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斌 《当代传播》2022,(4):84-89
传播法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原(规)则及研究方法是传播法学体系的血肉与灵魂。我国传播法学的基本概念分别存在于宪制、行政、民事与刑事领域,形成了概念群。其基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理论。传播法学基本原则包括传播自由与国家、社会安全平衡原则,传播权与人格权益平衡原则;传播法学基本规则包括人格权益纠纷中的公众人物规则,著作权纠纷领域的避风港规则,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知情同意、正当、合理、必要规则,以及传播侵权的归责原则等。传播法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广泛认可的司法三段论、法律解释学及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法学的研究体系主要是由图书馆法学理论、图书馆法原理、图书馆立法、图书馆法规体系、图书馆法律规范、图书馆行政行为、中国图书馆法史、外国图书馆法、中外图书馆法比较等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3.
传媒法学的体系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景 《新闻界》2005,(1):20-22
法学体系不同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是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属性;而法律体系则是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的体系,属于社会规范体系范畴。从实然的角度看,我国的传媒法制建设还很不完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以此为理论固着点,寻求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法学理论,以促进传媒立法的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4.
选择《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商研究》五本代表性法学学术期刊为观察对象,梳理分析2013—2022年这五本代表性法学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主题文章数量和关键词频次,展现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整体框架和内部结构。基于观察发现,中国法学自主知识的创新主要聚焦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法治政府建设、党内法规、民法典、涉外法治等方面,形成并发展了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和标识性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也折射出新时代中国法学理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英国公共图书馆法律规范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的公共图书馆法律规范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作为体系基础的是1964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法>;作为体系主体的是政府依法制定的规章政策,以<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和<未来发展框架>为代表;作为体系补充的是行业协会的规范性文件,以<新版图书馆绩效管理框架>和<图书馆与信息专业人员伦理规范与实务守则>为代表.英国公共图书馆法律规范体系具有多层次、指标化、关注社区、持续反馈修订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信息法学的研究视角与重点研究领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信息法学的研究层次,重点探讨信息法学的研究视角,包括科学研究原理视角、不同学科研究视角、法学理论视角、信息法律体系结构视角、信息活动相关领域视角和研究方法视角,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法学新的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立法动力研究、信息法律体系研究、信息法学学科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法学文献分类的三个问题:(1)法学文献的分类标准;(2)法学文献的分类体系;(3)法学文献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缨 《新闻知识》2008,(1):60-62
法律传播究竟是什么?我国学者对此曾有过相关论述:1.法律传播(Legal Communication)。与法律体制相关的传播角色与作用研究。该定义源于我国学者考察美国传播学教育后写的一篇论文,文中列举了当今美国传播学教育的主要领域,"法律传播"是第22项。2.法律传播学是研究法律传播活动的行为科学。在同一页上,作者还写下了这样的话:法律传播  相似文献   

9.
考察2006-2015年大陆新闻规制的研究,可将研究主题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笔者以此三个层面解读新闻规制的整体研究样态,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反思与展望. 宏观层面 十年来的新闻规制研究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法治精神进行论证、阐述,体现出新闻传播学与法学等学科交叉的特性. 1.对新闻规制理论的系统研究.此类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具有系统性和深入性的学术特征.孙旭培对新闻传播法调整的社会关系进行分类,从新闻传播与国家、与社会、与公民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注重对比研究的方法,兼论中外新闻法制.①魏永征在《新闻传播法教程》中详述新闻传播法律和政策规范,并对一些具备时代特征的问题进行探析.顾理平将新闻活动要素置于法律关系中研究,探讨了领域内主要的权利与义务关系.②陈绚研究了新闻传播的伦理建构与法律规范,对新闻传播的内部规制、外部规制及特殊形态规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沃颖贞 《大观周刊》2011,(44):47-47,49
韦伯一生以清教徒式的献身精神从事他所热爱的研究工作,本文从他的社会行为概念出发,概述了他的社会学法学思想,主要包括他对法律的概念,对法律基本类型的划分以及法与经济的关系。韦伯对法学的研究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的,给以后的法学家带来新的启发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是指瑶族档案文化通过个人、群体、组织、大众等媒介或路径进行扩散和传播。其传播体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各个组成部分,即主体、内容、对象、途径、目的、效果;二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研究其体系构成有利于达到其传播目的,实现瑶族档案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探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实践路径及策略建议,包含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的主观形成、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规范与标准的研究制订、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与媒介的制度优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文化间性的关注重视、国际传...  相似文献   

13.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魏永征新作《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是一部系统阐述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关于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的学术性专著。作者把新闻法定义为“调整新闻活动中各种法律关系,保障新闻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即使《新闻法》尚未出台,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也已十分丰富。全书35万字,包括“导言”和8章、23节、60小点,引用法律和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法律文件208件,引征新闻出版领域的民事、刑事诉讼和行政处罚等案件200多个,最新资…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10):81
<正>我国媒介法学者魏永征所著《新闻传播法教程》已于4月份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四版。此书初版于2002年3月,曾被教育部列为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进而遴选为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年来屡次再版。"新闻传播法",是指新闻传播活动所要遵循的所有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民商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介泛指传播新闻的载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图书等形式。本文在探讨法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新闻媒介,主要是电视及网络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论述了它们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提高我国的法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魏永征新作《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是一部系统阐述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关于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的学术性专著。作者把新闻法定义为“调整新闻活动中各种法律关系,保障新闻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即使《新闻法》尚未出台,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也已十分丰富。全书35万字。包括“导言”和8章、23节、60小点。引用法律和司法解释、行政法  相似文献   

17.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魏永征新作《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是一部系统阐述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关于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的学术性专著。作者把新闻法定义为“调整新闻活动中各种法律关系,保障新闻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即使《新闻法》尚未出台,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也已十分丰富。全书35万字,包括“导言”和8章、23节、6O小点,引用法律和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法律文件2O8件,引证新闻出版领域的民事、刑事诉讼和行政处罚等案件ZOO多个,最新资料截至1999…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代法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透过近代学术体制、教育系统和出版机制而展开的系统过程。而法学期刊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媒介,作用不容低估。同时,近代中国的法律践行和法学教育等法律现代化进程,常常要由法学期刊来承载与融通;法学期刊的命运,又通常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立宪与法治的命运。对当时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学权威期刊的透视,无疑是洞悉近代中国法制建设曲折历程的一个极佳角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新闻研究现状做了理性的评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指出,由于新闻学对法学的误读,由此产生了新闻学与法学融合中的裂缝,并最终导致了新闻法学对法学的背离。文章列举了新闻法学在体系化方面的三种缺失类型以及新闻法定位在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摇摆,进而从法学专业的角度提出新闻法学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代法学的兴起与发展,是一个透过近代学术体制、教育系统和出版机制而展开的系统过程.而法学期刊作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与媒介,作用不容低估.同时,近代中国的法律践行和法学教育等法律现代化进程,常常要由法学期刊来承载与融通;法学期刊的命运,又通常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立宪与法治的命运.对当时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学权威期刊的透视,无疑是洞悉近代中国法制建设曲折历程的一个极佳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