了。这也为后来“四叔”抛弃祥林嫂做了铺垫:以前还是很对得起祥林嫂的,之所以要“开除”,实在是出于无奈。鲁迅就是这样冷静地嘲讽“四叔”那些堂而皇之的封建卫道士形象的。第二处,是祥林嫂被婆婆绑架的时候,她婆婆到“四婶”家“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  相似文献   

8.
有位语文专家曾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外行听课看热闹,内行听课听门道。”我们要使自己由外行变内行、由看热闹变成听门道: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听课前要充分准备为了更好地听课,提高听课的质量,教师在听课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1、确定听课的目的听课不能什么都抓,什么都要,否则往往什么也得不到。听一节课能得二、三点,或是某一点收获,就是取得了良好的听课效果。那么如何确定听课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9.
10.
虞澄沁 《新读写》2014,(4):34-35
“看”是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要做的事,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新闻属于生活。看,往往是对事件最真实的记录,不加丝毫掩饰。  相似文献   

11.
《声声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词作。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表现出的是浓浓的哀愁,也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抒发了孤寂中的相思。其实,该词表现出来的“愁”是一种蕴涵着孤寂相思的浓浓的哀愁;词作中的“相思”是一种浓浓哀愁里的孤寂的相思。从相思的视角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心中那份浓浓的哀愁,而且还能在那浓浓的哀愁中寻找到那份孤寂中的相思。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以其奇葩卓绝之姿,引得历代读者激赏不已,有关赏析文字,亦是汗牛充栋,蔚为大观,其中不乏名流大家之高见宏论,其涵泳咀嚼,细腻精深,可谓锱铢必较,字字句句未曾轻易放过。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红楼梦》一书共写了32个梦,曹雪芹在前80回里写了20个,高鹗在后40回写了12个。最长的是第5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写了整整一回书,用了8300多字。最短的是第13回里写贾宝玉梦中听见秦可卿死了和第89回里写林黛玉梦中听见有人唤薛宝钗“宝二奶奶”,这两处都只有一两句话,仅仅用了十二三个字。  相似文献   

14.
“喂,麻烦您找荷洁阿姨接电话好吗?”接电话的周冬连闻言不禁怪笑——什么时候荷主任“变性”了? “刘阿姨,多谢您给我的习作提出宝贵意见……”编辑刘正红收到新邵小作者唐璨同学的来信,哭笑不得;哎,怎么我也成大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2007年版)第一册(必修)中的课文《鸿门宴》里有一句:“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对这一句子中的“王之”,课文注释为:“王之,做关中王。之,指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带。”  相似文献   

16.
17.
信手翻开搁置案头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似一幅幅清新淡雅的乡村风情画赫然印入我的眼帘,初读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受这种心情的极度诱惑,我忍不住再次一字一句地阅读起来。呵!好深邃的意境呀!在文中,作者只是坦言:“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自然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伟大者!”出于这样的观感与认识,作者在文中不仅强调人是“风景”的构成者,而且特别勾勒了一幅幅人物活动的剪影,其中尤其有几幅独特而意蕴深厚、美好无比…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里的“于”除做介词外,还可做动词等。由于该书所处的特殊时代,因此,对《世说新语》进行专文讨论,可以共时地呈现出“于”在该时期的用法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守株待兔》里有4个与时间概念“天”有关的词,即“一天”、“每天”、“整天”、“一天一天”。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天”的4个词和句子,多读几遍,读后思考这4个词的意思是否一样。启发学生明白这4个词的不同意思:即“一天”是指“某一天”,“每天”是指“天天”,“整天”是指从“早晨到晚上”,“一天一天”是指“连续许多天”。接着,把问题引向深入:这4个词分别出现在寓言故事中的哪几个部分?所在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一天”出现在寓言的开头(第一段第一句话):“古时候,…  相似文献   

20.
“了”是助词,在汉语中它常附着于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或语气。《火烧云》一文中,“了”竟出现了22处之多,给课文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